有机化学推断与合成专题突破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高二高三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blove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情动态分析
  有机化学推断与合成是高考命题的重点。考查的内容主要有:①根据某有机物的组成和结构推断同分异构体的结构;②根据相互衍变关系和性质推断有机物的结构或反应条件和反应类型;③根据实验现象(或典型用途)推断有机物的组成或结构;④根据反应规律推断化学反应方程式;⑤根据质谱图、红外光谱图、核磁共振氢谱图推断有机物的分子组成和结构;⑥按要求模拟书写有机合成流程图。
  研究和分析近几年高考试题,可发现无论是命题思想还是命题形式,跟以往相比,有着明显的变化和发展,特别是新教材增加了有机物的仪器分析方法。因此这类试题正逐步向综合型、信息化、能力型方向发展。
  有机化学推断与合成主要以填空题为主。常将对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的考查融为一体,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并多与新的信息紧密结合,因此而成为高考的热点。展望今后有机化学推断与合成题将会继续成为高考的主要考点。
  思路、方法和规律
  1.找准有机物化学推断与合成的突破口(题眼)。
  找解题“突破口”的一般方法是:
  (1)从有机物的物理特征突破。有机物中各类代表物的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密度、熔点、沸点等往往各有特点,平时留心归纳,解题时可能由此找到题眼。
  (2)从特定的反应条件突破。有机反应往往各有特定的条件,因此反应的特定条件有时也是解题的突破口。例如“浓H2S04,170℃”的条件可能是乙醇消去制乙烯;“烃与溴水反应”,则该烃应为不饱和烃,且反应一定是加成反应,而不会是取代反应;“氢氧化钠的醇溶液/加热”应该是卤代烃消去反应的条件;“光照”应该是烷烃基与卤素单质的取代反应条件;“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加热”应该是卤代烃或酯的水解反应条件等。
  (3)从特定的衍变关系突破。
  ①相互取代关系。如卤代烃与醇的关系:R-X-R-OH,实质上是卤素原子与羟基的相互取 十HX代。
  ②氧化还原关系。如醇、醛、酸之间的转换,实际上是-CH20H、-CHO、-COOH等官能团之间的转换关系:
  ③消去和加成关系。如醇与不饱和烃、卤代烃和不饱和烃之间的转换关系: 。前者实际上是醇或卤代烃消去H20或HX形成新的官能团(即不饱和键),后者则是打开不饱和键结合H20或HX,生成醇或卤代烃的过程。
  ④结合重组关系。如醇与羧酸的酯化反应以及酯的水解,酯化反应实质上是酸和醇分子间脱水;而酯的水解反应则是RCOOR’和H2O相互作用重新生成具有-OH官能团的醇和具有-COOH官能团的羧酸:
  (4)从结构关系突破。这其实也是转化关系的原理。例如某醇催化氧化能得到相应的醛,则该醇必为伯醇;若醇催化氧化得到的是酮,则醇必为仲醇;若醇不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则该醇必为叔醇。醇及卤代烃的消去反应、羟基羧酸生成环酯的反应等都与特定的结构有关。
  (5)从特征现象突破。如遇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该有机物可能是酚类;能与银氨溶液反应生成银镜,则该有机物含有醛基;能使石蕊显红色,则该有机物含有羧基;能使溴水褪色,则该有机物可能含有双键或叁键。特征现象可以从产生气体、沉淀颜
  色、溶液颜色变化等方面考虑。
  (6)从特定的量变突破。如相对分子质量增加16,可能是加进了氧原子(例:CH3CHO→CH3COOH);相对分子质量减少2,可能是醇的去氢氧化;相对分子质量减少18,可能是有机物发生了脱水消去反应。平时复习有“量”的概念,考试时就可能心明眼亮。
  (7)从仪器分析给出的有关数据和图像突破。结合质谱图推断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离子碎片;由红外光谱图上的吸收峰,推断有机物含有的官能团和基团;利用核磁共振氢谱图上特定的信息判断等效氢的种类和数目。
  注:在解题时思路要开阔,打破思维定势。应该考虑到某有机物可能不止一种官能团,或者有一种但不止一个官能团。要从链状结构想到环状结构,这样疑难问题可能就迎刃而解。
  2.解答有机推断与合成题的常用思维方法和解题技巧。
  ①顺推法:以有机物结构、性质和实验现象为主线,采用正向思维,得出正确结论。
  ②逆推法:以有机物结构、性质和实验现象为主线,采用逆向思维,得出正确结论。
  ③分离法:先根据已知条件,分离出已知条件,把明显的未知条件分离出来,然后根据已知条件将分离出来的未知条件逐个求解。
  ④分层推理法:依据题意,分层推理,综合结果,得出正确推论。
  典例剖析
  例题 立方烷()具有高度的对称性、高致密性、高张力能及高稳定性等特点,因此合成立方烷及其衍生物成为化学界关注的热点。下面是立方烷衍生物I的一种合成路线:
  回答下列问题:
  (1)C的结构简式为
  ,E的结构简式为
  。
  (2)③的反应类型为
  ,⑤的反应类型为——。
  (3)化合物A可由环戊烷经三步反应合成:
  反应1的试剂与条件为
  。
  反应2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反应3可用的试剂为
  。
  (4)在I的合成路线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化合物是
  (填化合物代号)。
  (5)1与碱石灰共热可转化为立方烷。立方烷的核磁共振氢谱中有 个峰。
  (6)立方烷经硝化可得到六硝基立方烷,其可能的结构有
  种。
  答案:(1) (2)取代反应消去反应 (3) Cl2/光照 (4)G和H (5)1 (6)3
  解析:(1)由流程图可知, 与NBS在特定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 在特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的C中没有溴原子,且反应条件也是卤代烃消去反应的条件,故生成C的反应是消去反应,结合D的结构可知C的结构简式为 。D与溴的CC14溶液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的E为
  。
  (2)由C→D,E→F的有机物结构特征可确定③和⑤的反应类型分别为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
  (3)结合流程联想“烃→卤代烃→醇→醛(酮)”,可知反应1的试剂是卤素,条件是光照;反应2是卤代烃的水解反应;反应3的试剂是02/Cu。
  (4)G→H的条件是光照,二者分子式均为C10H602Br2,互为同分异构体。
  (5)立方烷结构高度对称,只有一种氢。
  (6)由立方烷的结构可确定分子式为C8H8,根据换元的思想可知二硝基取代物与六硝基取代物种类相同,二硝基取代物有3种,同样,六硝基立方烷的结构也有3种。
  点评:本题考查了有机物的合成,涉及反应条件的判断、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同分异构体种类的判断等知识点,明确有机物中含有的官能团及其性质是解本题关键,会根据已知物质结构确定发生的反应。熟练掌握有机物之间的转化(衍变)关系,牢记有机反应的特定反应条件解题,是解决这类有机推断题的基础。
其他文献
阡东镇初级中学位于礼泉县东边的乡村大学校,始建于2000年,规模大,标准高,校园环境优雅,文化氛围浓厚,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而历年以来,教学成绩却稳步不前,学生流失比较严重,
各省市在三角部分高考命题,都注重了四个稳定(内容稳定,题量稳定,分值稳定,难度稳定),主要考查两个方面的核心内容(一是三角变换,二是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新课标实施以后,新一轮基础
圆锥曲线是中学数学知识的一个重要交汇点,因此圆锥曲线成为联系多项内容的媒介,常与向量、数列等内容交叉渗透,自然地交汇在一起,形成新颖别致的综合题。
抛体运动是指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抛出后,在地面附近不大的范围内仅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我们会遇到的抛体运动主要有平抛运动、斜上抛运动、斜下抛运动、竖
新时期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环境、任务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此相关人员必须根据科学发展观的需求,结合新情况新变化,创造性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企业和人得到全
二次函数在某闭区间上取得最值时,x的值只能是其图像的顶点的横坐标或所给区间的端点,因此决定二次函数在某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的主要因素是:二次函数的图像的开口方向、所给
若加在电路元件两端的电压跟通过元件电流的比值——电阻不是常数,而是随着所加电压的变化而变化的,则此元件就称为非线性元件。为了考查同学们在新的情境下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在传统妇产科学教学基础上引进、传授全程健康管理理论,将全程健康管理理论论述为妇产科学教学的“三级健康管理”,即一级病因性健康干预,二级临床前期健康干预,三级临床期或
王东在《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第19期中撰文,从职业学校“职业”属性的角度出发,剖析了职业学校“职业”属性淡化的原因,并提出加强职业学校“职业”属性建设的建议。
所谓构造法,是指构造一个与原问题相关的新问题,通过对新问题的研究达到解决原问题的目的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构造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解题方法,在解题过程中被广泛应用.构造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