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中高年级语文朗读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来源 :金色年华·学校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njinwei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朗读是聋校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一种重要的语文能力。通过朗读,能帮助学生理解语言,体会思想内容,也能使学生积累词汇和句式,并能锻炼学生的口语,从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然而,目前聋校学生的朗读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现状
  
  1、没兴趣。学生对朗读有畏难情绪,发音器官不灵活,影响朗读的连贯性;不少生字词读不准;对自己没信心,总认为读不好,怕丢丑,干脆不读;老师指导不得法,学生认为朗读枯燥乏味,所以不喜欢朗读。
  2、不正确。(1)顿读。老师呆板一字一顿,学生跟着一字一顿地读,完全不根据语意停顿,机械刻板,为读而读,起不到深刻理解及形成良好口语的作用。(2)读错。由于口语基础差,理解不透切,聋生朗读时容易发生添字、漏字、读错字、颠倒重复的毛病。(3)读破。因为不能很好地掌握气流,或是不理解,该停顿的地方不停,不该停顿的地方却停了,把句子读得支离破碎。
  3、无感情。学生读书好似“小和尚念经”,脸上没有表情,平铺直叙,节奏呆板,停顿机械,无轻重音,表达不出感情。
  
  二、原因
  
  1、从学生方面来看。生理缺陷给朗读带来很大困难。健全儿童入学时,已经通过自然途径,依靠听觉和模仿在生活中形成了丰富的口语,为朗读奠定了基础,而大部分聋哑学生入学前未经过良好的语言训练。入学时已经超过七周岁,过了掌握口头语言、形成语言的最佳年龄。他们只通过视觉、听觉的残余听力来学习朗读,这给朗读教学带来难度,也势必影响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
  2、从教师方面看
  (1)认识上有偏差。有些教师只能对健全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聋哑学生的朗读训练无从下手;有的教师朗读要求不明确,或者参照普通学校的,要求过高,或放任自由,随着学生怎么读;也有的教师急于成功,训练一段时间没大的成效,就泄气了,最终放弃了。
  (2)方法上缺指导。教师没有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入手,没有把朗读与理解结合起来,致使朗读效果差。另外,还存在指导不具体,要求太笼统的情况,学生不得要领,朗读只能流于形式,成为一种无目的、低水平的重复。
  (3)训练不到位。教学中,教师对个别年级的朗读要求不明确,训练不扎实。如:一、二年级读词语时,读一个字,换一口气,没有做到词语连读,速度太慢,影响了句子的朗读。指导读句子时,没有教会学生按词停顿,读得语意不连贯,有影响自然段的朗读、篇的朗读。如此,学生当然读不好。
  
  三、对策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遗传素质只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基础,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教育。聋哑学生具有朗读的潜能,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指导和训练。聋校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坚定信念,还要着力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认为聋哑学生反正听不见,自己就随便读读的思想要不得,因为教师的示范朗读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明确目标,循序渐进。《大纲》指出:“要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正确的读就是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一字一顿,不颠倒或重复。流利是指不读破句子,速度适中。有感情地读是指掌握好轻重音、停顿、语调及表情,要读出对课文内容的感受。把握目标方面要注意以下几点:
  (1)钻研大纲,把握各个年级的目标。低年级要训练学生把一个词语、一个短语连起来读,进而指导学生按词或短语停顿,把一个句子读连贯。中年级逐步提高要求,引导学生自己把握句子停顿,启发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根据学生个别差异,搞好分类教学。一个班中,聋生之间的听力、智力及语言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朱熹说:“孔子教人,各因其才。”要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在共同的大纲要求下,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
  (3)启发理解,指导具体。指导具体,就是不能太笼统,一定要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精神结合起来。理解是朗读的基础。要指导具体,就必须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指导要具体,就要创设良好的语言氛围,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文字的感情色彩,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4)形式多样,激发兴趣。朗读的方式很多,有齐读、个别读、自由读、示范读、分角色读等。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读。初读课文时,可采用慢速齐读,便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读准字音和停顿。思考问题或记忆背诵时,可自由读、个别读。人物较多、对话较多的课文可采用分角色读,使学生更好地把握人物关系及对话次序。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是完全必要的。但也不能为了追求形式的多样化而频频变换,搞得学生晕头转向。
  在聋校朗读教学中,分角色演示朗读的效果非常好,值得倡导。对情节较强、描述生动的课文,更值得运用。如:三年级第一学期《老山羊请客》,让学生戴上老山羊、大公鸡、小猴子等动物头饰,边分角色边朗读课文。生动有趣的表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读“大家不吃”、“老山羊想吃”时,老师指导学生读出表情来,结果学生读得绘声绘色。
  (5)体验成功,增强自信。聋哑学生比较自卑,对朗读缺乏自信。教师对他们的朗读兴趣不仅仅要善于激发,更要不断的强化。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和愉悦感,产生积极、喜悦的情绪体验。要考虑聋生的生理缺陷,对他们的朗读要求要恰当,要以表扬、鼓励为主。在评价时,还要根据不同的学生的性格及朗读基础,对朗读基础差、信心不足的学生,要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在因素,多辅导,对他们的进步要肯定。对一些基础较好又比较骄傲的学生,要及时提出更高的要求,使他们明确努力方向。要开展朗读比赛、讲故事等丰富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助残日”期间,我校组织聋生去美食街文艺广场读读唱唱,得到观众的交口称赞。在“老人节”的时候,我校聋生给退休教师朗读古诗、儿歌、讲故事,使退休教师大为感动。社会的肯定、健全人的鼓励更使增强了朗读的信心和决心。
  提高聋哑学生的朗读能力是一个十分艰巨而等待解决的问题。只要广大聋教育工作者思想重视,指导得法,训练扎实,就一定能搞好这个工作,切实地提高聋校语文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至理名言同样适用于班级管理。中学生心理还不够健全,部分学生还缺乏纪律的自我约束力和学习的自我内驱力。所以,班主任的引导至关重要。如果有一个作风严谨、平易近人、语言条理清晰、感情真挚细腻的班主任,就一定可以把工作做细做活,使班级管理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一、细微之处见真情,用温暖开启学生的心扉    一个好的班级不一定有一个好的班主任,但一个注重细节的班主任一定可以成就一个
期刊
摘要:范奏在钢琴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充分认识范奏的重要性,科学区分并选择范奏类型,正确掌握范奏方法,适当进行范奏教学,是提高钢琴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范奏 钢琴 教学    前苏联钢琴家、钢琴教育家涅高兹认为:“钢琴教师不从表演方面来提高自己,这是一个很大的错误,一个严重的疏忽,它会给教学工作带来损失……给自己的学生作出精彩的示范,哪怕只是课上教到的那些小型乐曲,也会使教学效果提高
期刊
观察是指人对周围事物或现象进行全面、深入的察看,按照事物或现象的本来面目,研究和确定它们的性质和关系的一种心理现象。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观察,就是有意识地对事物的数和形的特点进行感知活动,即对符号、字母、数字或文字所表示的数学关系式、命题、几何图形的结构特点进行的察看。那么,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笔者以为可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激发浓厚的观察兴趣     以美引趣。学生对
期刊
摘要:传统的数学教学指导思想是“启发式”,追求把教学内容讲透讲深,课堂教学模式则是“复习———引入———特授———巩固———作业”,这在客观上占据了学生自主发挥的时间和空间。新课程针对传统教学的缺陷,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思想,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创设“民主、快乐”的教学氛围,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焕发了他们继续学习的兴趣。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索、发现,让
期刊
英语是当今社会上一门应用非常广泛地语言交际工具,是一门实践技能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大量地、反复地、长期地模仿、记忆、练习和运用,因此对于英语学习,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感到很头疼,觉得整天读呀、记呀太没意思,随着教学内容的增多和难度的加深,就出现了一定数量的学困生。细细分析一下学困生就可得出如下几种类型:  一是自卑型:这类学生经常遭到批评,甚至打骂,存在自卑感、自暴自弃、甘居下游的情绪。可是出于自尊和
期刊
摘要:如何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负担?如何提高我们高中数学教学的实效性?本文通过对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成因及突破方法的分析,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障碍    高中学生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在对高中数学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的基本方法,理解并掌握高中数学内容而且能对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推论与判断,从而获得对高中数学知识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能力。高中
期刊
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而国民创造力的高低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尺。人才,尤其是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民族振兴的关键。作为基础教育,应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为目标。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无疑要承担创新教育的重任。因此,更新教育观念,破旧立新,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尤为重要。语文教学怎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呢?根据自身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是培养人、塑造人的伟大事业,积极地开发每个学生的最大潜能,首要是要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中学生物教师,我们就应该充分利用生物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去挖掘学生内在的潜力和唤醒尚未被开发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那么,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呢?现将自己
期刊
新课程中的教学方式是师生互动,共同成长的过程。目前教师已经认识到,传统教学的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所以教师现在把课堂这个学习主阵地还给了学生。因此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外在表现有了明显改变,如果说我们的创新教育有一定进步的话,教师在其中起的作用功不可没。如果没有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教育的创新就会变成一纸空话,空中楼阁。那么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起了什么样的作用,笔者认
期刊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小学生潜在具有的一种朦胧意识。教育要创新,其着力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而创造性思维是创新的核心,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决不是针对高智力学生,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都有机会获得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教师要努力发掘每个学生的创造力,使每个学生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将学生培养成为创新型人才。那么小学数学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