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何读,促何写———小学语文“以读促写”探究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y1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读写结合是语文传统教学中的一项基本原则,是语文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小学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起步阶段,这时候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切实起好导向作用。本文笔者对“以读促写”的内涵进行了浅显的探讨,期望能够为小学语文教师读写结合实践提供一些新的建议与思路。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读写结合  以读促写
  延安语文教学研究工作者郭绳武老师曾在其撰写的《读写结合的国文教学的一个实验》一文中提道:“真正能够读得通,也就应该能够写的通,真正能够读得好,也就应该能够写得好。反之,其所以写不通写不好,正因为本来就没有读通读好。”这段话与叶圣陶老先生在《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一文中提出的观点不谋而和:“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两位教育工作者都强调读是写的基础和前提,读与写不能分割开来。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条流行千年的至理箴言同样道出阅读对写作的积极作用,但在语文教学中还需要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它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不读书或者读书少,由于心中无物自然无从下笔;相反,读很多书、背很多书却不能灵活运用,下笔也只能是没有思路地乱写一通了。在新课程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意识到“阅读”不应该只停留在理解层面,更应该引导学生加强语言训练,达到语文能力和语文经验的提升。然而由于教师指导力度不足,“读写结合”训练点不佳,影响着读写结合的有效性。[1]本文试图从“以读促写”的内涵定位,对如何实现读与写的紧密结合阐述己见。
  一、以教材文本之读,促语言形似之写
  “模仿是学习的必经之路”。特级教师商德远在《由“学课文”向“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转变》一文中写道“要引导学生学会语言文字运用,首先应引领学生通过阅读理解,领悟和挖掘出语言表达的方法,再重点训练语言运用能力,然后进行方法迁移运用,学生即可逐渐学会表达。”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发挥教材的模本示范作用,找出文本自身的语言特色、结构特点和表达特点,深度挖掘可供学生模仿的练笔点,学生就不会再进行枯燥的修辞手法、写作手法的学习,而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语言的迁移运用。
  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训练重点,教学时教师应找准单元训练重点,然后进行迁移性练习,将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进行适当、合理的迁移,运用到写作实践当中。当然,要求学生按照文本形式写一下的迁移性练习并未是真正的做到了“读写结合”,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安排仿写切不可操之过急,遇到好词佳句都要求学生仿写。学生只有在长期学习、积累的过程中才会悟出作文上的技巧、形成作文意识,“及时”的“使用”未必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所以,语文教师应该特别要注意在阅读教学中捕捉读写迁移点,更要有意识地到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中去训练。[2]
  二、以心意相通之读,促有感而发之写
  很多学生头疼写作,不知要写什么,而“读写结合”却能促使学生打开思路、有话可写并且直抒胸臆。叶圣陶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契合。”我们教材中的每一个文本都饱含着浓郁的人文特色,是作者思想智慧的结晶,也是其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学生在阅读文本时虽然感受各不相同,但读到动情处也会情不自禁地想要抒发一下内心的触动。教师切不可放过这一生成点,教学中应积极营造诱发情感产生的情境,激起学生心灵的震颤,创设自由对话的平台,唤起学生表达的欲望。
  如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如何让学生领悟父亲的顽强、执著以及對孩子深沉的爱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们感动于父亲救出孩子那一瞬间的深情相拥,赞叹这是一位伟大的父亲。这么强烈的情感体验、这么炽烈的满腔沸腾,定要让学生们“直抒胸臆”才好。或写写读后感,写一些对这位父亲的认识;或写写地震中其他父亲失去孩子的痛苦心情;再或者写写自己的父亲,不必伟大,只论亲情。教学中切莫放过学生情感最为强烈的生成点,往往就在这一点上,学生们想要表达也即将呼之欲出的东西就会越多。
  三、以个性化之读,促创新型之写
  笔者曾经做过一项关于小学生阅读状况的调查,让孩子们列出所有自己独立完成阅读的课外书,一个二年级的小孩子竟然能够列举出百本之多(全部为真实读过,且部分读本未标注拼音),高学段的孩子读名著的比例也非常大,这不得不震惊于我们学生的阅读量之大,阅读范围之广。可就是这么丰富的阅读,为何我们的学生在写作时还是抓耳挠腮、困难重重?写出来的一些作文为什么至今还是停留在好人好事总要写“领老奶奶过马路,老奶奶微笑着问我叫什么名字,我高兴地说我叫叫红领巾,雷锋叔叔是我的偶像”,写妈妈的爱还是会出现“我生病,妈妈摸黑背我去医院,当时天下着磅礴大雨,好不容易到医院,我病好了妈妈却累病了”这种“老掉牙”的作文?
  学生读过的教材也好,课外读本也罢,相信在读的过程中总会有一些小小的感悟、心灵上的震动。我们教师切莫在班上简单的对孩子们说“你们要多读书,把你读过的书跟你的爸爸妈妈、你的小伙伴讲一讲”,这样的阅读,学生们可能在认知上有所提升,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提高,但未必写作能力就会跟着提高。可以鼓励孩子们多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不必随波逐流,别人读文学名著,自己也捧着“啃”,往往读自己喜欢的书才会读的透、收获的多。读过之后不算完事,激励孩子们写一些自己的收获、体验、感想、存在哪些疑虑,或者发挥想象续写文本的某个片段,或者结尾等等。让孩子们在写的过程中,自主创作,表现自我。这样日积月累,孩子们积累的词汇多了,心中的故事多了,体验的多了,感悟的多了,在写作时就再不会无话可写,千篇一律,而是一气呵成、新颖别致。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读书能够拓宽眼界,开拓思路,增强思维能力,写作业就会变得有条理。同时也可以在大量的阅读中熟悉各种表达技巧,以至融会贯通,结合到自己的作文中。以读促写,读写结合,让阅读为写作服务,使“读”真正成为“写”的保障,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服务。
  参考文献:
  [1]吴淼峰.读写结合:助航学生的言语表达[J],作文教学研究,2011(5).
  [2]刘丽娜.略谈读写结合教学[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教学研究),2013(1).
  [3]沈志飞.“形神兼备”,读写结合的理想境界[J],作文教学研究,2014(3).
其他文献
摘要: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教师必须要以对事业的高度责任心,在具体实例中引导学生理解责任感,以身示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验责任感,在一件件小事中实践责任感,在活动中强化学生的责任感,让责任成为一种习惯,才能使学生受益终生。  关键词:学生 责任感 培养 习惯 策略  多年的班主任经验告诉我,一个集体中,如果大多数学生有较强的责任感,那么这个集体一定是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反之,则会变成一盘散沙,很难形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常出现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不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些显然与《课标》所提倡理念、精神相违背。课堂的中心目标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因此而言,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天地。实现这一目标的先决条件应该是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
期刊
摘要:文章列举指出现阶段小学作文教学中的某些不足,阐明它们阻碍了小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为此,要积极探究科学的作文教学手段,加快作文教学相应的改革措施,从而提升小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小学生 作文教学 改革  应当看到,作文教学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是对小学生进行语文素质训练的主要手段。可以说,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小学生能否较好地运用语文知识及其语文素质的重
期刊
摘要:体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又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是当前体育教学中广泛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学校体育要促进学生身体发展,增强学生体育意识,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运动兴趣的培养以及运动习惯与参与意识的形成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  关键词;体育教育 终身体育教育意识 培养  我国体育理论专家认为:“所谓终身体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心理健康问题成为了广大民众的关注热点,特别是一些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他们的教学者以及家长都非常担心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因为据调查研究表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效果,而学生的学习效果又往往是通过学习成绩来体现的,这就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其的学习成绩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因此,本文将针对小学生,对其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学习成绩进行深入的分析和
期刊
俄国大作家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不仅要让学生接受自己传授的知识,而且还要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时,能够成功调控课堂情绪,与老师、同学形成情感交流、思维碰撞和灵感的迸发。因此教师若想成功教好一堂课,必须紧紧地捉住学生的心弦,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情感,把学生带入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样才能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形成良好的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使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我们要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引,从实际出发,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
期刊
摘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这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生正处在塑造各方面行为习惯的时期,一些习惯容易形成,也易于改变,所以这就
期刊
摘要:我国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问题已越来越被社会各界所重视,体育运动与健康的关系已经成为教育界普遍关心和研究的课题。目前,我国近年来我国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本文从学生身体素质试谈小学体育教学改革。  关键词:学生体质 小学体育 教学改革  一、我国目前小学生身体素质调查  体质可以综合反映某个群体或个体在某个时期内身体发育、生理机能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基本状况和发展变化趋势。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
期刊
摘要:鼓励式教育以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为原则,是一种在教育者充分赞扬、鼓励的基础上使受教育者充满自信、主动发展的教育方式。中学数学课堂下的鼓励式教育,尊重受教育者的成长规律,注重受教育者内心世界的发展变化和个体差异性。本文主要从中学数学教学中鼓励式教育的意义以及实施方法来分析,其中鼓励式教育中的语言赞赏,榜样鼓励法和多样性评价法是本文的重点。  关键词:中学数学教学 鼓励式教育 语言赞赏  正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