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鲁迅

来源 :文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ire7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缘悭一面:毛泽东与鲁迅不曾相见
  毛泽东与鲁迅,一个是思想家、政治家、革命家,一个是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一个是政界领袖,一个是文坛泰斗。除具有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之外,毛泽东亦堪称诗文双馨,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正因为如此,毛泽东一生喜交文朋艺友,甚至交谊的文化名人车载斗量,流传有许许多多的故事。然而,对于鲁迅,毛泽东于1934年曾对冯雪峰不无遗憾地说:“五四时期在北京,弄新文学的人我见过李大钊、陈独秀、胡适、周作人,就是没有见过鲁迅。”(冯雪峰:《回忆鲁迅》,人民文学出版社1952年版) 及至后来,即1936年10月19日鲁迅去世,这两位世纪伟人终缘悭一面。虽然如此,他们惺惺惜惺惺,互为知己,神交世纪。毛泽东曾对鲁迅有若干点赞,其中代表性的评价是:“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如此“一是三伟大”的定义,足可以说明毛泽东对鲁迅推崇备至,远远超过对其他文化名人的评价。
  “走在一起”:毛泽东与鲁迅头像并列
  毛泽东与鲁迅曾以画像的形式“走在一起”——那是在1949年7月2日至19日在北平(今北京)召开的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简称“第一次文代会”)上。这次文代会是在人民解放军向南方各省势如破竹的进军声中,以及在新中国即将诞生、中华民族历史即将揭开光辉一页的日子里举行的。它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文学历史的结束和社会主义时期文学历史的开始,即中国现代文学阶段的终结和中国当代文学的开端。这次大会十分隆重,是解放区与国统区的文艺工作者的大会师,更是继往开来、总结和动员的大会,在新中国文艺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据《大会纪要》记载:6月30日,大会进行预备式;7月2日,大会正式开幕;7月19日,大会闭幕式。在7月2日的开幕式上,郭沫若致辞,茅盾报告大会筹备经过,朱德、董必武、陆定一讲话。7月6日,毛泽东到会讲话,周恩来作政治报告。7月19日,郭沫若作结束报告。大会还通过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联合会章程》,成立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简称“全国文联”),选举郭沫若为主席。大会把毛泽东的文艺思想作为新文艺的基本方针,号召文艺工作者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
  就是在这次文代会上,缘悭一面的毛泽东与鲁迅终于“走在一起”,即毛泽东头像与鲁迅头像并列为会议徽记。其徽章为铜质,圆形,直径2.2厘米,内为毛泽东和鲁迅的侧面错叠头像,毛前鲁后。头像上方饰以红色飘带,内缀“1949”字样。头像左前至右后方,环书“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15个字,呈半圆形。(题图)据说该徽记设计由毛泽东提议,表达出他对鲁迅这位旷代文豪寄予的情怀,体现了两位伟人高度的时代精神契合,传递了站立起来的中华各族人民的文化理想,使新中国的第一次文代会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据旁听这次文代会的原44军部队文工团团员周翠翘女士(其先生戴碧湘作为南方代表第二团代表参加此次文代会。伉俪同会,一个是正式代表,一个是旁听者,这为会议少见,也是一桩雅事)提供给笔者的资料显示,这个徽记除作为出席文代会代表佩戴的徽章之外,还作为巨型会徽悬挂于中南海大门(图一)和怀仁堂会场中央的“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横幅标语之下(图二)。此外,该徽记还印制于大会的旁听证以及7月2日在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演出的独幕话剧(《反“翻把”斗争》《光荣灯》《工人舞》《爸爸参军》)节目单上。由此推测,这次大会所有悬挂物及印刷品均采用了这个徽记。文代会闭幕后,1950年3月出版了由大会宣传处汇编的《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纪念文集》,厚达599页,完整地记录了这次会议,其扉页亦采用了此徽記。此徽记既见证了毛泽东对鲁迅的推崇和对新文化的尊重,又表明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动摇的标杆地位和拥有的巨大的文化、社会影响。资料显示,与毛泽东头像并列的人物徽章,在其数十年领袖生涯中极为罕见——除了像文代会这样的文艺性会议。这无疑具有特别的历史意义。
  据悉,1950年在上海市召开的文代会和1951年在武汉市召开的第二次文代会,亦采用了毛泽东与鲁迅头像并列的徽章(估计还有若干地方文代会亦采用了此徽记),足见其影响深远。
  原因之所在:“我跟鲁迅的心是相通的”
  至于为什么鲁迅与毛泽东头像能够并列且成为第一次文代会的徽记,其原因在于,一是毛泽东对鲁迅著作的喜爱,二是毛泽东对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人格的推崇,三是毛泽东对鲁迅“圣人”思想的敬重。归根结底,即如毛泽东自己所言:“我跟鲁迅的心是相通的。”(1966年7月8日致江青的信,转引自《北京日报》2013年10月14日陈晋:《毛鲁之心,何以相通——毛泽东读鲁迅著作》)1936年10月19日鲁迅病逝后,毛泽东不仅自列为鲁迅治丧委员会成员并题写“鲁迅先生之墓”,而且还提议,由中共中央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联名发表了《为追悼鲁迅先生告全国同胞和全世界人士书》《致许广平女士的唁电》《为追悼与纪念鲁迅先生致中国国民党委员会与南京国民党政府电》。1937年10月19日,毛泽东在陕北公学举行纪念鲁迅逝世一周年大会发表演讲,认为“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则是现代中国的圣人”(《论鲁迅》,《人民日报》1981年9月22日)。毛泽东由此还概括了鲁迅“政治远见、斗争精神、牺牲精神”的三个特点,并指出:“综合上述几个特点,形成了一种伟大的‘鲁迅精神’。鲁迅的一生就贯穿了这种精神。”1938年4月,鲁迅艺术学院在延安成立,毛泽东不仅题写校名、校训,并且还为之感慨而题词。1940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把对鲁迅的评价推向了高峰,即认为:“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1942年5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毛泽东甚至倡导:“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学习鲁迅的榜样。”(《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本文照片均由周翠翘老师提供)
  作者:一级文学创作
其他文献
近百年《文心雕龙·声律》篇的研究总结出刘勰声律论有两个学术渊源:一为以沈约为代表的永明声律论;二为悉昙学拼音规则.前者从纪昀、黄侃到现代学者多有论述,但在沈、刘学术
五四运动推动中国知识分子广泛的价值觉醒,是中国近代以来饱受压迫和剥削的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探求救国救民道路的必然结果,是中华民族思想演进的必经历程。此后马克思主义促成一大批先进知识分子更为深刻的价值觉醒并自觉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体力量。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必然成果,由此将中国革命推向新的高潮。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大多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都伴随着互联网.互联网中的视频、电影,甚至是文章的阅读过程中,都伴随着音乐的播放.进而在音频的不断熏陶下,大部分
厘清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部门结构的关键特征是中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的基础工作之一.对2003年抗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简称"非典")、2009年防控新型甲型H1N1流感(简称"甲流")、2020年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三个案例的研究表明,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中,政府部门间合作网络发生了如下变化:在整体网络层面,随着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复杂性增强和应对机制的完善,组织间的合作更为频繁,地位也更加平等,网络结构趋向于密集化和均衡化;在个体网层面,核心区域的组织
三国魏代的曹植别集已知有三种,即曹植亲自编定的单一文体别集《前录》、魏明帝编的兼备众体的官修别集和曹志家藏曹植亲自编定的兼备众体的别集。曹植的别集,不仅开创了生前自编别集的方式,而且主动进行选择,具有了精选的功能。这是曹植“立功”不得而转向“立言”传世的无奈选择。曹植早慧,诗文兼擅,作品颇受时人的欢迎,具有广泛传播的价值,因此魏明帝编纂结集并“副藏内外”,满足了当时社会对曹植作品的需要。曹植自觉作品“芜秽者众”而“删定别撰”,又有《七启序》列举了作为模拟资源的“七”体经典作品,开创了总集“采擿孔翠”的功能
2021年5月10日至12日,由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绵竹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绵竹市委宣传部、绵竹市酒类产业发展局协办,四川剑南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唐宋酒文化研讨会”在绵竹市举行。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的甩绳锻炼对强迫症状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方法:募集30名强迫症状大学生,随机分至低、中、高强度三个组,每组10名。运动后即刻心率分别为100~110次/min、130~140次/min、150~160次/min,每周3次,连续8周。实验前后对肺活量、台阶指数、背肌力、纵跳体质指标进行测评。结果:各组实验前后指标均有显著或非常显著差异。锻炼后,肺活量和背肌力方面,高强度组与低强度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纵跳方面,高强度组与中强度组比较有显著差异,与低强度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甩绳锻炼能够明显
期刊
摘 要:中国文学进入现代,因为话语符号方式的改变、“人的发现”和“人的实现”等改造民族灵魂的“启蒙文学”的出现,以及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对文学的要求,“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开始勃兴,以后伴随国内外矛盾的变化而起伏消长,直到新时代才不再占据文学的中心舞台。  关键词:启蒙;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工农兵文学;新时期  一、理论建立与创作初试  悯怜弱小,感念苍生,应该是古今中外一个够得上被称为“文学家”最基本
今年是山东大学建校120周年,也是《文史哲》杂志创刊70周年.1901年和1951年是校史上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标志着山东大学的诞生和新生.建校以来,山东大学历经坎坷乃至战乱,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