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政治课堂教学,实现有效教学的决定因素决于教学对象——学生。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是有效教学的唯一指标。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努力使学生的认知智慧增值。
【关键词】政治课堂; 有效性教学;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1-0045-02
课堂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途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每个教师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全体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在实际政治课课堂教学中,还是存在很多无效或低效的教学行为。为此,我们每个政治教师应不断地思考,有意识地注意自己的教学行为,关注学生的知识水平的提高和能力的发展,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1 有效性教学的概念
从理论上来讲,有效性教学(effective teaching)是20世纪极具代表性的一种教学理论,亦可称之为是一种教学思想。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性教学”。总体来说有效性教学就是教师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具体地说包含三种含义:一是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通过对学生学习活动结果考察来衡量;二是有效率: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三是有效益:是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的价值的实现。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发展,即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是否完成教学任务或工作认真与否,而是指学生有没有收获。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2 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2.1 教师要有课堂效益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紧紧抓住“善导”、“激趣”、“引思”、“精讲”这四项教学要素,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教师要把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生的“学”为重心。教师要注重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协调与统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把研究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着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自主去探索,自己去发展,真正达到让学生“自求得之”的目的。以此提高学习效率。
2.2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建有效的学习氛围。
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在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可以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情感状态,使学生主动而愉快地学习。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这需要教师在主观上作积极的努力。教师要做学生的贴心人,要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关心他们的学习、身心健康,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自己的亲密朋友,平等相待,和蔼可亲,尊重学生的思想,善于激励他们,尤其是对后进生,教师的态度尤其要慎重,不能放弃对他们的努力。教师要努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加以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新的教育呼唤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生情感融洽,学生才敢想敢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倾注满腔的爱,教态自然亲切,眼神机敏宽容,语言和蔼幽默,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做好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放弃师道尊严,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这样学生才对老师有感情,喜欢老师所教的学科。
2.3 政治课堂上教师应及时有效地获取学情反馈。
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是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那么,我们就不能按照自己“教”的思路进行教学,而应按照学生“学”的规律进行教学。即:学生“应该怎样学”,我们就“应该怎样教”。所以,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要以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前提,教师设计的教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并根据这一特点来确定教法,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教材所提供的知识内容有可能是学生所没有经历的。要有效地进行课前回顾,课堂小结等环节的落实。为了有效地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益,教师还可以制定科学的、操作性强的、激励性的学习效果评价制度,坚持对学生的听课、作业、笔记等方面进行跟踪,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复习状态与状况,以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做出针对性的调整,力争达到教与学的统一。
2.4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中学政治教材内容广、时代性强、贴近学生生活,包括多方面的主题。它既关注社会的需求,也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大部分学生缺乏好的学习方法和自主学习意识。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注重灌输知识而忽略了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薄弱,就会影响学习的效果。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帮助他们形成以能力发展为目的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式,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潜能,发展分析、思考、总结的综合技能。
2.5 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增强有效的教学参与。
政治课是思维训练课。许多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不是靠教师“教”出来的,而是靠学生“悟”出来的。运用小组合作活动,可以集思广益,人人参与,培养团队的合作精神。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各小组充分发表意见,相互点评。这样无论学生成绩好、差,都能参与。学生在活动时都被一种积极的情感所支配,将大大激发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调动积极性。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将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他们在一个自然的松而不散,活而不乱的环境中商讨,以达到有效的教学参与的目的。
2.6 结合实际认真做好教学反思。
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地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一节课上完,总有成功之笔和失败之处。教师可以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感受深刻的、达到预期效果的、好的做法及时地记录下来,以扬长避短,精益求精;而对于那些不尽人意的地方,要分析其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时地记录下这些成功和失败之处,进行取舍,使之成为日后教学的指导和借鉴。
总之,有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我们要踏踏实实地研究“有效性课堂教学”,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使我们的政治课堂教学,真正建立在有效的基础之上。
参考文献
[1] 赵国忠.教师最需要什么——中外教育家给教师最有价值的建议.2008.
[2] 顾明远.创新教育.2003.
【关键词】政治课堂; 有效性教学;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1-0045-02
课堂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途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每个教师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全体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在实际政治课课堂教学中,还是存在很多无效或低效的教学行为。为此,我们每个政治教师应不断地思考,有意识地注意自己的教学行为,关注学生的知识水平的提高和能力的发展,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1 有效性教学的概念
从理论上来讲,有效性教学(effective teaching)是20世纪极具代表性的一种教学理论,亦可称之为是一种教学思想。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性教学”。总体来说有效性教学就是教师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具体地说包含三种含义:一是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通过对学生学习活动结果考察来衡量;二是有效率: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三是有效益:是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的价值的实现。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发展,即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是否完成教学任务或工作认真与否,而是指学生有没有收获。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2 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2.1 教师要有课堂效益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紧紧抓住“善导”、“激趣”、“引思”、“精讲”这四项教学要素,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教师要把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生的“学”为重心。教师要注重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协调与统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把研究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着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自主去探索,自己去发展,真正达到让学生“自求得之”的目的。以此提高学习效率。
2.2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建有效的学习氛围。
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在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可以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情感状态,使学生主动而愉快地学习。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这需要教师在主观上作积极的努力。教师要做学生的贴心人,要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关心他们的学习、身心健康,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自己的亲密朋友,平等相待,和蔼可亲,尊重学生的思想,善于激励他们,尤其是对后进生,教师的态度尤其要慎重,不能放弃对他们的努力。教师要努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加以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新的教育呼唤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生情感融洽,学生才敢想敢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倾注满腔的爱,教态自然亲切,眼神机敏宽容,语言和蔼幽默,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做好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放弃师道尊严,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这样学生才对老师有感情,喜欢老师所教的学科。
2.3 政治课堂上教师应及时有效地获取学情反馈。
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是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那么,我们就不能按照自己“教”的思路进行教学,而应按照学生“学”的规律进行教学。即:学生“应该怎样学”,我们就“应该怎样教”。所以,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要以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前提,教师设计的教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并根据这一特点来确定教法,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教材所提供的知识内容有可能是学生所没有经历的。要有效地进行课前回顾,课堂小结等环节的落实。为了有效地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益,教师还可以制定科学的、操作性强的、激励性的学习效果评价制度,坚持对学生的听课、作业、笔记等方面进行跟踪,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复习状态与状况,以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做出针对性的调整,力争达到教与学的统一。
2.4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中学政治教材内容广、时代性强、贴近学生生活,包括多方面的主题。它既关注社会的需求,也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大部分学生缺乏好的学习方法和自主学习意识。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注重灌输知识而忽略了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薄弱,就会影响学习的效果。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帮助他们形成以能力发展为目的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式,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潜能,发展分析、思考、总结的综合技能。
2.5 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增强有效的教学参与。
政治课是思维训练课。许多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不是靠教师“教”出来的,而是靠学生“悟”出来的。运用小组合作活动,可以集思广益,人人参与,培养团队的合作精神。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各小组充分发表意见,相互点评。这样无论学生成绩好、差,都能参与。学生在活动时都被一种积极的情感所支配,将大大激发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调动积极性。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将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他们在一个自然的松而不散,活而不乱的环境中商讨,以达到有效的教学参与的目的。
2.6 结合实际认真做好教学反思。
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地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一节课上完,总有成功之笔和失败之处。教师可以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感受深刻的、达到预期效果的、好的做法及时地记录下来,以扬长避短,精益求精;而对于那些不尽人意的地方,要分析其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时地记录下这些成功和失败之处,进行取舍,使之成为日后教学的指导和借鉴。
总之,有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我们要踏踏实实地研究“有效性课堂教学”,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使我们的政治课堂教学,真正建立在有效的基础之上。
参考文献
[1] 赵国忠.教师最需要什么——中外教育家给教师最有价值的建议.2008.
[2] 顾明远.创新教育.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