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星瑞:既是颠覆,也是战书

来源 :汽车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f1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早些时间举办的北京车展上,吉利极其高调地以“家轿颠覆者”这五个字为星瑞做了定调。虽然当时就有部分人对此嗤之以鼻,但我相信,在11月1日之后,那些不服气的人,已很难在星瑞上找到合适的喷点了。
  原因无它,以星瑞的综合实力来看,这个定价无疑堵住了那些试图质疑它的嘴,所以发布会也异常地简单且自信,180秒的时间,没有领导致辞、没有产品讲解、没有华丽的舞美、更没有明星助阵……仅仅是通过华少的快嘴,反复速读了三次口播稿,随后在价格政策的定格画面中,发布会结束。

树敌又何妨?


  吉利的这份自信淡然,自然是源于星瑞的产品力,而星瑞的产品力则是源于CMA超级母体架构的领先性。
  通过这套先进架构的赋能,尺寸碾压A级家轿市场的星瑞,全系搭载同级唯一的Drive-E T4 2.0T发动机,拥有着接近50:50的前后配重比,全车支持可持续性OTA升级,装备了高度完善的智能安全科技配置,构造了从被动到主动全面覆盖的健康生态等等,再加上出色的制造工艺赋予的精良品质,吉利这才敢于赋予星瑞“家轿颠覆者”这一可想而知会“树敌”无数的头衔。









  然而,手中若有乾坤在,树敌三千又何妨。毕竟,市场是残酷的,竞争是激烈的,纵使千万般避让,该来的始终会来。
  只是,一战的前提是实力。没有实力的口号,终究只是一场空洞的自嗨。因此,现在回望十年前,李书福决定收购沃尔沃的那一决策,真是无比正确。凭借于此,吉利真正拿到了造车的入场卷,参透了造车的本质,从一个模仿者、追赶者,变成了同行者,甚至有机会成为一名领跑者。

与合资正面竞争


  星瑞上市之前我们曾建议吉利,不妨戳破那层行业内心照不宣的窗户纸,就像电竞比赛那样,生死看淡,不服就淦。既然已经自诩为“颠覆者”,又何须照顾所谓友商之间的情面呢?
  吉利也确实是这样做的。在吉利4S店门口,星瑞与数位合资竞品的主要参数对比图,就那么大大咧咧的摆在那里,以往的某拉,某逸,某域,如今没有任何遮掩,品牌和车型一目了然。
  这才是堂堂正正的市场竞争。古罗马诗人奥维德曾说过,“一匹马如果没有另一匹马紧紧追赶,它就永远不会疾驰飞奔。”充分的市场竞争,对于吉利也好,合资也罢,其实都是一种良性的生态。
  也许有人看到这里会说,谈颠覆有些大言不惭,刚合资有点自不量力。









  这种情景不禁让人想起了苹果VS华为。即使iPhone依然有着看似不可逾越的品牌优势,但是在面对华为手机时明显疲态渐显。其原因无外乎后者在很多层面上的体验和技术,确实已经超越了前者。
  星瑞在面对合资竞品时,又何尝不是如此呢?CMA超级母体架构的技术赋能,加上吉利目前没有合资那样沉重的品牌包袱,正好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于是乎,既有产品力优势,又有价格优势的星瑞,在这一刻,真正拥有了颠覆传统认知的可能性。

一封战书


  名为颠覆,实为战书,对于吉利如此高调所为,我们完全理解,毕竟时代不同了,有些传统观念是时候改变了。



  以前的自主品牌因为缺乏核心技术,只能以强调性价比的手段,在合资并不怎么重视的入门级市场吸引消费者买单。虽然可能因此取得了一时的成绩,但确实是牺牲了品牌的长远利益,导致在消费升级的市场背景下向上困难,同时面对合资的不断下探更是压力重重。
  但如今,情况正在某些自主品牌上发生着明显变化。以吉利为例,通过沃尔沃技术的反哺,再加上研发上的全情投入,不但促成了BMA、CMA、SEA、P2.5等一批先进架构或者技术的诞生,更是帮助品牌实现了一定的规模效应,令其拥有了向上与合资一战的软硬件资本。
  星瑞设计师版限量发售时,吉利曾推出“不试,不比,不卖”的“三不”政策。对于一个自主品牌来说,这是何等的自信。
  众所周知,大多數消费者在选车时,往往是先看自主,后看合资,最终极大概率会将自主PASS。星瑞的这一政策,恰恰扭转了这一顺序。先试合资,后试星瑞,即便是被车标所困的消费者,相信也会被星瑞的产品力折服,因为这的确是一块不怕火炼的真金。

观点


  东边日出西边雨,自主品牌在SUV市场的火热,并不能掩盖其在轿车市场的落寞。随着市场份额一路杀跌,自主轿车已经到了刻不容缓必须发力的关键时刻。
  星瑞作为在此背景下诞生的新产品,对于吉利来说,它是“科技吉利4.0全面架构造车”时代的开端,是CMA超级母体的轿车首秀,对于自主品牌而言,则是引领自主轿车再出发,向“高端、高价值、高性能”全球车时代跃升的新一轮突破。
  所以说,星瑞的目标绝不仅仅是简单的颠覆传统家轿标准,用全面超越合资的产品价值,让用户无需多花一分钱就能体验到“超大杯”的愉悦,更是一封代表自主品牌下给合资的战书,将吹响自主品牌集体向上的新一轮号角。
其他文献
11月1日,上汽通用五菱凯捷在海南万宁正式上市,坚持为人民造好车的上汽通用五菱再度携满档诚意到场。全系共推出4款车型,官方售价为8.58万元-11.68万元。凯捷也是首款银标五菱车型,定位于紧凑级MPV,采用2+2+2形式的三排6座布局,也是目前五菱品牌的旗舰级车型。  今年6月,上汽通用五菱正式公布了“全球银标”首款车型的草图,引起了一众网友的关注,作为五菱品牌全球戰略发布后的首款重磅产品,五菱
期刊
疾速对决,双线出道,领克03驾控体验让肾上腺素飙升  11月21日,珠海国际赛车场,全球新高端品牌领克汽车就上演了一出激情澎湃“疾速对决,赛道人生”的领克03驾控体验。通过层层选拔和实力比拼,线下年度驾控营总冠军与线上“E Sports WTCR领克杯”总冠军已经全部诞生,其中“E Sports WTCR领克杯”总冠军将代表中国正式进军亚洲赛区。天籁2021款北京焕新上市,不止于舒适,纵享天籁人生
期刊
首创“三魔”概念,重新定义科技豪华MPV  对于MPV用户来说,他们的需求标签十分明显,舒适、大空间和豪华感。但随着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悄然走近,新时代消費者对MPV的需求已不仅限于以上方面,他们更期待新鲜元素能够融入一款多功能家用车之中。  而上汽荣威深知这一点,在保留传统MPV的大空间、强舒适的优势上,利用全球首创的“魔吧”、“魔屏”、“魔力沙发”,以及斑马智行VENUS系统和SKYEYE天眼系
期刊
在国内本土赛事中,CTCC中国汽车场地职业联赛的知名度绝对算是如雷贯耳。这还要得益于CTCC极高的民众基础。  和其他赛事不同,CTCC的参赛队伍多来自国内厂商,同时,参赛车型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量产车型,甚至不乏最新上市的新车。对于消费者而言,这样的比赛距离自己更近。  事实上,正是因为国内汽车品牌的普遍参与,这也让CTCC成为了各大品牌展现自身综合实力的顶级舞台。  11月1日,2020 CTC
期刊
随着电力系统规模增加、互联程度加深,部分节点短路电流水平迅速提高,甚至超过断路器的最大可遮断电流。若短路故障不能被及时切除,超高水平的短路电流将对电力系统设备造成损害,甚至导致电力系统失稳,出现大面积崩溃。目前所提出的短路电流抑制措施可分为“堵”和“泄”两种方案,分别使用故障电流限制器(Fault current limiter, FCL)和故障电流泄流器(Fault current splitter, FCS)。本文针对上述两种方案在大电力系统中的优化配置问题,提出了相应的配置方法,并对两种措施的特性进
2017年底,汽车圈迎来了一件大事记,德国大众在国内的第三家合资企业终于尘埃落地,江淮大众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对于大众而言,略显遗憾的是,这是一张绿色通行证,不能像一汽大众、上汽大众那样生产燃油车。但对于江淮而言,这将成为一次难得的机遇,来挽救自己的乘用车板块。  一年之后的北京车展上,思皓品牌作为江淮大众联姻的产物面世,SOL的中文意思是太阳,预示着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随后发布的纯电车
期刊
设计出窍,让颜值成为第一生产力  其实MG领航的面孔我们已经并不陌生了,早在今年北京车展时就已经亮相。单从正面看去,MG领航的MG第三代“猎鲨”前脸设计语言,就已经让人深刻难忘。  细节之处,MG领航的进气格栅位置较低,并与前包围融为一体。从远处望去犹如深不可测的黑洞。此外,外宽内窄的头灯与进气格栅彻底分离,从而进一步拉低了前脸的视觉效果,营造出更加运动的低矮姿态。从车侧看去,MG领航修长的引擎盖
期刊
上个月中旬,捷途全新一代X90在北京上市。虽说只是年度改款,但因为从内饰设计焕新再到车辆配置升级,极大的力度也确实当得起“全新一代”这四个字。只不过第一次的接触,我们基本上都被它的“大”给吸引住了。不止是尺寸,哪儿哪儿都大  市场上的中型SUV不少,但是起售价刚刚摸到9万,且尺寸和轴距都位居同级别前列的,唯有全新一代X90。  2850mm的轴距说起来着实有些吓人,即便是一直以“大”为宣传卖点的豪
期刊
如今在成都,领克的出街率是越来越高,其中大多以02和03为主,隔三岔五还会看见一辆呼啸而过的03+或者05,相反01虽也不少,却没有那么显眼,也许是因为它略显传统了一些。  领克现售的所有车型当中我更加偏爱02,因为骨子里就喜欢Hatchback,所以就爱屋及乌地喜欢上了02。不过如果深挖一下我的内心,大概也是和仙剑有关,谁让02和灵儿谐音呢。  去年这个时候,我曾在318国道的二郎山段试驾过一次
期刊
在品牌官方说明当中,起火事件的根源是“由于电芯供应商在生产过程中混入了杂质,导致动力电池产生异常析锂,极端情况下可能导致电芯短路,引发动力电池热失控并产生起火风险。”  时至今日,电动汽车起火事件的发生,屡见不鲜。但在各种声明与铺天盖地的正向报道中,也很快销声匿迹,如若不是单月4次的佳绩,可能也不会引发如此重视。  电动汽车的安全容易出现问题是必然的吗?答案应当是否定的。当下纯电动汽车品牌的旗下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