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法交融 整合有度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huanghehuangg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10月,我们有幸参加了在苏州市举行的“第七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简称NOC活动)网络教研团队赛项全国决赛。回想三天的比赛,过程充实而又美丽。
  整个赛事分为5个半天,每个半天的赛时是4个小时。第一天上午,每个团队里的个人需完成一份信息化教学设计;下午,团队成员需协作完成团队教学设计与课件。第二天上午学科团队之间互评信息化教学设计;下午,在同一学科的其他团队提出建议的基础上,形成本团队最终设计。第三天上午进行陈述与答辩,下午进行成果交流会和颁奖仪式。在两天半的比赛中,时间安排非常紧凑,每项内容都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上传到指定网络平台。
  
  ● 个性——在智慧火花中展现
  
  当比赛的课题——苏教版国标本《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加减法》公布时,大家都愣住了。这么简单的计算教学,能有怎样精彩的设计?经过大约十五分钟的焦虑和思考,每个人开始进行个人设计。经过两个小时的封闭式备课,终于等到外网打开,每个人迫不及待地到网上收集资料,但是大家都大失所望,网上几乎没有什么好的教学设计可以参考的,只能靠自己了。又经过大约两小时奋战,三篇不同风格的教学设计诞生了,在我校语文团队教师的提醒下,我们给三篇设计分别起了主题突出的题目:《在计算教学中留下思维的痕迹》、《自主探究 主动建构》和《寻找算理理解的联系点》,每篇教学设计的主要特征呈现在下面的表格中。
  
  在整合团队教学设计时,我们以交出最好的答卷为目标,发挥特长、分工明确、合作有序,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三个人还要随时进行沟通和交流,就是为了让教学设计更加合理,让课件更好地体现出直观性和交互性,发挥多媒体为教学服务的主要功能。
  整个下午的比赛时间很紧张,比赛过程中的每一分钟,我们的思维都在紧张地转动,以至于发生了右手鼠标点着右边计算机上的演示文稿、左手却在左边计算机的键盘上操作,拿着手机当鼠标按的笑话。
  
  ● 互评——在学习思考中汲取
  
  网络教研团队竞赛的过程就是相互学习的过程,我们客观分析、评价了其他团队的教学设计。从理论到实际阐述了26号团队的设计亮点,也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25号团队对26号团队评价摘录】
  你们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的新理念,立足教材,立足学情,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重视算理教学和学生能力的培养。教材解读透彻,课件设计精当,具有交互性,较为充分地实现了教学设计的意图,达成了教学目标。
  但教学设计中还有一些值得商榷之处,特提出我们的意见和建议。
  学情分析不可少,算法抽象很重要。
  (1)加强算法对比。
  第一处:出现两个不同竖式时要进行充分对比。
  第二处:把例题和“试一试”中两道加法和两道减法算式进行对比。
  第三处: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比较。
  (2)重视算法抽象: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法?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半天的评价时间非常紧张,无论是在总体简述,还是对方团队的亮点呈现和意见、建议,都是经过反复斟酌和研究的,是对我们三位成员理论积淀和现场发挥的考验。
  
  ● 完善——在不断改进中提升
  
  我们也认真研读分析了其他团队对自己团队的客观评价,在原有的设计基础上反思完善。
  【24号团队对25号团队评价意见】
  主要优点:合理地重组了教材,提高了课堂效率;巧妙地构建了算法的联系,促进了算理的理解;练习形式多样,重视了算法的抽象;计算教学中重视习惯的培养和技能的形成。
  意见和建议:复习铺垫重视算理,缩小学生预设范围,增加练习的趣味性。
  在完善自己团队的教学设计时,我们首先把情境创设中一位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复习更加细化,提出了一个问题:一位小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在情境中可能学生提出来的问题有很多,而在课件上只安排了六个有代表性的问题来进行研究,运用课件的按钮使问题随机出现。在练习的趣味性上,我们丰富了练习的形式:巧夺红旗、智闯迷宫、大显身手、将错就错、走进生活,练习层次分明,拓展巧妙、趣味横生,最终形成了一份相对完善的团队教学设计。
  印象最深的是陈述与答辩的前一晚,为了第二天的顺利成功,我们反复修改稿子,最终以“理法交融,整合有度”作为我们团队的陈述主题,主要从设计形成、媒体运用、亮点呈现进行陈述。我校语、数两个团队还进行了预演,互相提修改意见和建议;然后再分别修改,修改后再练习…
其他文献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全国各地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虽然遵循统一的标准,但还是存在各种不同的版本。目前,我国信息技术教材的开发还处于百家争鸣阶段,尽管出现了部分优秀的教材,但同时也存在很多弊端:①首先是教材的定位,信息技术教材等同于说明书。②教材内容陈旧,很难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③教材体现人文方面的内容太少。④教材体现合作性的内容比较少。⑤教材缺乏思维培养。教材的不统一导致教材质量不一,缺
随着教育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电子书包、iPad等已进入我们的课堂和教学。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模式逐渐成为未来信息化背景下教育发展的新形态。笔者所在学校作为智慧校园的领先学校,利用翻转课堂和平板教学等基于电子书包环境的教学方法,率先探讨出“四段式”课堂教学策略。该策略包含翻转自学、实践探究、合作展评、巩固拓展四个课堂教学阶段,利用四段式教学策略达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的整合,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
微课程教学法是翻转课堂本土创新的理论与方法,其教学模型、系统设计方法、“三剑客”使得翻转课堂的实践变为可能,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加入到微课程教学法的实践中来。在第十六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NOC)网络教研团队赛项中,微课程教学法成为其中的一个比赛项目。在本次比赛中,内蒙古包头钢铁公司第二小学(以下简称“包头二小”)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上《圆的认识》进行了设计,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车坊实
人类在认识和发展的过程中,把一些感知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抽象出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形成了一系列的概念。概念是一门课程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科技课程作为相对比较年轻的课程,涉及的概念有的有明确的定义,有的只是一个形象的词语,有的还是比较模糊的说明,没有准确的定义。每一个概念都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都为学生提高学科素养提供重要的基础知识和理论体系,因此,概念教学要体现概
母亲带着我去看望父亲的那年,正赶上村里种树。年年种树年年死。死了种,种了又死。不种还不行。存活最多的是两种树,榆树、杨树。榆树更多些。院子周围有一人多高的榆树墙。榆树像是极容易生虫,那种肥肥胖胖光不溜秋的“毛毛虫”,浑身赤红。为啥要叫“毛毛虫”?它身上其实并没多少毛,极少的几小撮,很长,稀稀拉拉。这家伙爬起来显得缓慢而张扬。人们好好在榆树下站着聊天,头顶不知被啥东西啪地打了一下,吓一跳。毛毛虫从树
摘要:在校园信息技术平台上基于安卓系统设计实践教学APP是对实践教学突破一人、一地、一时的必然要求。本文立足于“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特性及高职学生的学习习惯,在把握四个设计原则的基础上,整合APP系统三大功能层,设计出七大模块式实践教学路径,推进了实践教学在范围上、深度上及思想上的进一步优化,是借助新媒体新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活”起来的有效运用与深化。  关键词:实践教学;手机应用软件(APP);形
智慧课堂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新阶段、新形态。笔者所在学校是无锡市首批“智慧课堂”试点学校。笔者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尝试利用各种新工具、新媒体,提高教学过程中的数据分析、资源推送、交流互动和评价反馈能力,在促进学生智慧发展方面作了实践和探索。下面,笔者以小学四年级信息技术“WPS文字”单元主题活动课《制作电子小报》为例,谈谈小学信息技术智慧课堂构建策略。  巧用QQ平台,实现教学流程结构
编者按:如果时光倒流到二十年前,五笔字型和WPS就代表了计算机。在当时网络还不普及的时代,能在计算机上打出一串串文字,就代表了你是一个计算机高手。现在我们整天在键盘上敲敲打打,把心里的想法变成文字。可是我们可能没有想过,为什么敲击键盘可以输入文字呢?除了键盘,有没有其他办法输入文字呢?甚至意识是不是能控制计算机呢?在此,主持人和嘉宾将分两期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 遥远的穿孔纸带  也许我们
教材分析  莫怀戚是一位有名士风范的才子。他在穿着上并不讲究,但讲课却舌绽莲花。他随手写下一小篇文字,就成了经典的《散步》。《散步》是一篇语言质朴的短文,记录了一段美妙的生命状态,作者用“慢慢地”“稳稳地”等富有风格特点的文字将其表达出来,其中的景物描写更是让人心驰神往。文章结构清晰,语言生动,叙述情节具体可感,易于激起学生对文中内容的深刻感受。  学情分析  初入中学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方法上还是比
摘要:本文针对当今开放学习者学习自主性的影响因素研究现状,建构了B2B模式下的移动学习模型,并在此模型的指导下构建了B2B模式下的移动学习服务体系,以期能够提高开放学习者的移动学习效率,并对移动学习的开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B2B;移动学习;开放学习者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6)15/16-0165-05  开放学习者自主性学习特征分析  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