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木的青春只因早年缺爱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rke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叛逆、忧郁、迷茫,还是快乐?每个人的青春期都是不一样的,而关于我的,却是麻木。
  小升初,按规定我应该到一所重点中学报到,可不知为什么,被划拨到了极为一般的学校,妈妈很着急,央求爸爸去托熟人走关系,爸爸脸上写满了烦躁和抱怨。
  这天,爸爸正好为我上学的事求人刚进门。妈妈见爸爸脸色不善,就支开我跟姐姐去倒垃圾。
  回来的时候,姐姐让我一个人提垃圾桶,我不愿意,姐姐就喝斥我。爸爸一直就极为偏爱姐姐,只要我俩有争执,被训斥的永远是我。这会儿,姐姐的喝斥再加上爸爸的埋怨,气得我把垃圾桶狠狠地摔到地上,说:“我不拿,我偏不拿!”姐姐转身跑回家告状去了。
  回到家,爸爸已经站在客厅里等我,“你想怎么样?”
  我没有说话,只是沉默,愤怒、委屈地瞪着爸爸,从来没有过的对抗,爸爸愣了一下,接着踹了我两脚,突然扑倒在地,用头磕地,喃喃地说“我管不了你了,管不了你了,你快走吧,快走吧!”
  我站在那里,有再次要被父母抛弃的感觉,冷冰冰地看着躺在地上接近崩溃的爸爸,就像看一出剧,与我无关的剧。
  然后,我真地跑出了家门。而在青春期之前,我天天企盼着跟爸妈在一起生活,因为那时我一直跟奶奶住。
  一岁的时候,爸妈“借口”工作忙把我送给奶奶照顾。虽然奶奶家跟爸妈家离得不远,但只有周末我才有“权利”回到爸妈家住上一天。每到周末,是我最期盼、却也最惶恐的日子。期盼的是终于可以跟父母相处在一起;惶恐的是,短短相聚之后,便又要分离。随着年龄的增长,每周一天的“探亲日”已无法满足我对亲情的渴望,于是我会经常偷偷跑回家,却一次次被爸妈遣送回来;也会经常在放学之后,赖在同学家,直到半夜被同学父母委婉地“劝”回家。
  早我出生三年的姐姐,无疑是幸福的,每天可以呆在爸妈身边,能够在不开心的时候,得到关注和关爱。甚至在我每周仅有的一天“探亲假”期间,姐姐依然享有至高无上的被爸妈偏爱的特权。夜深人静的时候,躺在奶奶家的床上,我也会想,自己到底是不是爸妈亲生的,直到哭累了,迷迷糊糊睡着。
  我的青春期没有叛逆,没有忧郁,更多的是冷漠、麻木不仁,不给任何人以爱。任何人都是爸妈的替身——“你们不要我、不爱我,那我也不爱你们,你们不配得到我的爱。”
  正因为如此,我不再有能力与任何人保持长久关系。我不能同时跟一个以上的同学保持友谊,我也不想看到跟我交好的同学跟其他人保持友谊,一旦如此便疏远她,因为我怕她像爸妈那样不能公平分配她的情感。渐渐地,同学觉得我怪僻乖张,疏远我,我也不再亲近他们。
  这样的“青春期”整整持续了17年,直到遇到现在的丈夫。
  他教会我人与人该有的正常联系——心灵上的联系。从他那里我得到了正常的爱与尊重。依仗着这份爱意,我才敢回顾自己幼年时期的痛苦和恐惧。
  我的成长,或许,有些太晚、太慢、太长,但是进一寸自有一寸的欢喜。我还在继续改变,已经不再追问当年爸妈为什么把我丢给奶奶,也开始去体谅爸妈的不易。
  如果孩子的青春期让你头疼了,也许是孩子早年得到的爱太少。但爱,只要开始,总来得及。
其他文献
让孩子睡小床  刚到湖南时,我们租房住,没有儿童房,伊姐跟我们同床共枕,后来添置了小床,放到我们床边,伊姐拒绝入睡,大部分时间此床都由我的猫享用。一直到我们自己的房子装修好可以入住时,伊姐才再次拥有了自己的房间和自己的小床。此时伊姐四岁,分房计划开始启动。  有了属于自己的房间,布置也按照她的要求,分房计划实施起来很顺利。我们先是“嘚啵”了一通她必须要在自己房间睡觉的大道理,配合夸张和若干她听不懂
期刊
周末,学校让每个孩子给自己写一封信:总结一下两年的小学生活。看到题目,兜兜懵懂地问:“妈妈,什么是总结?”  我启发说:“总结呢,是把过去的一段时间的生活变化写下来,可以用对比的方式进行,比如,两年前,你还是个幼儿园的小淘气,现在呢,你学会了很多本领,已经是什么了呢?”  兜兜恍然大悟:“哦!两年前我还是个幼儿园小淘气!现在的我学了新本领,变得更调皮了——成了学校的大淘气!”  一口老血差点没把自
期刊
“怎样都不好”还是“怎样都行”  有妈妈问我,孩子1岁半,还在吃奶,她要去外地半个月,纠结要不要带孩子一起去?带孩子去,怕孩子水土不服,感冒生病了就比较麻烦;不带孩子,怕孩子太小,接受不了这么长时间的分离。不管哪种情况,她都预设了一个消极后果,让自己无比焦虑,纠结。  如果换种方式看这个问题:  把孩子带在身边,是否可以选择相信:母乳喂养的孩子有着天生很好的适应能力?就算是感冒了也是可以面对的,半
期刊
奶奶抱着孙子走着,有人和她打招呼,奶奶应付着不想停下来。可这个人突然说了一句:“你这个孙子,长大了一定是个聪明孩子!”奶奶立马和那人寒暄起来。  不错,人人都想听恭维的话。但同时,我们也需要批评,要有接受批评的雅量。要以客观的态度来衡量别人的批评,不要衡量批评伤害你到什么程度,或是别人批评你的动机如何。要将批评作为前进的向导,而不是失败的遁词。批评可以显示出我们正处于什么地位,让我们看清自己行为。
期刊
宝贝上幼儿园了,开始过群体生活了,人际问题也开始让父母感到揪心了,今天谁抢了书,明天谁脑袋上撞了个包,后天又是谁脸上被抓了道印子……更令人担忧的是,大点儿的孩子拿着小棍子到处挥打,不听话,动辄哇哇大哭,撕东西,跺脚乃至打人咬人……尤其在公众场合,面对大发脾气的孩子,脸上挂不住啊,一顿饱揍也不是办法,怎么办呢?  攻击性源于生命力  先来了解一下攻击性到底是怎么来的吧。儿童精神分析专家温尼科特认为:
期刊
我是个园艺及植物发烧友。不过,让我惭愧的是,朋友们看到陌生植物向我请教时,我为自己总搞不清何科何属和分布地点而备感惭愧。直到我见识了《与孩子共享自然》这书之后,我才知道那并不影响我对植物和大自然的真爱,也不妨碍我和孩子真心去感受大自然。是的,现在我要谈论我们跟世界之间真切的关系,真爱。  我去年参加过一次“自然之友”(一家非营利性的民间环保组织)的活动。那次活动是为一本书而做的,书的名字叫《与孩子
期刊
儿子上初二,最近老师反映他上课不专心,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前几天曾因为违反课堂纪律,连续被老师罚站,我很着急。  今天早上整理他床铺,一掀被子,竟然发现了一个手机。这是我家一个早就淘汰的旧手机,他肯定是晚上不睡觉,光顾着玩手机了!怪不得学习成绩下降了呢!这是个什么孩子呀,竟然偷偷地干这样的事!如果他在眼前,我肯定会把他拎过来训一顿。可是冷静下来,我又不知道该怎样对他说了。说重了,怕他更逆反;说轻了,
期刊
小时候经常挨打。虽然如今求证老爹,得到的回答竟是:啥?我打过你?眼神迷惘地好像刚从火星回来。  最有画面感的挨打经历是,某次我发烧哼唧不想吃米饭,想喝面条,结果我娘整了一碗炝锅面给我,我又嫌腻,推开说不想吃了。老爹一个箭步窜上来,连碗带面一下飞到南墙……与此同时,筷子也噼噼啪啪冰雹般砸我脑袋上……还不够,老爹气运丹田扎下马步,将筷子担在大腿上,啪嚓一下劈成两截。此时,耳边萦绕付笛生老师的成名曲:一
期刊
关于性教育,做得最好的国家,最能脸不红心不跳打开天窗说亮话的国家,是荷兰。别不服气,人家可以用事实说话——少女怀孕率最低。他们怎么做到的?我有幸参加了中国性学会主办的“性教育倡导力建设培训班”,授课专家就是来自荷兰著名性教育机构“荷兰人口理事会”首席专家,森德瑞教授(Sanderijn van der Doef),我来做个搬运工,搬给各位亲看看。  婴儿的性教育,是妈妈满满的爱  对孩子的性教育,
期刊
受访人:聊城东阿棒孩子幼儿园园长 宋天华  教师:任焕荣 郭东秀 王芳  口齿不清,原来是奶瓶惹得祸  朗朗刚来园里时,说话老师总是听不清。家长也搞不清咋回事。有次,老师去家访,朗朗妈拿来奶瓶让朗朗喝水,都上幼儿园了,还用奶瓶?!这在孩子七八个月的时候就该戒掉了。这么大了还用奶瓶,会造成孩子口水多、牙齿形状不规则,吐字不清。  老师跟朗朗说:你上幼儿园了,就是大孩子了,喝水不能用奶瓶,像这样,用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