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最好的性教育,是父母给的满满的爱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qewwq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性教育,做得最好的国家,最能脸不红心不跳打开天窗说亮话的国家,是荷兰。别不服气,人家可以用事实说话——少女怀孕率最低。他们怎么做到的?我有幸参加了中国性学会主办的“性教育倡导力建设培训班”,授课专家就是来自荷兰著名性教育机构“荷兰人口理事会”首席专家,森德瑞教授(Sanderijn van der Doef),我来做个搬运工,搬给各位亲看看。
  婴儿的性教育,是妈妈满满的爱
  对孩子的性教育,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森德瑞教授说,越早越好。
  培训现场,有位怀胎7个月的妈妈。森德瑞说,这个孩子接受性教育挺早,挺合适。家长要给孩子正确全面的性教育,自己首先肚子里得有货。咱们会谈性色变,是因为观念问题,把性理解错了、狭隘了。性,是一辈子的事,包括性别认同、性别角色、性取向、性欲望、性愉悦、亲密关系和生殖等等。
  比如孩子刚出生时,就需要妈妈抱,妈妈亲。如果妈妈生完孩子就风风火火闯九州去了,孩子得到的抚摸不够,在情感发育上就会有些问题,长大了很难跟别人发展亲密关系,他别扭,人家也别扭。这不是用嘴说的性教育,是用肌肤、眼神、呼吸、气味、微笑进行的性教育。
  性教育的机会就在生活里。一位妈妈说,她儿子4岁了,有一次跟妈妈拥抱时,想抚摸妈妈乳房。这位妈妈没有让孩子滚蛋,也没骂他是流氓,而是说:我不喜欢。森德瑞对这位妈妈的做法竖起大拇指,她说,孩子一出生就是有性感觉的,4岁孩子的性感觉已经很强烈了,他会抚摸妈妈的乳房,这很正常,这是他处理自己感觉的一种方式。这时妈妈需要跟孩子说的是:我理解你,但是我不喜欢。后半句话非常重要,孩子必须知道这一点,因为他将来进入社会,他必须知道人和人之间的身体界限。
  性教育,先讲美好、健康,再讲预防
  有的家长愿意孩子接受正确的性教育观点——性是美好的,但又怕孩子因此而过早涉足性事,或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其实这也好办,凡事都有两面性,有好必有坏。好坏怎么讲呢?森德瑞建议,给孩子讲性教育要有顺序,先讲性的美好,再跟孩子探讨不安全的性会带来的麻烦,比如意外怀孕、性伤害等。顺序别弄颠倒了。这个好理解,咱教孩子游泳,如果一上来就说学游泳淹死了多少人,死相多难看,孩子是不是就傻掉了?而反过来讲,就能既有兴趣去学,又有警惕心,保护好自己。
  现在性侵犯事件经常被媒体曝光,为了保护孩子,咱得跟孩子说说防性侵的事。如果只说性侵犯,孩子肯定觉得性是麻烦、耻辱、肮脏,厌恶人生。而事实上,并非周围都是坏叔叔。讲防性侵,还是要有顺序,先讲性的美好,再讲怎么防。
其他文献
参加一个活动时遇到一个妈妈,她拉着我说:“我常看你的文章,可是我从来没有你那种耐心,我上班三班制,孩子给阿嬷带都被宠坏了,有一次我带他去百货公司,经过玩具的专柜,他竟然躺在地上哭着要玩具,我气死了,心想绝对不能宠坏他,所以,死拉着他回家,回去就教训打他一顿,如果是你,你遇到这样的孩子,你会怎样?”  我看着那个母亲,心中一边怀疑;我怎么可能是个有耐心的人?也一边观察着对方,我分辨不出来她到底是想要
期刊
虽然我是一名新妈,但十分明白“咖啡、茶水、可乐、巧克力……”不能给宝宝食用的道理,并严格谨守白开水和奶粉的“专家训”。  所有的问题总是两难,宝宝好奇心特别强,若是见到爸爸妈妈“沾染”上述禁忌食品,那也是蠢蠢欲动得很——犹记得女儿4个月大的时候,看见我吃冰淇淋,小嘴哦哦张开流出口水的萌呆样。在孩子吃这些“美食”的时候,咱们是应该按照营养学的理论严格禁止呢,还是灵活变通一下?我想,我是一个会给孩子品
期刊
让孩子睡小床  刚到湖南时,我们租房住,没有儿童房,伊姐跟我们同床共枕,后来添置了小床,放到我们床边,伊姐拒绝入睡,大部分时间此床都由我的猫享用。一直到我们自己的房子装修好可以入住时,伊姐才再次拥有了自己的房间和自己的小床。此时伊姐四岁,分房计划开始启动。  有了属于自己的房间,布置也按照她的要求,分房计划实施起来很顺利。我们先是“嘚啵”了一通她必须要在自己房间睡觉的大道理,配合夸张和若干她听不懂
期刊
周末,学校让每个孩子给自己写一封信:总结一下两年的小学生活。看到题目,兜兜懵懂地问:“妈妈,什么是总结?”  我启发说:“总结呢,是把过去的一段时间的生活变化写下来,可以用对比的方式进行,比如,两年前,你还是个幼儿园的小淘气,现在呢,你学会了很多本领,已经是什么了呢?”  兜兜恍然大悟:“哦!两年前我还是个幼儿园小淘气!现在的我学了新本领,变得更调皮了——成了学校的大淘气!”  一口老血差点没把自
期刊
“怎样都不好”还是“怎样都行”  有妈妈问我,孩子1岁半,还在吃奶,她要去外地半个月,纠结要不要带孩子一起去?带孩子去,怕孩子水土不服,感冒生病了就比较麻烦;不带孩子,怕孩子太小,接受不了这么长时间的分离。不管哪种情况,她都预设了一个消极后果,让自己无比焦虑,纠结。  如果换种方式看这个问题:  把孩子带在身边,是否可以选择相信:母乳喂养的孩子有着天生很好的适应能力?就算是感冒了也是可以面对的,半
期刊
奶奶抱着孙子走着,有人和她打招呼,奶奶应付着不想停下来。可这个人突然说了一句:“你这个孙子,长大了一定是个聪明孩子!”奶奶立马和那人寒暄起来。  不错,人人都想听恭维的话。但同时,我们也需要批评,要有接受批评的雅量。要以客观的态度来衡量别人的批评,不要衡量批评伤害你到什么程度,或是别人批评你的动机如何。要将批评作为前进的向导,而不是失败的遁词。批评可以显示出我们正处于什么地位,让我们看清自己行为。
期刊
宝贝上幼儿园了,开始过群体生活了,人际问题也开始让父母感到揪心了,今天谁抢了书,明天谁脑袋上撞了个包,后天又是谁脸上被抓了道印子……更令人担忧的是,大点儿的孩子拿着小棍子到处挥打,不听话,动辄哇哇大哭,撕东西,跺脚乃至打人咬人……尤其在公众场合,面对大发脾气的孩子,脸上挂不住啊,一顿饱揍也不是办法,怎么办呢?  攻击性源于生命力  先来了解一下攻击性到底是怎么来的吧。儿童精神分析专家温尼科特认为:
期刊
我是个园艺及植物发烧友。不过,让我惭愧的是,朋友们看到陌生植物向我请教时,我为自己总搞不清何科何属和分布地点而备感惭愧。直到我见识了《与孩子共享自然》这书之后,我才知道那并不影响我对植物和大自然的真爱,也不妨碍我和孩子真心去感受大自然。是的,现在我要谈论我们跟世界之间真切的关系,真爱。  我去年参加过一次“自然之友”(一家非营利性的民间环保组织)的活动。那次活动是为一本书而做的,书的名字叫《与孩子
期刊
儿子上初二,最近老师反映他上课不专心,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前几天曾因为违反课堂纪律,连续被老师罚站,我很着急。  今天早上整理他床铺,一掀被子,竟然发现了一个手机。这是我家一个早就淘汰的旧手机,他肯定是晚上不睡觉,光顾着玩手机了!怪不得学习成绩下降了呢!这是个什么孩子呀,竟然偷偷地干这样的事!如果他在眼前,我肯定会把他拎过来训一顿。可是冷静下来,我又不知道该怎样对他说了。说重了,怕他更逆反;说轻了,
期刊
小时候经常挨打。虽然如今求证老爹,得到的回答竟是:啥?我打过你?眼神迷惘地好像刚从火星回来。  最有画面感的挨打经历是,某次我发烧哼唧不想吃米饭,想喝面条,结果我娘整了一碗炝锅面给我,我又嫌腻,推开说不想吃了。老爹一个箭步窜上来,连碗带面一下飞到南墙……与此同时,筷子也噼噼啪啪冰雹般砸我脑袋上……还不够,老爹气运丹田扎下马步,将筷子担在大腿上,啪嚓一下劈成两截。此时,耳边萦绕付笛生老师的成名曲: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