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

来源 :飞·素质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cm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及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怎样去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体育教学创新有何特点?应处理好那些关系?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育思维模式和教学手段。现代体育课堂教学就是要变传统教学为创新教学,创新教育的根本就改变“应试”教学为全面素质教学,建立适合当代学生发展需要,适合学生个性特点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思维模式和体育教学手段。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关键词]体育教学 创新教育 关系
  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实现科教兴国,迎接21世纪挑战,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必须把增强民族的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体育学科是学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不仅与学校的其它课程在很多方面具有一致性,更具有自身的鲜明特性。体育学科为学生提供了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以及充分的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对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提高,具有其它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一、创新教育是注重智力的开发
  智力就是人的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智力是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总和。较为统一的认识是:智力是人脑功能的表现,是人的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 人的智力发展虽然主要依靠智育来完成,但人体发育智力的器官机能却有赖于体育活动。在教学中利用图解观察、练习中因势利导,启发学生的思维。例如,要让学生了解想跑得快,跳得高,应懂得人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和人体的形态结构,从而使学生选择跑步、弹跳的最合理姿势和用力的科学方法。教师要为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创造有利条件。
  二、创新教育是多样化的教学
  教学模式的多样化。这些模式有的取向于各种模式的综合运用,有的取向于师生关系,有的取向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有的取向于教学内容,有的取向于教学安排,有的取向于技能学习与学生心理发展。追求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追求从生理改造到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追求从学会到会学水平的提高。教学模式的多样化,说明各种教学模式都有自己特定的适用范围。尽管这些教学模式还不尽完善,但在体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强调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灵活运用,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多样化。如培养形式灵活,培养层次结构多样化,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教学形式以集体教学、分段教学、循环教学、提示教学、电化教学、分组考核、小组创编队形,以及理论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多样化的生动有趣的活动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例如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录相、电影,访问体育明星,回顾我国体育发展史等,对陶冶学生性情,激发学生情感很有好处。
  三、创新教育是自主性教学
  创新教育倡导、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强调培养学生掌握独立地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地获取解决问题的多种新途径和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综合运用开发学生创造力的各种方法,努力创设促使学生独立探索、发散求异的教学情境,形成鼓励学生自由发表独创见解、热烈讨论的课堂气氛。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讲究方法的灵活性。如果教学总是从确定的前提出发,经过确定的过程,得出确定的结论,造成学生思维的直线性,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妨碍了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化。
  1、学习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的关系
  以学生为主体是说课堂教学应该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增强主体意识的过程,应该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发问和争辩,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只喜欢学生顺从性的一面,似乎学生越顺从、越听话就越好。实际上,顺从性和不顺从性既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二者共同构成了个性、独立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一个有创造性的人,相对地说,他在创造性活动的领域里往往具有一种不顺从性和不随俗性,但在平时的生活中又常常是顺从的和随俗的。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师不是领导者而是指导者,不仅仅是年龄上的长者,更应当是人格上平等的朋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良好创新环境的基础。有了这一基础就会时时处处激发起学生创造的兴趣,在丰富多彩的创新活动中,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这样就能理解处于学生这个年龄阶段时的许多幼稚的想法和做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并不失時机地加以正确的指导和引导;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真正看作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努力创设一种相对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的无畏精神,放开他们的手脚和大脑,让学生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人,不迷信老师。我想,如果我们真正能建立起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学生自然会心情愉悦、思维活跃、视野开阔、乐于参与,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会得以充分的发挥,他们创新意识的萌芽会得到精心的呵护,那么,培养其创造新精神和能力也就有可能得以实现。
  因此,教师要依靠创新,发展自己、充实自己、拓宽自己、延伸自己、超越自己,要有高度的工作、要有强烈的创造意识热情、要有坚忍不拔、百折不挠、顽强的意志力。这对于教师来说十分重要。倘若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作为教育的目标,那么实现的前提就是教师的创造性工作。教师的创造性主要受自身素质——知识、经验、智力、个性心理品质等因素的影响。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础,是完成跨世纪宏伟大业的保证。
其他文献
新课改强调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尽量真实的语言情境,组织具有交际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英语教师作为实施新课程的主体,应学会如何巧妙自然地寓英语学习于生活体验之中。为此在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做到了以下几点,也从中感受到了新课改的“甜头”。  一、巧设开头先声夺人,提高学生兴趣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语言,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语言会收到意想不到到的效果。在课堂中我经常利用多媒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的独特体验。”  所以,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学生营造一种可以充分发挥学习个性,各抒己见、甚至相互争论的研究性学习氛围。”表现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大力倡导个性化阅读,教师应注重创设满
期刊
新课程改革已来到我们课堂并不断深入,我们课堂教学中的学习内容开放、灵活起来,教学手段开始先进、多样,学生也有了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然而在新旧教学思想交替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华而不实的倾向:  新课程提倡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强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倡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求知,主动根据自己的体会和思维方式去探索、发现。于是,“你喜欢读哪一段?”“你想先学什么?”“你喜欢谁的做法?“你有哪些
期刊
[摘 要]小学综合实践课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一类新型课程,为此在综合实践课课程设计上必须坚持校本化原则。本文从综合实践课课程校本化必要性出发,就综合实践课设计校本化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小学 综合实践 校本课程  综合实
赤霉素(GA)是一种植物生长激素,在种子萌发,茎秆伸长,花器官发育等多个生理过程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Olszewski et al.,2002)。根据赤霉素相关突变体对外源赤霉素的反应,可将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农村经济社会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果,农民人均收入提高,农村物质生活条件较为丰富,农民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同时,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期刊
【摘 要】在现代生物教学中,我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努力利用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外兴趣小组和结合生活实践;为学生创造一个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氛围。  【关键词】 高中生物 生物教学 创造性思维  一、理论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揭示思维本质,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思维是一种心理过程,借助它,能反映现实对象的本质特征,揭示对象与相关现象之
黄土高原的陕北长城沿线风沙区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旱作农业区域,该地区无霜期短,降水量少且分布不均,大部分集中在6-9月,春旱严重,播种困难,加之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致使作物产量低而不稳。而该区的主产作物小杂粮比较粗放的栽培方式使这一问题更加严峻,所以,加强小杂粮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对促进当地小杂粮产业发展,实现当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了揭示农田土壤水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各样的艺术文化活动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中。在社会和谐发展过程中,人们更注重生活质量的提升。丰富的艺术文化生活不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