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痕疙瘩与正常皮肤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来源 :中华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yang340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比较瘢痕疙瘩与正常皮肤组织的蛋白质组表达差异,筛选出与瘢痕疙瘩产生相关的蛋白质.方法 2010年1月至6月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8例瘢痕疙瘩组织和3例正常皮肤组织进行差异双向凝胶电泳(2D-DIGE),选择差异蛋白质斑点,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离飞行时间(MALDI-TOF/TOF)质谱分析和生物学信息分析.结果 成功建立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组织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组织凝胶电泳图谱中平均蛋白质斑点数分别为2978和3053,其中表达差异超过4倍的斑点共有40个,质谱分析和数据库检索共鉴定出32种蛋白质,包括上调蛋白有20种,下调蛋白有12种.从功能上可分为载体蛋白(3种)、信号转导蛋白(4种)、增殖凋亡相关蛋白(2种)、细胞骨架蛋白(6种)、细胞外基质蛋白(8种)、免疫因子(3种)、肿瘤相关蛋白(2种)和未知功能蛋白(4种).结论 蛋白质组学能较好地显示瘢痕疙瘩与正常皮肤组织间的蛋白质表达差异.对这些差异蛋白质进一步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揭示瘢痕疙瘩的发病机制,也为发现新的治疗靶点提供线索和依据.
其他文献
探讨TPOO-β-环糊精对氨苄青霉素的包合机理,用荧光光度法测定得出TPOO-β-环糊精与氨苄青霉素按照1∶进行包合,包合常数为3. 02×102L/mol.基于TPOO-β-环糊精与氨苄青霉素
纤维化可以发生在不同组织器官和系统,是细胞外基质成分过度积聚、组织瘢痕形成的过程,是致病和致死的主要原因。纤维化疾病中Th1细胞/Th2细胞对纤维增生的反应失衡有重要影响
目的 观察人高低转移能力乳腺癌细胞株中Toll样受体(TLRs)的表达,探讨差异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高转移能力的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和低转移能力的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采
目的 使用剑桥神经心理自动化成套测试(CANTAB)对偏执型精神分裂症与双相躁狂患者认知功能进行比较研究,为寻找认知内表型指标提供线索.方法 采用韦氏智力测试7项简版和CANTA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历时一年,已基本结束.此次污染源普查获得子大量珍贵的污染源基础性数据,合理开发这些基础数据,对提高环境监察工作、加强污染源管理
目的 评价辛伐他汀预处理对肢体缺血再灌注诱发肺损伤大鼠肺组织血红素加氧酶-1(HO-1)表达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体重250~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6
简述在变电运行工作中,设备巡视的基本方法、一些技巧及采取的手段,切实提高设备巡视质量,确保电网安全.
客观条件和人为因素均会影响路基施工控制技术在公路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效果,客观条件主要指的是当地的气象条件,人为因素主要指的是施工方法的选择以及外加剂的使用.如果没有
目的:制备具有高特异性的三聚氰胺多克隆抗体,建立三聚氰胺快速检测方法。方法:通过抗原偶联嫁接技术,将不具备免疫原性的三聚氰胺与特定蛋白连接,制备免疫抗原(MB1st、MB2st
通过实地调查和分析研究,以苏州市新康花园为例,对新康花园安居小区的植物造景特色进行介绍和分析,探讨目前安居示范小区植物造景的状况、特点和不足之处,提出安居小区的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