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STS教育于初中物理教学的尝试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283805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STS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和社会(society)的首字母缩写。STS教育是把科学知识教育与社会生产、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一种教育思想体系,它强调的是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发展中的应用,是当前国际理科教学改革的潮流和热点。由于物理学在STS教育中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独特性,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渗透STS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一、挖掘教材中的STS内容
  教材中有许多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的内容,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STS的相关内容,提高教学内容的社会针对性。教材的编排也体现这一特点,例如在《乐音与噪音》一节中,教材从环境保护这一社会课题出发(社会),从物理知识来讨论噪声的来源(科学)及噪声控制的办法(技术)。在《内能与热机》一节中,STS教育的地位显得更为突出:内能的利用—热机(科学)给人类带来史无前例的发展和进步,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又给我们带来新的希望(技术),但污染问题也不容忽视(社会)。
  二、扩大教材的延伸性
  教材中《科學世界》和《STS-科学·技术·社会》中提供了不少STS教育的素材,其中既包括知识随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有科技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还展示了当今社会的新技术。教师要灵活利用它们所提供的材料,扩大教材的延伸性,进行STS教育。例如,在进行《科学世界——电冰箱的原理》一节的阅读指导时,教师可以结合书中的示意图,介绍电冰箱的工作原理,同时也介绍制冷剂氟利昂对臭氧层的破坏作用,让学生感受到科技的发展能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时也会带来一些新问题。
  三、发挥习题的适应性
  在人教版教材中的课文后的《动手动脑学物理》栏目中有很多具有探索性、实用性、创造性的题目。这些习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点燃他们心中求知的欲望。如“了解立体声收音机的声道问题”“了解社区内的主要噪声源”“调查学校或家庭所在社区的光污染现象”等,就把物理知识与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从社会责任、道德、生存环境等角度讨论这种做法的正确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四、在社团活动中渗透STS教育
  将STS教育拓宽到学生的课余时间,组建科技社团,可以让学生通过社团活动,参加课外实验探究、制作科技模型、参加各种竞赛等,复习、记忆、理解学过的物理知识,培养联系实际的能力,而且还能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探索新的物理现象和规律。例如我们在社团活动中,积极开展“三小活动”,就是小实验、小制作、小论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完成“小孔成像”“自制简易望远镜”等小实验,制作“橡皮筋测力计”等小教具,撰写“假如重力突然消失”“假如世界上没有摩擦力”等小论文。这些对学生来说是极好的理论联系实际、增强STS意识的机会。
  总而言之,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物理,在物理学习中联系生活,从而加深学生对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本文为2015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初中物理“STS”教育体系构建的探索”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CJYC150603037】
  (责 编 阿 宁)
其他文献
前不久,我从滨州抵达海南,第一次踏上南国的土地,有些兴奋,更让人激动不已的是我终于见识了"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优秀课例。思考、打磨、抛光,当课堂像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展现
为了保证电动机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日常的清洁保养是必不可少的手段,现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就电动机清洗工艺介绍如下.
针对连续消耗性舰船维修资源供应的特点,引入应急系统的理论,对连续性资源供应问题进行了研究;给出了保障系统的可行性和连续性条件,建立了以最早开始保障时间最短为目标的多
“空气是否有重量?”  “人离开空气无法生存,那么,动物和植物离开空气是否能够生存呢?”  “水里有空气吗?”  围绕“空气”这一主题,一年级的学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然后,教师引领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这一个主题的探究持续了一个半月的时间。通过探究,学生不仅解决了先前提出的问题,而且提升了探究的能力,寻找到了减少雾霾、改善空气质量的一些办法。  这就是河南省实验小学英才国际小学(以下简
<正>教育需要高超的艺术。对于班主任工作来说,这个艺术既有外在的、技术性的方法和手段,也有教育赋予的内在要求和本质特征。笔者当班主任多年,与大家分享几点体会。一、抓
期刊
文章通过船舶留置权在修船应用中经常遇到的几个问题的归纳,在现行法律规定不够完善的条件下,从法律上,探讨并简述了它的合理性、可行性.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科学、有效的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 反思=成长。他还提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由此可见教学反思对教师的教学有多么重要。而当我们把这个公式运用在作文教学实践时,就是作文 反思=成长。  一、作文课堂应多元开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要“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教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体现寓德于教,因为德为素质之基、人之根本。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教育最基础的也是最永恒的话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当是不留痕迹地渗透,润物无声。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呢?  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分散而又丰富,因此德育内容的渗透应当贯穿于语文教学过程的始终
作文能力体现了一个人的语文综合素养。一个人在小学阶段打下坚实的作文基础,会对以后的发展产生重要作用。所以,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引导学生喜欢写作文。  一、作文教学的现状  由于作文教学没有明确的教材,也没有单独的课时规定,导致一些教师的作文教学随意性强,教学内容不固定,往往是想到什么讲什么。作文教学也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意愿。当学生能写简单的文章后,他的目标就不只
记得第一次工作室活动,是在映湖小学的多媒体教室里,工作室以黄美娥老师的一节公开课做见面礼迎接我们。当时,一种特别的氛围感染了我,这是一个讲求实效的工作室!后面的评课环节更是让我受益匪浅,专家的点评并没有一味地夸奖,而是站在更高的视角分析这节课中哪些环节设计得好,好在哪里。对于有争议的地方,专家不仅提出自己的看法,还跟我们分享如果是他来上,会怎么设计,怎么展开。在后来的教研活动中,工作室始终坚持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