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教师缺乏职业幸福感的原因

来源 :家长·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dianjusdy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虽然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存在较强的杂居现象,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文化也形成了一定的融合,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趋同化。但是,少数民族仍旧具有一定的特异性,而这也是让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教师缺乏职业幸福感的重要原因。此外,大环境下的职称评比、教育形式化、工资偏低等问题也是少数民族教师缺乏职业幸福感的因素。
  关键词:少数民族;初中教师;职业幸福感
  初中教师作为普九教育的重要人群,其师资队伍的稳定与职业幸福感的强弱,与国家基础教育的发展息息相关。少数民族地区教师作为初中教师中的特殊群体,由于文化上具有一定差异,使其在面对汉族学生较多的情况下,由于文化差异使然,不同民族的师生交流更具难度,因此也比汉族教师更容易缺乏职业幸福感。
  一、一体化程式削弱民族特色
  就目前的情况来说,虽然在教师的培养模式、教师的相关权益上都是采取一体化的程式开展进行的,以及汉族与少数民族的通婚、交往、杂居等已经使少数民族地区教师与汉族地区教师具有了一定的融合性。但是,少数民族地区教师仍旧具有本民族一些特有的文化特质。虽然一体化程式削弱了民族特色,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与汉族地区的教师在人文情怀上还是具有一定差异。统一化的教师培训,使少数民族地区教师内心深处的民族情怀无处释放,从而使工作幸福感缺乏。
  因此,国家可以针对初中少数民族地区教师,特别对其开设培训机构,除了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少数民族地区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进行培养外,还应在培训过程中给予其鼓励与支持,使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感受到党、国家、教育部对其的关心和爱戴。这样不仅保留了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教师的民族特色,传承了少数民族的人文情怀,同时也使其工作幸福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二、职称评比化使教学功利化
  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着手研究如何提升教师幸福感的问题。进入本世纪后,在初始的20年内,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渗透,教师的工作幸福感,尤其是基础教育教师的幸福感问题引起了更多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研究内容与成果也日渐丰盈起来。
  具体来说,教师的幸福感包括作为人的基本幸福感、职业幸福感两大类,这基本上涵盖了教师的全部生命活动,由于少数民族地区教师在数量上无法与汉族地区相比,因此也使少数民族地区教师在心理情感上更加细腻和敏锐。但随着教育改革步伐的日渐加快,为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国家对教师采取职称考评措施,在工作中一切都以考评为核心来开展,导致教师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教师的心理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因此也更谈不上工作的幸福感。
  因此,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开始,并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的一些特色充实自我,使自身的教育能力有一个稳定的提升,当然也包括自身的具有一些民族特色的教育水平,这样会有效提升少数民族教师的幸福感。
  三、工资标准低使幸福感缺乏
  教师是一个高尚的职业,尤其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初中教师来说,肩负着重要的基础性育人工作重任。同时,少数民族地区教师比较汉族教师而言,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文化思想与人文情怀与汉族教师存在一定差异。所以,少数民族地区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也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特殊的影响,比如形象、思想、语言等,这有效拓展了初中学生的认知视野,使学生接受更广泛的文化熏陶。所以说,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其对物质方面并没有过多的欲望,可这并不意味着少数民族地区教师就不需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支撑其生活,只有物质水平有一定起色后,才可以确保少数民族地区教师有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在教育工作中,而并非为生计苦心竭力。
  所以,国家应对教师的工资待遇进行一定上调,尤其是人口比例占有率较少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阶段教师,这样才可以使这部分教师感受到国家对其的关爱,从而也使其可以更加全身心地投入普九教育工作中,以此确保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稳定发展。
  四、教育形式化使成就感缺乏
  进入21世纪以来,教育部对基础教育的工作有了更多的重视,希望利用新课程改革这样的核心发展点,对普九教育进行深化。我国推行新课改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一定提升,使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所突破。对于初中阶段的教育工作来说,教师的教育工作不僅要满足学生的要求,也要满足家长的要求,还要满足教育要求,这使初中教师的压力激增。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由于民族差异的存在,使其教育思想与汉族教师存在一定不同,这也使少数民族地区教师在新课改大背景下,存在一定的不适应性。此外,少数民族地区教师在语言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弱势,与学生的沟通存在一定困难。再者,由于校方较少开展对少数民族地区教师的具有民族化的特色技能培训,从而导致少数民族地区教师较难有效提升自身的教学核心能力。
  因此,少数民族地区教师为了与国家推行的初中新课程改革教学模式无缝接轨,就必须从自身做起,努力完成学校下达的各项教学任务。但过于追求速度和结果,通常导致过程流于形式,而这并不会真正起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效果,从而使教师无法产生职业成就感,进而也就无从谈起职业幸福感。对于这种现状,校方可以鼓励少数民族地区教师自行自我提升,同时校方也应定期开设少数民族地区教师的特色教育培训,使其教学能力有强化性的提升。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是有效应对各种挑战的有效方式。
  五、结语
  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教师而言,民族差异导致了人文情怀方面有所不同,从而使这部分教师较汉族教师来讲,更容易缺乏幸福感。因此,国家应从政策方面对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教师倾斜,并鼓励其勇于提升自我,从而可以对各类教育改革进行有效适应,进而提升自身的工作幸福感。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小学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其他教育领域的基础性教育。对于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其中阅读教学是最关键的一部分,而对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要从基础开始、从低段开始,对低年级学生进行阅读兴趣培养。我们知道课堂上的阅读仅仅限于课堂,其时间并不长,所以学生需要从课外进行大量的阅读来弥补课堂的不足,本文就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方法的有效性進行探究。  关键词:低年级;课外
【摘 要】小學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培养其思维能力成了当下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而现如今新课改讨论最多的就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因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还能为其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所以,本文对思维能力开发的重要性进行了详细阐述,并且对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思维能力开发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摘要】口语交际是人们在特定场合下,面对特定的交往对象,完成特定交流任务的一项实践活动。口语性与交往性是口语交际最重要的两项品质。新课改要求语文口语教学要重视实用性和表达性,而在当前农村初中教学中,存在着口语表达意识淡薄、缺乏口语表达环境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程;农村;初中语文;小班化;口语交际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摘 要】随着时代发展,城乡一体化逐步加速,城乡差距逐渐缩小。如何在教育领域上突破地域界限,创造一种“城乡同乐”的漫画教育,引起了学校管理者的重视。本文探讨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理念,根据学校办学实际情况,设法将艺术融入学习生活,在乡镇形成漫画教学特色。  【关键词】农村校;学校管理;漫画特色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23-0127
摘要:在幼儿期的家庭教育中,由于家长受自身素质和教育观念功利性的影响,导致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劳动教育缺失、阅读习惯缺乏和社会公德教育薄弱等问题。本文从关注幼儿生命成长,立足幼儿一生持续发展的角度,对三个问题的原因、价值和途径等进行了分析和论述,以期得到广大家长的重视和纠正。  关键词:重心;幼儿;奠基;生命教育;家庭教育  孩子作为家庭的重要成员,是家庭的核心和未来,承载着父母的希望和关爱。孩子作
摘要:高中普遍存在忽视信息技术的情况。高中生处于高考重要关口,学校和家长不自觉地会将教育的重点放在语、数、外、物、理、化等学科之上,认为信息技术的学习无关紧要,所以,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效率迫在眉睫。本文分析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处境,探讨了提升高中数学教学效率的对策和方法。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处境;效率  一、信息技术教学的尴尬境遇  首先,信息技术教师不论是在教学课时上,还是业绩考核、
【摘 要】数学作为一门能够提升学生逻辑思维、学以致用的学科,对于学生智力的开发以及实践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面对具有一定难度的小学高年级数学知识,有的学生受到自身学习理解能力以及学习方法的限制,很难理解相应的数学知识,最终成了数学学困生,很难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本文将从当前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小学高年级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以及转化的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相关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
摘要:在初中阶段,写作是语文学科的重要教学内容,而且在考试活动中占据很大的分值比例。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是衡量学生语文综合学习能力的重要标准。写好作文,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运用能力至关重要。因此,教师要做好学生寫作训练的引导工作,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能力;培养策略  写作就是通过语言文字来进行表情达意的工具,体现着人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思想情感态度。想要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摘要: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各个学科的学习,都是为了更好地应用学科知识。学科知识的应用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容。对于数学这种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来说,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习惯,对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极有帮助,也符合当前的教育理念。本文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做出探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应用数学;意识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学
摘要:语文朗读在小学阶段尤为重要,古人云“言传不如身教,身教不如自省”。在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让学生在学会感知语言深层次意味的同时,加强对文字语音、语义的理解,实现从表面到深层次的感知感悟。在朗读中,我们将视听结合,感受汉语精美的节奏和音律,进一步品出意境,陶冶情操。所以,教师在课堂上怎样引导学生朗读十分重要。学生集体读、小组读、男女生赛读,或大声朗读,或深情诵读,抑或吟唱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