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历史教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启发式教学

来源 :空中英语教室·科学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os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面临的问题和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就是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要贯彻素质教育,关键要恰当运用启发式教学。
  【关键词】新课改;素质教育;启发式;讨论;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1-0009-02
  作者简介:张亚娟(1973.3-),女,辽宁喀左人,在职研究生,高级教师。
  
  2006年我们省按照国家要求进入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新一轮课改已走进校园,走进我们的生活。与历次课改相比,本次改革是力度较大的一次,我校属于普通高中,在历史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很多,既有课程标准或教科书方面的,也有教师、教学、教研、学术方面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历史教材改动太大,造成我们历史教师的不适应
  我们采用的是岳麓版教材,历史体系和知识点相对于旧教材改动的大,打乱了我们原有的知识体系,又增加了很多知识点,引起了我们思想混乱和知识的短缺。造成极大的不适应。
  2 高中新课程历史教科书的问题
  新历史课程标准与现行高中历史教学大纲比较,无论在基本理念、知识结构、内容安排,还是在实施操作上都有较大的变化。
  3 教师对新教科书认识存在的问题及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从高一新课程的实施来看,教师普遍感到负担重,教学时间不够用。
  (1)课时紧张使教师参与研究《历史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精力不足,感到教学负担过重。
  (2)课时紧张使课堂教学缺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教学实验很难进行。
  4 教师对教材的深入挖掘不够
  现在使用的教材,内容简单了,难度有所降低,但覆盖面广了,对教师和学生要求却更高了。老教法不灵了,新的教法又找不到,进入到行动的“盲区”。有些人“旧瓶装新酒”,自觉不自觉地把新课程装进了“应试教育”的“笼子”里,使新课程的效果大打折扣。而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要求我们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标。要真正地做到素质教育,把课改做到实处,只有用灵活有效的方法、创新的意识,才能使学科能力有一个实质性的提高。在各种方法中我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启发式教学。
  所谓:“启发式教学”就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这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是有很大区别的。
  正如德田布莱希特说过:“最主要的是要教会人们思考。”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给学生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那么当代的启发式教学有什么特点呢?
  概括起来有两个特点:
  一是在重视教师主导、引导作用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变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追求利用、探索知识。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中,教师过多地强调主导作用,对课文知识精雕细琢,分析得十分透彻,然后讲给学生,这种课上得好时,学生个个听的真切、记得明白,甚至个个叫好,但是在不知不觉中,学生过于依赖老师的讲解,自己的思考空间越来越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越来越低,导致“高分低能”。
  启发式教学则重在教师引导,科学地安排时间。教师紧紧围绕教学目的,突出教学重点。上课伊始应用简明导言切入正题,然后用一系列的启发性问题,步步深入地把学生注意力引向高潮,要展的开、收的住。首尾相应、有紧有慢,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饶有兴趣地掌握知识,变“要我学”、“逼我学”为激发学生积极地去思考,不断地攻克一个个难关,伴随着来之不易的成功的喜悦,不但掌握了知识,而且能力也得到锻炼和提高。
  二是重视学生能力,尤其是独立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传统教学也能培养学生的能力,但以低级记忆能力为主。教师将知识分析整理好再交给学生,由学生去记忆、去理解。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里的“愤”“悱”皆指学生对问题已有所思考,只有在这种状态下,老师给以相应的诱导和启迪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启发式教学在训练学生记忆时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自己对知识的探索,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更重要的是学生经过自己对真理的一番探索、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可得到及时训练。这样在课堂上由于学生动起来了,而教师却“闲”了起来。教师由过去的劳累不堪变的轻松自如,就能利用学生自学的机会,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观察、指导,确保了课堂教学的高效益、高质量。
  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发展,传统的以记忆为主的教学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而启发式教学则越来越成为教学方法的主流,特别适应新课改能力的要求;适应现代学校、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趋势。
  那么,在教学中究竟怎样才能更好地推行启发式教学呢?
  教师在课前要充分准备、潜心研究、精心设计,要求教师在课前下大工夫、下大力气,深入研究学生,掌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分析学生的接受能力,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设计,使课堂教学问题化;问题设计科学化;解决问题民主化。确保设计的问题,饶有兴趣,面向全体,难度适中,易于落实。
  具体地说:
  (1)就是情境交融、激发兴趣。首先要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为学习历史最基本的就是历史史实,然后设置问题。
  其次设置的问题应有一定的思维含量,要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经过努力达到“最近发展区”、“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从而品尝到努力后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学生饶有兴趣的学习,促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
  再次增添学生兴趣的关键则在于创造历史情境,使学生同溯历史、感受历史。历史教师把历史“再现”在学生面前的种种努力,触动学生的历史想象力,有了想象力,何愁启而不发。
  (2)指导阅读,开展讨论。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首先要求学生阅读时一边读一边用笔把书上最基本、最主要的内容画出来,坚持不懈,训练学生掌握重点知识的能力。
  其次,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能够质疑,并且尽量自己在阅读过程中解决问题。
  再次,老师在学生阅读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边读边分析,训练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要求老师设置的问题紧扣教学内容和中心环节,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小到大,层层推进。既要有一定的难度,还应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要面向全体学生,切忌专为少数人设置,保证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都有所提高。
  (3)教师尽可能少讲一点,而让学生多想一点。做老师的都有一个习惯,就是恨不得把自己所知道的东西统统交给学生,教师主动了,学生自然被动了。就达不到启发式教学的目的,就更谈不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阶段的教育越来越要求我们培养出能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独立解决问题的人才。因此在现在新课改下,我们要多采用启发式,切忌采用“满堂灌”式的劳而无功的教学方法。尽可能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能让学生解答的问题尽量让学生解答。有些问题也可以让学生课堂讲座,培养并加强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与发展。从而达到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注意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总之,要贯彻新课改精神,关键要恰当运用启发式教学。
其他文献
亲爱的读者和同行们:rn在这新旧世纪交替之际,《动物学报》以双月刊、大开本的崭新面貌呈现在你们面前。作为一个展示我国动物科学工作者成果的窗口和通向国际自然科学大舞台
班主任不仅是管理班级的主体,同时也是学生的朋友,是学生成长路上的指引者和陪伴者.在管理高中学生的时候,班主任教师需要把握学生的特性,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关注学生的生活
祝味菊,浙江山阴(今绍兴)祝家桥人,先祖世代业医。祝味菊1884年出生在成都小关庙街,自小习读岐黄之学,并师从宿儒刘雨笙。1908年,四川招收军医生,祝味菊考入军医学校学习西医
今年的“五一”假期由7天缩短为3天,很多外地大学生无法回家或出远门,以至于各大高校附近的网吧生意异常红火.很多学生整天“挂”在网上,或打电子游戏,或与亲友聊D.来打发时
一篇文坛巨匠的作品,协助成就了一处迷人景点——“小鸟天堂”。这座闻名中外的生态旅游景观和天然赏鸟胜地,就在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城区以南10公里的天马村河中。 A literary
电视频道、广播频率、报刊刊号的多样化、差异化,意味着信息传播渠道进入“过剩”时代。信息覆盖超饱和状态即锁定“阅听人”的困难加剧了,于是,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
一个伟大的时代都孕育于绵延争长的各种因素,决不产生于偶然,如唐朝、文艺复兴.文艺复兴的艺术脱胎于中世纪基督教的艺术;唐代封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美术发展的社会条件:均田
当前,不少人对政治、业务培训态度冷淡,缺乏应有的热情,在一部分干部中滋长着一种“厌学”情绪。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原因之一:一些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对学习培训
股权激励作为一种长期激励工具,是解决由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所产生的委托-代理问题的一种手段,也是现代公司治理中一项重要机制。该机制通过让管理人员持有一定数量公司股,在公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1-0007-02    1 设计背景  《反应热的测量与计算》一节是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中第一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中的一节。通过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这个实验让同学们了解如何测定反应的热效应。  《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这是一个定量实验,实验过程包括预习、仪器准备、药品配制、实验、误差讨论等过程。在以上过程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