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骨盆骨折的腹部损伤临床分析

来源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n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是否合并腹腔脏器损伤是诊治腹部创伤的要点也是难点.尤其在合并骨盆骨折时,常伴有大量失血甚至失血性休克,腹膜后血肿可引起与腹膜炎难以鉴别的腹痛[1].我院2008年9月至2011年6月诊治45例合并骨盆骨折的腹部损伤病例,分析致伤原因与脏器损伤的关系,探讨脏器损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原则,以期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其他文献
目的 评估分析MRI增强序列对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证实的胆管细胞癌患者,均经CT增强检查和MRI T1-VIBE增强序列扫描,分析2种检查方法中的各种影像学征象,分别记录病变的位置、数目、大小、强化程度、胆管扩张程度,观察邻近动脉、门静脉受侵、门静脉内瘤栓情况,重点观察两种不同的检查方法对于病变的显示效果. 结果 MRI TlVIBE图像的肿瘤与无肿瘤肝脏组织的对比明
目的 总结胸主动脉夹层患者腔内修复术后需二次补救治疗的原因及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7月至2011年12月完成的胸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需二次干预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二次治疗距离第1次手术平均时间1~60个月,平均(14±11)个月.二次手术的主要原因为支架近端持续Ⅰ型内漏和夹层逆行撕裂继发A型夹层形成.8例选择了杂交手术治疗,4例患者为单纯腔内治疗.结果 二次处理30 d内死亡率5.
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手术后局部复发率高[1],预后差.在根治性切除手术的基础上辅以放化疗,特别是随着新辅助放化疗(neoadjuvant radiochemotherapy,NRT)的引入,直肠癌治疗在降低肿瘤局部复发率、提高保肛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进步.本研究通过对比对腹腔镜联合NRT与传统手术联合NRT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疗效,探讨两种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期刊
患者男性,63岁,主因进行性吞咽困难2个月入院,无明显消瘦,可进流食.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身高175 cm,,体重70 kg,皮肤黏膜苍白,颈部及双侧锁骨上末触及肿大淋巴结,腹部平坦,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未触及包块,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肛门指诊:直肠空虚,未触及结节、肿块,指套无血染.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3.93 x 109/L,RBC 3.58×1012/L,HGB 71g/L
期刊
患者,女,49岁,诊断"宫颈癌(Ⅱa2)"明确后行"依立替康240 mg"静脉滴注化学药物治疗.化疗疗程结束后第4天开始腹泻,黄水样便,3~9次/d,并伴有腹痛、腹胀,呈阵发性绞痛,自服蒙脱石散10余天不缓解,考虑为依立替康化疗后出现的迟发性腹泻.既往有哮喘病史.全腹CT检查示部分空肠、回肠及结肠肠管积气,其内见较大液气平且呈阶梯状排列,高位肠梗阻,梗阻部位位于小肠.予禁饮食、胃肠减压、抗感染、补
期刊
患者男,49岁,因上腹部疼痛不适1个月于2012年5月21日住院.2006年查体发现肝脏囊性占位(图1),无不适,未予处理.2007年因胆囊结石行开腹胆囊切除术.查体:一般情况好,巩膜无黄染,右上腹膨隆,可见纵形长约15 cm手术瘢痕,并可触及囊性包块,表面光滑,轻触疼,不活动.实验室检查:AFP、CA199、CA125均正常,肝功能,ALT 69 U/L、AST 43 U/L、GGT 550 U
期刊
患者男,63岁,因“左腰部疼痛1d”于2011年6月15日入院.查体提示左中上腹包块.CT平扫:左侧腹腔可见巨大不规则块影,边界尚清,密度不均匀.CT值平均:15~33 HU,其内可见点灶高密度影及散在稍高密度影,病灶上缘与胃底部胃壁分界不清(图1A),其周围肠管受压移位.增强:左侧腹腔内巨大肿块,增强后动脉期轻度强化,并可见胃动脉小分支进入,门静脉期及平衡期强化范围扩大,强化程度增高,病灶范围约
期刊
乳腺癌手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需防治腋窝引流管.此管移动度大,易靠近腋静脉及神经引发疼痛.我们仿效文献[1]中的方法,固定引流管末端在锁骨下胸大肌前.患者疼痛明显减少.现总结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2006-2010年220例胸大肌较薄(肌间沟处肌肉厚度<1cm)行改良根治手术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8 ~73岁,平均50.3岁.两组无血液循环系统疾病及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均为单侧.
期刊
目的 探讨颈袢主支喉返神经吻合术治疗甲状腺手术引起的喉返神经损伤单侧声带麻痹的远期疗效.方法 对1990年10月至2010年1月因甲状腺手术致单侧声带麻痹的325例患者施行颈袢主支喉返神经吻合术,对其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动态喉镜随访发现术后声门闭合程度、声带边缘直线性、患侧声带位置、声带振动的对称性和规律性与术前相比有明显改善(P<0.01),嗓音功能评价的各种主客观参数(GRBAS评分、基
目的 比较主动脉弓部疾病腔内修复术中有选择的直接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和“烟囱”技术的优劣.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解放军总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81例需要处理左锁骨下动脉(left subclavian artery,LSA)的主动脉弓部疾病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处理方式分为有选择的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