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对“填鸭式”教育的反思,以及职业学校学生个性的分析,强调了自主探究学习方法的重要意义,并通过计算机教学中的实际案例,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同时提出了自主教学学法对教师的要求。
关键词:传统教育 自主探究 兴趣 任务 评价 鼓励
在中国传统教育方式中,学生被作为“篮子”来盛“菜”,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每个人都有鲜明的个性,张扬而又自我,很难在课堂上保持四十五分钟的安静来接受老师“填鸭式”的教育。因此,“填鸭式”教育也很难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作用,在课堂中多给学生一些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探究,去尝试,这样做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爱好。”浓厚的学习爱好,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具有敏锐的思维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牢固的记忆力,爱好是探求知识、了解事物的推动力。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操作性非常强的学科,学生并不缺少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但是要让学生自主探究式地学习,还要加强引导,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把兴趣集中到学习任务上来。计算机教师怎样才能使学生对本学科产生浓厚的爱好,促使他们自主探究学习,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呢?根据几年的教学实践课的尝试,笔者也有了一些粗浅的经验,下面以高等教育出版社《计算机应用基础》第四章第5节的内容“图文混排”中“插入艺术字”的教学为例进行分析。
一、激发兴趣,提出任务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能在文档中插入艺术字并对艺术字进行编辑;能在文档中插入图片并对图片进行编辑。围绕教学目标,首先向学生展示两份电子报刊,让学生比较,同时提出问题:喜欢哪一份?说出具体的理由。电子报刊的内容是同学们熟悉的本地孟府孟庙的简介,看到熟悉的东西学生马上就被吸引住了,饶有兴趣地找出了两幅图的不同之处:一份是颜色鲜明,图文并茂,另一份是干巴巴的纯文字介绍。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想不想知道这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回答是不容置疑的。几乎所有的同学都想知道那份图文并茂的电子报刊是怎么做出来的。通过这两个问题,层层深入,导入本课的课题。同时提出任务:小王整理了一段关于介绍山东风景的文字,他打算进行一定的美化,使文档更加赏心悦目,请同学们在合适的位置插入艺术字。
二、自主探究,互相帮助,完成任务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第131页,自主探究找出插入艺术字的方法,并完成了以下的操作:打开素材山东旅游,在文章开头插入艺术字“齐鲁风采”作为本文的标题,要求:样式自选,字体为黑体,字号为24磅,加粗。
大部分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根据教材的提示,自主探究,完成了操作任务。但是仍然有部分同学操作遇到了困难,找不到命令或者菜单。这时,就要发动学生互相帮忙,互相学习,学的快的同学可以做一个“小老师”,给周围的同学“扫盲”。基本的操作完成后,再引导学生互评,看看同学插入的艺术字美在哪里,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做得好的同学给大家传授经验,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做出来的,并到讲台上进行操作演示。
三、客观评价,及时鼓励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必然遇到各种问题。但是这个结果是他们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的,无论好坏,都会促使学生想要做出更好更美观的电子报刊,深层次地去学习操作,能总结出更多的规律,并乐此不疲。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需要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在对每一个学生的操作结果进行点评时,教师应该在赞赏鼓励的基调下,客观做出评价,保护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和积极性。在评价过程中,既要及时表扬那些很快掌握所学内容的“小老师”,又要对领会慢的同学多加鼓励。
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集中体现了“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原则。老师作为一个引路人,通过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生活的导入设计,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成功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引导到需要解决的学习任务上来,而不是让学生漫无目的地在电脑上进行操作。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互助的喜悦以及被肯定、被鼓励的喜悦。这些愉悦的体验,势必成为激发他们不斷求知的动力。
运用自主探究学法,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把时间交给了学生,老师貌似轻松了很多。实际上却要求教师有更高的专业素养,在课堂外下更多的功夫,要求老师有足够的能力,能够把握住课堂的主动脉,适时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达成学习目标,提高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单位:山东省邹城高级职业技术学校)
关键词:传统教育 自主探究 兴趣 任务 评价 鼓励
在中国传统教育方式中,学生被作为“篮子”来盛“菜”,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每个人都有鲜明的个性,张扬而又自我,很难在课堂上保持四十五分钟的安静来接受老师“填鸭式”的教育。因此,“填鸭式”教育也很难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作用,在课堂中多给学生一些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探究,去尝试,这样做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爱好。”浓厚的学习爱好,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具有敏锐的思维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牢固的记忆力,爱好是探求知识、了解事物的推动力。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操作性非常强的学科,学生并不缺少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但是要让学生自主探究式地学习,还要加强引导,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把兴趣集中到学习任务上来。计算机教师怎样才能使学生对本学科产生浓厚的爱好,促使他们自主探究学习,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呢?根据几年的教学实践课的尝试,笔者也有了一些粗浅的经验,下面以高等教育出版社《计算机应用基础》第四章第5节的内容“图文混排”中“插入艺术字”的教学为例进行分析。
一、激发兴趣,提出任务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能在文档中插入艺术字并对艺术字进行编辑;能在文档中插入图片并对图片进行编辑。围绕教学目标,首先向学生展示两份电子报刊,让学生比较,同时提出问题:喜欢哪一份?说出具体的理由。电子报刊的内容是同学们熟悉的本地孟府孟庙的简介,看到熟悉的东西学生马上就被吸引住了,饶有兴趣地找出了两幅图的不同之处:一份是颜色鲜明,图文并茂,另一份是干巴巴的纯文字介绍。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想不想知道这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回答是不容置疑的。几乎所有的同学都想知道那份图文并茂的电子报刊是怎么做出来的。通过这两个问题,层层深入,导入本课的课题。同时提出任务:小王整理了一段关于介绍山东风景的文字,他打算进行一定的美化,使文档更加赏心悦目,请同学们在合适的位置插入艺术字。
二、自主探究,互相帮助,完成任务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第131页,自主探究找出插入艺术字的方法,并完成了以下的操作:打开素材山东旅游,在文章开头插入艺术字“齐鲁风采”作为本文的标题,要求:样式自选,字体为黑体,字号为24磅,加粗。
大部分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根据教材的提示,自主探究,完成了操作任务。但是仍然有部分同学操作遇到了困难,找不到命令或者菜单。这时,就要发动学生互相帮忙,互相学习,学的快的同学可以做一个“小老师”,给周围的同学“扫盲”。基本的操作完成后,再引导学生互评,看看同学插入的艺术字美在哪里,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做得好的同学给大家传授经验,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做出来的,并到讲台上进行操作演示。
三、客观评价,及时鼓励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必然遇到各种问题。但是这个结果是他们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的,无论好坏,都会促使学生想要做出更好更美观的电子报刊,深层次地去学习操作,能总结出更多的规律,并乐此不疲。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需要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在对每一个学生的操作结果进行点评时,教师应该在赞赏鼓励的基调下,客观做出评价,保护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和积极性。在评价过程中,既要及时表扬那些很快掌握所学内容的“小老师”,又要对领会慢的同学多加鼓励。
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集中体现了“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原则。老师作为一个引路人,通过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生活的导入设计,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成功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引导到需要解决的学习任务上来,而不是让学生漫无目的地在电脑上进行操作。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互助的喜悦以及被肯定、被鼓励的喜悦。这些愉悦的体验,势必成为激发他们不斷求知的动力。
运用自主探究学法,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把时间交给了学生,老师貌似轻松了很多。实际上却要求教师有更高的专业素养,在课堂外下更多的功夫,要求老师有足够的能力,能够把握住课堂的主动脉,适时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达成学习目标,提高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单位:山东省邹城高级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