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创新意识的思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shensh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时下广大语文教师研究和探索的问题。作者从培养学生的作文创新意识、增加知识积累、加强方法指导、激发创新兴趣、做好适时鼓励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期对作文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 农村小学 作文教学 创新意识
  作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培养学生的作文创新意识是基层语文教师应该努力解决的问题,那么,如何才能让作文教学上一个台阶呢?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与经验,我认为以下几点值得探讨。
  一、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作文创新意识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受应试影响往往运用同向思维(即一种定式)的思维方式,使学生思想僵化,学生也求四平八稳,墨守成规,不敢越雷池一步,导致学生原有的创新和突破的睿智被无形消磨了。如今教育界渴望创新,呼唤创新,然而惯性思维想在一定时间内改变实为不易,逐步有意识地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作文创新意识却有可能,但要下一番大力气。创新意识强的人总能从不寻常的视角研究问题,这种独特的视角就是求异思维。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救小孩的故事就是突破思维定势采用求异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典范。我们要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就必须在求异思维的训练上下工夫。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求学生在审题、立意构思的整个思维过程中突破常规思维的束缚,使思维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发展,得出不同一般的结论。如在教学话题作文“家”时,先让学生自由构思并写出提纲,结果发现学生囿于习惯,写作内容不广泛,总是不离自己那个小家,形式上过于单一。于是我趁机点拨学生在内容上除了自己那个小家,是否也可以考虑班级、祖国乃至大自然这些“大家”呢?在形式上除了可写我们常见的记叙文,能否写学过的说明文、小说、童话等体裁的文章呢?在学生重新构思后,我发现他们的习作提纲呈现出“多彩”景象,单从所取题目就可见一斑,如《我的小天堂》、《小鸟的哭诉》、《他哭了》等。可见,学生并不是缺少创新,而是缺少创新思维的有效引导。
  二、积累知识
  1.参与实践。社会生活实践是作文的源泉。要通过生活实践,丰富学生的生活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学生广泛地接触自然,接触社会,并从中获取大量的知识,为作文积累更多的感性材料。
  2.组织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创造性活动,一方面培养学生对创造性活动的兴趣,促进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另一方面,创造性活动有助于获得感性知识,丰富写作素材,从而写出富有创新思维的作文。
  3.增加阅读量。阅读是积累写作素材的一个来源,它对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广泛阅读可以使学生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增长才智,为发展求异思维、获得灵感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创造性写作提供丰富而生动的语言材料。
  通过积累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宽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地看问题,促进辩证思维的发展,形成思维的新颖性和独创性。而新颖性和独创性是创新思维的主要标志,是创新思维最本质的属性。只有素材积累丰富了,才能在众多的材料中选出有创意的材料。写作前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素材评议”,让学生说素材,评素材,在民主、宽松的师生共同评议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逐渐使每位学生都养成在作文之前设法寻找新素材的习惯。
  三、加强方法指导
  任何形式的作文都是思维的表现,因此一切作文训练都必须伴随思维训练。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其灵活性,让学生养成辩证思维的良好习惯,形成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注重让学生掌握良好的思维方法。一是逆向思维法,即从与材料内容或题目相反的角度去思考,一反传统看法,得出与之相对或相反的观点。运用逆向思维审题构思,常能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如成语“班门弄斧”,通常用来比喻和讽刺那些不自量力,竟敢在行家面前显示自己本领的人。如果运用逆向思维,便可以从中演化出“班门弄斧又何妨,这种胆识和魄力不正是改革中每一个成功者所必有的吗?”这样的见解,使人耳目一新。
  四、激发学生的作文创新兴趣
  兴趣是人们对某种事物或活动产生快感的激发剂和推动器。在作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作文的创新兴趣,达到乐而忘返、如痴如醉的境界,就必须优化外部环境,使创新欲望逐步强化。陶行知先生说:“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尤其是以班级形式存在的集体环境氛围的优劣,直接决定创新人格和创新思维能否形成。因此,应当在作文课上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允许学生大胆设想,敢于质疑,鼓励他们创造想象和求异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学生的思维,鼓励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交流,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我在作文教学中,从培养学生能力的实际需要出发,变通教材以生动活泼的形式激发他们强烈的兴趣、求知欲与好奇心,增强学生创新的内驱力,形成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五、适时鼓励
  小学生好胜心、自尊心强,希望自己的成果得到别人的承认。多肯定他们的成功之处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其信心,促其产生动力。因此,对在立意构思、表现手法方面富有创新的作文,即使是微不足道的,也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这种正面的评价,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此外,还可把学生中富有创新思维的作文予以发表,这是一种鼓励。如在班中宣读;刊在板报、墙报上;推荐到广播、报纸杂志上发表,调动学生的创作积极性。
  以上是我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拙见,作文教学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农村的作文教学更是任重而道远,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总结经验,努力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真正成为作文的主人,今后写作时不再碰壁。
  参考文献:
  [1]张德秀.创造性思维发展与教学.湖南师范出版社.
  [2]程红兵.创新思维与作文.复旦大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高三作文教学侧重作文技法的指导,学生素材积累被动,导致作文训练高耗低能。作者针对高三作文现状,结合教学实践,开掘高三作文的源头活水,旨在增强学生作文的信心,培养学生作
热爱作文、喜欢作文的高中生寥若晨星,绝大部分学生都患有“写作恐惧症”,谈作文色变。作文是高中生的一项沉重的精神负担,写作文就是一种精神煎熬。硬逼出来的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思想干瘪,华而不实;移花接木,十分矫情;文字枯燥,形同槁木。教师教得苦恼,学生学得苦恼,久而久之都厌倦作文。作文是高中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一、学生作文难的原因  1.作文教学无计划,
介绍了国外鱼雷现状,探究其航程、航速、作战深度等总体性能指标,给出国外鱼雷对我国同类装备的启示:1)走系列化发展之路;2)持续提高自导性能、推进减振降噪;3)创新鱼雷战斗
所谓隐含条件就是在题目中没有明确表达出来而客观上已存在的条件,往往给学生造成条件不够的假象.在平时练习或考试中,我们发现有些题目,学生由于忽视了题中的隐含条件,以致一些本来很简单的题目做不出来,或是使得求出的结果范围扩大,不符合题目的要求.而如果将题目的隐含条件挖掘出来,则可使问题迎刃而解,得到正确的结果.下面就题中隐含条件的几类题型加以简要说明.  一、利用概念、定义、定理、公式、性质等挖掘隐含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作文是生活的体现,贴近生活是作文教学的返璞归真之路,是培养学生习作习惯,发展学生语言,塑造学生人格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有意识地依据教材让学生积累素材,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观
摘 要: 优化随笔写作,以心情日志式、片段式随笔为主,命题式、篇章式随笔为辅;自由写作与课堂讲评相结合;建立随笔发表机制,激发写作愿望的随笔训练体系,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关键词: 随笔写作 写作兴趣 读者意识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在作文课上讲得口若悬河、头头是道,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似有所悟;但一布置作文,学生则抓耳挠腮,笔重千斤。我们还经常听到这样的感慨:学生的作文真没意思,尽是
“人之出生,未能言语,即分黑白.黑白者,色相之本真.”中国水墨黑白分明,显发本真,故能从者寡.又“图画丹青,本原天造,准绳规矩,类属为人.”足见水墨一事,根本在人;人假天工,
期刊
摘 要: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这是由于学生的阅历少、生活经验不足、词汇不丰富,且分析、归纳、表达能力尚不强,因此一提起作文,学生就感到茫然,无从下笔。由此可见,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领会作文的立意;引导观察、捕捉素材,进行“言之有物”的训练;引导学生读写结合,体会方法,提高表达能力,从而使作文教学达到“三路”统一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 小学作文教学 领会立意 言之有物 表达能力 “三路”统一
摘 要: 文章通过分析学生计算能力下降的原因,提出了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教师的教学目标要明确;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注重算法的优化;培养学生良好的验算习惯。  关键词: 数学教学 计算能力 下降原因 提高对策  实施新课改后,我们发现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更主动地学习计算机知识,并且对计算机的依赖心理也变强了,但我们除了看到这些课改所带来的优势之外也看到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大幅度地下降。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