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磺胺草醚对不同豆科作物生长及根际固氮菌的影响

来源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524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研究豆田常用长残效除草剂氟磺胺草醚对不同季节豆科作物生长及根际固氮微生物的影响规律与机制,选取春大豆、四季豆、夏大豆、绿豆、蚕豆及豌豆为材料,于春、夏、秋季开展田间小区试验.通过对豆科作物地上部与根部性状的分析,明确不同浓度氟磺胺草醚对豆科作物的药害规律,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固氮酶nifH基因丰度的变化,明确氟磺胺草醚对豆科作物根际固氮细菌的影响,并通过方差与相关性分析揭示不同豆科植物对氟磺胺草醚的响应模式差异.结果显示:氟磺胺草醚对夏大豆生长及产量无显著影响;1倍浓度(225 g?hm-2)氟磺胺草醚对春大豆、绿豆与豌豆不产生药害作用,且能够使绿豆与豌豆增产3.5%~17.5%,但2倍浓度(450 g?hm-2)会使这3种作物显著减产12.2%~19.6%;氟磺胺草醚对四季豆和蚕豆的药害作用严重,使作物产量显著下降23.0%~61.5%.豆科作物的产量与其根部性状显著相关,高浓度氟磺胺草醚会使6种豆科作物根鲜质量、根瘤数量、根瘤鲜质量均呈显著降低趋势.氟磺胺草醚的施用使作物根际固氮细菌的丰度显著下降,其变化趋势与豆科作物根部性状一致.研究建议氟磺胺草醚的施用量(有效成分用量)为:春大豆、绿豆、豌豆控制在225 g?hm-2,夏大豆可放宽至450 g?hm-2,四季豆和蚕豆不适宜施用氟磺胺草醚.研究表明,作物根际固氮细菌丰度的变化可能是导致结瘤能力改变的原因.
其他文献
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是破解“谁来种地、怎么种地”难题的有效手段。农业社会化服务,通过把耕、种、防、收等部分或全部环节委托给社会化服务组织,实现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这种生产方式,巩固了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地位,保持了土地承包关系的稳定,给农民吃了定心丸;这种生产方式,解决了农民不愿种、种不好,以及一些地方出现的土地撂荒、粗放经营等问题,保证了土地的产出率;这种生产方式,让年迈的农民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让年轻的劳动力安心外出务工经商或就地转移从事二三产业。总体而言,农业社会化服务丰富了“统分结合”双
为研究玉米浆(CSL)及其与不同有机物料混合对苏打盐碱土的改良效果及腐殖质特性变化,本文以松原市苏打盐碱土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组(CK)、1/2倍用量玉米浆(1/2CSL)、1倍量玉米浆(CSL)、2倍量玉米浆(2CSL)、1/2倍用量玉米浆与秸秆混合(1/2CSL+C)、1/2倍用量玉米浆与生物质炭混合(1/2CSL+B)和1/2倍用量玉米浆与泥炭混合(1/2CSL+P)7个处理,研究了其对苏打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QuEChERS(Quick Easy Cheap Effective Rugged and Safe)前处理技术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同时测定黑木耳中33种除草剂残留量的分析方法.[方法]黑木耳提取液采用分散固相萃取净化,UPLC-MS/MS测定,电喷雾电离,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结果]33种除草剂在1.0(2.0)~100(200) 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不小于0.9990;3个加标水平(0.020、0.040、0.200 mg/
为研究农村厕所粪便资源化利用时的生态安全性,选取目前农村厕改普遍采用的水冲型公厕和节水型公厕,开展粪便资源化潜力分析和环境生态风险评估.分析了粪便中营养组分以及有毒有害物(重金属和抗生素)的含量,并分别采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风险指数法评价了水冲型公厕和节水型公厕粪便资源化利用时重金属、抗生素残留带来的潜在生态风险.结果显示:尿液(节水型公厕)与粪液(水冲型公厕)中所含的重金属浓度范围分别为1.44~895.03μg·L-1和1.04~18519.34μg·L-1;就地发酵产品(节水型公厕)与粪渣(水冲型公厕
[目的]比较吡虫啉在大棚和露地蕹菜上的消解动态差异,为吡虫啉在蕹菜上的科学安全使用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QuEChERS-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法测定吡虫啉在大棚和露地上的残留量,分析其消解动态规律.在0.01~1 mg/kg添加水平下,吡虫啉的平均回收率为85%~10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6%.[结果]吡虫啉在大棚和露地蕹菜中的消解动态均满足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半衰期分别为3.50、2.29 d;在露地条件下吡虫啉药后10 d消解率达到95.11%,而大棚条件下药后21 d,消解率达到98.
农田氮(N)、磷(P)的流失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然而农田径流N、P浓度与流失量受到前期土壤含水率(AMC)、降雨量、翻耕等多种因素影响,尚缺乏田间监测方法.本研究以位于长江下游的崇明岛旱地为研究对象,建立自动取样方法,在天然降雨条件下对农田径流量和水质进行高频率取样与连续监测,分析“玉米-花菜”轮作模式下降雨产流过程及N、P输出特征,采用径流曲线数(CN)表征土壤的持水能力,研究10、30、50 cm深处土壤AMC(AMC10、AMC30、AMC50)对CN的影响,并利用电导率(EC)来反映径流离子
为明确不同粒径贝壳粉对土壤镉、硒有效性及水稻吸收累积镉与硒的影响差异,采用田间试验,设置等量不同粒径贝壳粉施用处理,通过测定水稻植株各部位镉和硒含量,结合土壤pH、土壤有效态镉和有效态硒及其价态含量,对比分析不同粒径贝壳粉对水稻吸收累积镉和硒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贝壳粉可显著提高稻田土壤pH,降低土壤有效态镉含量,且贝壳粉粒径越小,效果越显著,10、60、200目贝壳粉处理的土壤有效态镉含量分别比对照(常规种植)降低8.68%、10.84%和17.50%,同时稻田土壤有效态硒含量得以提高,并以交换态硒为主
为了研究光合细菌和生物炭对铬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采用光合细菌球形红细菌(Rhodobacter sphaeroides)H菌株和生物炭为修复材料,模拟铬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H菌株、生物炭、H菌株和生物炭联合对铬污染土壤中铬的稳定化效果以及对小白菜的株高、根长、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修复30 d后,H菌株和生物炭联合修复的效果要优于单施H菌株和生物炭,并且当菌株添加量为108 CFU·g-1和生物炭添加量(质量比)为1%即T6处理时,修复效果最好,较单加H菌株和生物炭,铬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人技术逐渐应用在各行业中,传统农业也逐渐开始应用机器人技术,该技术不仅极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而且还从根本上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发展。采摘机器人是农业机械化研究的重点,目前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并开始应用。但是由于农作物种类众多,而且环境和形态各异,因此采摘机器人必须要具有针对性,在技术上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未来还需进一步加强对采摘机器人的研究,争取早日实现全面推广。首先对采摘机器人进行了概述,然后分析了采摘机器人的特点,其次分析了采摘机器人在农业中的应用,最后论述了采摘机器人的发展趋
以氧化锌纳米颗粒(ZnO NPs)和二氧化钛纳米颗粒(TiO2 NPs)为研究对象,考察了ZnO NPs和TiO2 NPs对两种淡水绿藻(斜生栅藻和蛋白核小球藻)的单一及联合毒性.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暴露时间下,ZnO NPs对淡水绿藻的生长抑制毒性均明显高于TiO2 NPs,且溶解释放的Zn2+在ZnO NPs对斜生栅藻毒性效应中的贡献高于其在ZnO NPs对蛋白核小球藻毒性效应中的贡献.ZnO NPs和TiO2 NPs对斜生栅藻的联合毒性大于其对蛋白核小球藻的联合毒性,且ZnO NPs的毒性在二元混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