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者李安 做电影如写字 有回锋才完整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y3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安永远记得父亲教他写毛笔字,“写字要回锋,走到尽头时要回来,要圆润才完整、好看”。1954年10月23日,台湾屏东潮州,时任花莲师专校长的李升家里,新添了一个大胖小子。按照老辈人的说法,这个孩子属马,其命纳音为砂中金命,流年纳音为长流水。金水相生,运势不错,但琐碎,劳碌。
  此时是李升到达台湾的第四个年头,这是他的第三个孩子,另外的一儿一女不得不留在老家江西省德安县乌石门村,一同留下的还有他教育部主任秘书的头衔,一栋五井大宅院,以及开在九江的“恒裕商行”。1954年,世事如棋,倏忽万变,每个人都如风中漂萍。对于客居他乡的李升来说,这个孩子的出生,使得中国人的随遇而安和知识分子的悲天悯人,找到了更切实的着力点。李升给儿子起名为安,把他当作长子养。很多年后,在一次接受采访的时候,李安解释说,父亲起的这个名字,一是要后人不要忘了老家德安,一是纪念来台时搭乘的“永安号”货轮。
  当时谁都不会料到,这个叫李安的孩子,成了家里最不争气的那一个。他没有做到父亲希望的那个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甚至在李安结婚,有了孩子之后,父亲还写信骂他,要他“像个男人一样”。但也正是这个父亲口中的“鬼样子”的李安,成为目前最成功的华人导演。他两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一次金球奖最佳导演,两个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两个柏林电影节金熊奖,他的每一部作品几乎都被供奉进世界电影史。他打破了好莱坞对外裔导演绵延了近百年的偏见,也打破了民族、种族的文化界限。现在,他忙于自己的第14部电影,《比利.林恩漫长的中场休息》,一部“伊战版的《第22条军规》”。他叫李安,他说他一直是个失败者。
  他的成绩“比糟糕还糟糕”
  小时候的李安在花莲长大,对于花莲,李安的记忆是“很单纯,泥土性很强”。就像很多人对小时候的记忆一样,李安对花莲的记忆也是模糊,甚至是混乱的。他记得每年过年时候家里要拜祖宗,但他不记得拜祖仪式和随后对父母大人的叩拜,在细节上有什么不同了。他记得每次吃饭时候,气氛都很端庄,因为父亲教导过“食不言,寝不语”。他也记得,父亲还会在吃饭之前告诉他们,“不要把饭都吃光,留一点给内地的哥哥姐姐”。
  很多年后,李安总结说,在花莲“接受的是美式自由开放的实验教育”,他像一匹野马,可以随意奔驰,但家里是典型的老式儒家环境,一回到堂屋,他必须安下心思,抚平所有纵横交错的念头和举动。但作为一个小孩子,李安永远不会做到收放自如天衣无缝,弟弟李岗也说,“哥哥小时候挨揍比较多”。父亲对于长子的期望,从一开始就沉甸甸地压在李安身上,这是他直到现在为止还在心系念念的,每当家里出现了任何大事小情,他的第一反应都是,“我是长子,这个应该由我来”。和爸爸的严厉不同,妈妈和李安“是一伙儿的”,他最高兴的就是和妈妈去看电影。十岁之前,李安记忆最深的,是和妈妈看了李翰祥的《梁祝》,九岁的李安哭得稀里哗啦。这件事导致了两个后果,一是,李安对李翰祥的崇拜绵延至今;二是换来了父亲更大吨位的失望。李升第一次对儿子说出“要像个男人一样”这句话,当时他不会料到,此后,这竟成了他对家中这个长子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李安不止一次地承认,“不是个合格的儿子”。从小李安就没有表现出父亲所期望的胸怀和担当,不但不能“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就连“仁义、好施、慷慨、重诺”都磕磕绊绊。失败的儿子当到十岁,李安又迎来他生命中另一个更失败的身份,学生。10岁那年,家里搬到台南。“老师都讲闽南话”,而且台南实行的日式教育,李安“上课第二天,就因为数学考不好被打耳光”,“打完还要谢谢老师”。这让李安再一次生出外省人之感,10岁的少年开始学习此后他一直需要学会的融入。
  对于一个学生来说,融入一个环境,首先得在学习上占据话语权,而这恰恰是李安作为一个家学渊源的孩子,最感到丢脸的,他的成绩“比糟糕还糟糕”。与此同时,作为一个失败的学生,李安另一方面的优点开始浮出水面,唱歌、跳舞、书法,他都冠绝全校。但每次放学,他又暗暗企盼,这些要是能反作用在他的科目上,该有多好。大概每一位天才都曾经历过这样的撕扯吧,自我与他者的厮杀,要么以向现实缴械而终结,要么以涅槃重生为起点,而每一个这样死里逃生的天才,这一番挣扎最后都成为其赞美诗中的一个特别的注脚,以供旁观者津津乐道,但只有当事人才知道这有多凶险,有多煎熬。尤其是16岁之后,他进入了由父亲做校长的台南一中。
  我要是有日本丈夫的气节,早就剖腹自杀了
  李安不止一次地和媒体说起,在台南一中时候,看见父亲时的复杂心情以及他远远避开的举动,听者无不莞尔,李安亦憨厚地笑着。作为成功后的点缀,任何艰苦都有了足够盛大的理由,但少年李安的艰苦,似乎应该更被记取其艰苦本身的意义。李安说,他至今遭到两个重大的磨难,一是两次高考落榜,第一年差了六分,第二年差了一分,也就在得知第二次高考失利的当天,李安摔了桌上的台灯和课本,他说那是他“这辈子最激烈的举动”,其恢弘可以和当年因为在戏剧社里扮演女生被父亲骂,他摔门逃走相并列。第二个磨难就是从纽约大学毕业后,在家赋闲了六年。
  这六年仍然是被大家津津乐道的传奇,想想看,一个后来震惊世界影坛的大人物,在毕业后整整六年的时间里,在家洗衣做饭带孩子。老婆要下班的时候,就和儿子规规矩矩地坐在沙发上,等待“英勇的猎人妈妈带着猎物回家”,是不是比一部好莱坞电影还要惊险刺激?在一次和朋友闲聊的时候,李安说起那段被人赞叹为“起跳前的下蹲”的六年时间,说“我要是有日本丈夫的气节,早就剖腹自杀了”。妻子林惠嘉是李安去芝加哥替中华荣工青少棒比赛加?由的时候认识的,在关于李安的各种文字里,林惠嘉被誉为奇女子。这个伊利诺大学毕业的生物学博士,比李安酷得多。
  大儿子出生,她居然没有通知李安,“第二天我搭飞机赶到伊利诺,医院的人都高兴得鼓起掌来。原来半夜惠嘉独自进医院,医生问她要不要通知丈夫和亲友,她说不用了,院方还以为她是弃妇。她感觉羊水破了,自己开着快没油的汽车就到医院生孩子去。二儿子出生时她也赶我走,说你又不能帮忙,又不能生!”李安功成名就后,和妻子去菜市场买菜,有人羡慕“你命真好,先生还可以和你买菜”,她答“是我今天特意抽空陪他买菜的”。即便酷如林惠嘉,也曾被李安那六年弄得几近崩溃,她打电话和妈妈诉苦,妈妈要她离婚,放下电话,林惠嘉自责“我怎么变成这样子的女人了”。难怪老父亲写信骂他,就连李安自己都丧失了信心,想去学电脑,聊以度日。妻子林惠嘉骂他,“学电脑的人这么多,不在乎你李安一个”。也许,很多人不相信的“成功与失败永远一步之遥”这种泛酸的话,是大多数人碌碌无为的主要原因吧,起码这句话的光芒折射到了李安身上。他的成名作《推手》是献给父亲的,也是献给妻子的,在影片最后他专门写有郑重鸣谢林惠嘉。这个失败的儿子、丈夫,终于等到了极有可能等不到的这一天。
  在父亲面前的失败,造就了李安的成功
  李安的电影被誉为打破了东西方界限,曾有专家为此专门研讨,他跨越种族与文化的藩篱的原因,结论是李安对人的思索是基于人性本身出发的,而人性从来都不曾被时间和空间围剿得手过。这或许只是一家之言,当一个标志性的东西被纳入到大众视野的时候,其解读永远都带着仰视的切入点。换句话说,李安的成功正在于他对自己失败的直视。李安的电影一直没有走出他的少年阴影,他在《推手》、《喜宴》、《饮食男女》中探讨的是两代的隔阂,所以,他把这三部电影命名为父亲三部曲。他借着电影怯生生地和这个以父亲为代表的世界讲和,他试着去理解,去沟通,去勇敢地到父亲面前大马金刀地坐下来。但他到底还是那个在花莲疯跑完了,在进入堂屋之前,先整理了衣服的孩子。对父亲的敬畏,是他探寻那些他所不知道的世界的缘由。父亲高大的背影一直出现在他的每一部电影中,在这样的背影的笼罩下,长大了的李安依然背负了那个小小的李安的全部,努力地和每一个风车战斗,希望得到来自父亲的认可。他说,从《绿巨人》开始,他走了出来,但这也是迄今为止他不甚成功的作品。在影片巨大的投入产出的压力面前,最后还是父亲对他说,“要是不行,你还是回来当老师吧”。在父亲面前的失败,造就了李安的成功。
  据《看电影》整理
其他文献
一提起甘婷婷,观众们首先想起的就是她在《新水浒传》里扮演的“潘金莲”,自从出演了这个角色,甘婷婷不仅为观众所熟知,更是被人贴上了“风情万种”的标签。此后,甘婷婷也出演过《深宫谍影》、《隋唐演义》、《十月围城》、《华胥引》等多部优秀作品,希望改变大家对她的刻板印象。如今甘婷婷在北京电视台热播的古装武侠剧《新萧十一郎》中饰演“白莲花”沈璧君,这不仅是她和武侠教父鞠觉亮继《新水浒传》、《十月围城》之后的
期刊
35歲时,她不幸失去丈夫和子女,被婆家赶出家门,又遭到周围人的嫌弃。她独自外出做保姆,勤劳朴实的品格得到了主人的认可。令她感动的是,主人家对她视如亲人。  “文革”年代,她依然对遭受磨难的主人家不离不弃。为抚育主人家的子女,她没有再嫁。她的抚育,也塑造了主人家子女的优秀品格。  当她老了,身体瘫痪,主人家的子女毅然承担起了照顾她的义务,视她为亲娘……  重阳节,是“高娘”高玉清的96岁生日。刘家三
期刊
进入人生的第99个年头,“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的遗孀,“中科院最美的玫瑰”李佩先生大脑的“内存越来越小”,记忆力大不如以前了。她一个月给保姆发了3回工资;她说现在的电视节目太难看了,“民国的人去哪儿了?”  在她狭小的客厅里,那个腿已有些歪的灰色布沙发,60年间,承受过不同年代许多大人物的身体。钱学森、钱三强、周培源、白春礼、朱清时、饶毅、施—公……都曾是那个沙发的客人。但是有时人来得多了,甭管多
期刊
这张照片,是作者(第三排左二)与分别四十多年的小学同学和老师于201P年3月在北京重逢时的合影。  我们这一群在1960年困难时期入学的发小,本应于1966年毕业,却因“文革”影响.直到1968年才升入中学。而刚刚读到初二,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就作为六九届毕业生,被“连锅端”地发配到黑龙江或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只有极少数人留京分配到工厂工作。  光阴荏苒,一别数十载。已届花甲的我,时常会想起儿
期刊
《新萧十一郎》在北京卫视开播,改编自古龙小说,严屹宽饰演的萧十一郎清新俊逸的外表和创新的表演方式收获众多观众的肯定和称赞。  严屹宽:让自己变得平和  严屹宽,提到这个名字是不是有点陌生,但是一说“严宽”,是不是就迅速在脑海中反应出一张俊俏的脸庞。因为外表出众,严宽曾与钟汉良、乔振宇、霍建华被封为“天涯(著名的社交网站)四美”。但不同于其他“三美”的大红大紫,严宽在2016年才迎来“霸屏年”,六七
期刊
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眼下,苹果公司正在跟美国联邦调查局(FBI)进行一场广受关注的对抗。他们发生对抗的原因是,FBI要求苹果解锁一部iPhone手机,而苹果以用户个人信息安全为由,死活也不愿意。这部手机型号为iPhone 5c,原本属于一名叫赛义德.法鲁克的犯罪嫌疑人。去年12月,美国加州圣伯纳迪诺市发生一起枪击案件,赛义德和自己的妻子持枪血洗同事举办的节日聚会,杀死了14人,两人也在警察突袭
期刊
为了庆祝女儿出生,狂捐450亿美元的扎克伯格刷爆了微信朋友圈!如此有本事又热心慈善,人家父母到底是怎么教育出来的呢?  Facebook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平时总是穿一件灰色短袖T恤,他解释说:“我买了很多件一模一样的灰色短袖T,我想让我的生活尽可能变得简单,不用为做太多决定而费神。因为选择穿什么或者早餐吃什么这些小事都会耗费精力,我不想把精力浪费在这些事上,这样我才能把精力集中在更好地为社会服
期刊
闫妮似乎没有什么避讳的话题,也不吝啬剖析自己。她会说:“像我这种本来就生活得不太现实的人,在不同的角色中游走,对正在经历的是梦还是真实的生活,有时是恍惚的。”她也会主动提及曾经的那段婚姻,坦白自己出走的理由。她是个爱情理想主义者,在“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之间,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态度异常坚决同。她说:“爱情永远是最具吸引力的。我忍不了味如嚼蜡般的婚姻,更不会向生活屈服。”你会晾讶于在闫妮的身上
期刊
张德馨教授是浙江嘉兴人,其父张印通是当地知名的教育家。抗战期间,年仅七岁的小德馨眼见父亲誓死不当亡国奴,带领学生辗转迁移,到浙南山区坚持战时办学。打那时起,教育救国就成了张教授的志向。建国初期他从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来到了浙江大学。看到国家的计算机事业起步不久,人才奇缺,他即改专业进入这一全新领域,迎接教学、科研的新挑战。如今他成就卓然,并且桃李满天下。
期刊
我还在公立医院服务时,曾有一次去妇产科病房做麻醉访视。不知道为什么,我一进门,一屋子的家属都一个接着一个的无声无息地离开了,只剩下产妇的老公。等我做完所有的访视程序,并填好访视单要离开时,他突然叫住了我:“侯医师,请留步。”我停了下来,以为他还有问题。没想到这位先生直接拿出一个红包,要往我的白大褂口袋里塞。  “一点小小的意思,请多照顾一下我的太太。”一看到红包,我立刻拿出来还给他。我说:“我在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