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建设的意蕴及其“破”“立”之道

来源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m6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文科建设是指人文社会科学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交叉融合,形成一系列交叉融合学科和相关专业的过程.推进新文科建设,需要“破”与“立”的统一,既要打破“文科无用”的固化思维,破除学科划分的壁垒和文科发展的老路;又要通过树立“文科有用”的强大自信心,确立学科融合的新模式,加强主体能力建设,形成新文科建设的动力机制;适时地以发掘内源性动力,汲取文科发展的经验,重视通识教育,倡导多元发展模式和重构科学评价体系等有效路径,推进新文科建设的长足进步.
其他文献
外籍务工者汉语学习的需求分析目的在于服务教学.以初级水平的缅籍务工汉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观察、访谈等方式,调查分析云南瑞丽缅籍务工者的基本情况和汉语需求情况,包括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并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师、教学语言、课外学习和活动6个方面提出教学建议,顺应了构建中缅命运共同体的时代需求.
政治话语不光是表达意图和交流思想的工具,同时还是传递思维和文化深层次内涵的工具,反映了语言的本质.本文选用政府报告,从概念隐喻角度出发,根据概念隐喻中的结构隐喻、实体隐喻和方位隐喻表达式,利用语料库分析工具Wmatrix,根据隐喻识别分类,提取相关语料中的概念隐喻,探析政治语篇中的语义特点以及辨识和归纳政治话语中的主要概念隐喻,考察隐喻在政治语篇中的重要地位.研究发现,政府报告中隐喻类型和隐喻使用较为丰富.2000-2019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10种语篇有较强的语义构建意义,语义特点鲜明,既体现了政治情感态
当前,新冠肺炎在全球范围内肆虐,中国在疫情斗争中形成了伟大抗疫精神,为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注入新的内涵.伟大抗疫精神与文化自信培育内容存在思想维度的同一性、情感维度的同向性、实践维度的融合性三方面的耦合关系,为两者相融提供了可能.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要在抗疫中立魂,坚守思政“桥头堡”;要在抗疫中悟道,传递中国“好声音”;要在抗疫中精进,开辟教育“新方法”.通过改进供给主体结构,让思政主体新起来;通过改进供给载体结构,让思政手段新起来;通过改进供给内容结构,让思政内核新起来.
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翻译能力培养效果,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优化现有教学模式,交互式教学模式是应用效果较为良好的一种.基于此,笔者通过对英语翻译交互式教学模式现状的分析,从教材、内容、方法等角度出发,寻找现有教学模式中存在的缺陷,并以此为基础,介绍交互式教学理论及其发展.最后针对当前我国英语翻译交互式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意见,即:转变教学思维、选择最佳的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计划、加强课堂内外的联系等,以此开展更加高效的英语翻译教学活动,为培养高素质英语翻译人才提供支持.
从生态治理现代化的视角出发,以问题为导向,聚焦洱海生态治理的实践.笔者在客观总结洱海生态治理现代化经验的基础上,找出当前洱海生态治理所面临的挑战与困难,力图揭示洱海生态治理现代化的本质和规律,探析今后洱海生态治理现代化的路径.
近年来,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需要更多地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这为行政机关提供了大量便利,但也带来了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相关部门对个人信息的运用和保护不足、相关人员运用公民个人信息时缺少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和共享机制等问题也日益明显.对个人信息的收集和运用必须时刻坚持安全保护为主、明确使用目的 ,并从推进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立法,扩大个人信息的收集主体范围和制定完善的信息保护机制等方面进行规制,以保障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个人信息的有效运用和使用安全.
甘肃有优秀的诗歌传统,多样性的地形地貌特征、多元的文化背景、偏远的地理位置使甘肃诗歌保留了鲜明的地域和乡土特色,蓄积了诗歌创作的力量.甘肃“诗歌八骏”文学品牌的形成,给越来越城市化、创作整体陷入低靡的全国诗坛吹去了一股强劲的西风,引起了全国文坛的关注.自2012年甘肃“诗歌八骏”首次评选至今已经连续推出了4届,加之21世纪各类新媒体及2011年微信公众平台的出现,地方政府对于诗歌发展的重视和支持助推了甘肃诗歌的发展.审视近几年甘肃诗歌的现状,发现甘肃诗歌发展也存在着一些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
伟大抗疫精神对青年来说是一堂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弘扬抗疫精神对青年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十分必要,有利于促使青年领悟生命价值,坚定制度自信,增强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崇尚科技创新,提升担当利世的国际意识.利用思政课主渠道讲好抗疫故事,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宣传抗疫精神,引导青年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抗疫精神,使抗疫精神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落到实处.
彝族古歌依靠生、婚、丧人生礼仪来传播和延续,为彝民族所喜闻乐见并积极参与其中,这种活动是他们赖以享受的娱乐形式,长期以来成为无可取代的主要精神消费资源,又兼有传播知识与道德教育的准教材功能,系非物质文化遗产园中的一枝奇葩.
彝族服饰从款式到配饰,从色彩到纹饰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彝族的民间信仰,是展现其民族文化特征的活化石.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进程中,彝族服饰保护和传承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楚雄彝族服饰的保护和传承,要加大彝绣技艺非遗传承人的培养扶持力度;政企合作,以彝绣项目助推扶贫;推进彝族服饰的市场化运作,促进可持续发展;多方力量参与,收藏和保护精品彝绣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