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插图分析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t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科书中的插图具有辅助教学的功能,是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了解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插图概况,从类型、人物形象、人物职业、传统文化分布和民族特色等角度对此做分析,提出改进插图选编的建议:进一步合理、科学地选图,进一步丰富人物形象,进一步完善传统文化元素的配置。
  关键词:统编教材 插图类型 人物形象 传统文化
  本文系湖南省社科基金“中小学语文教科书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编号:18YBQ036)和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抗日根据地中小学教科书的政治动员研究”(编号:XSP17YBZC02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2019年起,小学一至六年级全部使用统编语文教材。教材中的插图具有独特的辅助教学的功能,是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而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插图与以往的教材存在较大的差异,值得重点研究。本文以统编小学语文一至三年级的教材为例,对其中的插图做分析。
  一、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插图概况
  插图,是指插附在圖书、报刊中的图片(如绘画、照片或影印的文图资料),通常分为艺术插图和科学插图两类,对正文补充说明或供艺术欣赏。本文涉及的插图是指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所有图片,包括摄影照片、水彩画、国画和漫画等。在分布上,笔者将其分为目录插图、封面插图、课文文本插图、课后习题插图、口语交际插图、语文园地插图和快乐读书吧插图。
  对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插图分布进行统计可以发现,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插图数量十分丰富,一年级上下两册的插图平均为212幅,二年级上下两册的插图平均为122幅,三年级上下两册的插图平均为132幅(如下页表1)。将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数量与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插图数量对比后可以发现,前者比后者多了很多。以一年级上册为例,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插图数量为227幅,人教版教材的插图的数量是153幅,仅一册教材,统编教材的插图就比人教版教材多了74幅。可见,在读图时代,大家对教材插图的重视度有所提升,也逐步认识到了教材插图资源的重要性。
  总体上看,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的数量分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插图总数变化趋势大致呈现出“随年级的增长而逐步下降”的趋势。在现行统编小学语文一年级的教材中,插图总数为425幅;二年级的教材中,教材插图总数为244幅;三年级教材插图总数为265幅。二是课文插图是教材插图的重点。课文插图,即为课文所配置的插图,可以细分为文前插图、文中插图和文后插图。由于小学语文教材课后习题部分的插图往往与课文文本内容紧密联系,再加上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跨页图较多,课文正文的插图往往与课后习题的插图连接在一起。因此,我们将教材课文课后习题部分的插图纳入课文插图中予以统计(课后习题对话中的“云形标注”不计入插图总数)。统计显示,一至三年级课文插图都超过了教材插图总数的50%。在二年级下册教材中,课文插图甚至占插图总数的76%。六册教材平均每篇课文的插图数为3.2幅,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平均每篇课文插图数高达4.38幅,而《习作》《口语交际》《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等板块内容的插图总数较少。
  二、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的特征分析
  (一)插图类型以描绘图和漫画图为主
  插图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分类较为复杂。根据时代划分,可以分为古代绘画插图、近代绘画插图和现代绘画插图;根据地区划分,可以分为国内绘画插图和国外绘画插图;根据绘画类型划分,可以分为水墨画、油画、版画等几十种类型。本文的研究主要将插图分为四大类:实物图、描绘图、国画图和漫画图。实物图特指对现实现状或事物的真实写照,如摄影图片;描绘图即对现实景象或情景的概括,其中可能会省略掉部分细节;国画图属于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是用艺术表现一种观念和思想,主要分为人物、花鸟、山水三大类,是艺术之为艺术的真谛所在;漫画图是对现实状况的高度异化,通常将动植物拟人化或者授予平凡人超能力。
  对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类型进行统计(如下页表2),可以看出:(1)教材中的插图数量十分丰富,但是在类型的选择与分布上存在不均现象,多以描绘图的形式存在;漫画图在一年级教材中占比较大,实物图和国画图在总数上并不占优势。尤其是实物图,在一年级上册中出现的次数为零。(2)随着年级的增长,描绘图和漫画图比例呈下降趋势。以漫画图为例,一年级上下两册中的漫画图比例分别为27%和41%;二年级上下两册中的比例均为29%;在三年级上下两册教材中的漫画图比例分别为11%和18%。虽然在总体趋势上,实物图和国画图呈现增长趋势,但是增长速度缓慢,这也导致六册教材中这两类插图总占比仅为15%的不均衡现象。
  (二)插图形象以男性为主
  不管有意还是无意,插图的编排都隐含了编者一定的选择,而且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对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三个学段插图中人物的性别进行统计(如表3),我们发现:首先,男性人数要普遍多于女性人数,如二年级上册,女性人物角色占教材人物总数的34%,而男性人物角色的占比高达66%;二年级下册和三年级上册中女性人物形象占教材人物总数量的39%,男性人物角色的占比则高达61%。其次,教材插图中有明确职业定位的总人数为77人,其中男性人数为57人,占总人数的74%;女性人数为20人,占总人数的26%。教材中成年女性的形象定位大多是妈妈、奶奶等家庭角色或女性教师,较为刻板。再次,教材中插图对男女人物服饰的设定存在不严谨现象。六册教材中,男性形象穿着宽松随意甚至不得体的情况较为明显,但女性服饰则普遍较为规整。教材尤其是小学语文教材中插图人物的穿着、行为等极有可能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因此,编排时应注意其示范性与榜样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统计中,由于插图中人物较多且有些性别不确定等因素,笔者未将插图中性别模糊不定的人物形象列入统计范畴。
  (三)插图人物职业类型单一   本研究对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插图中人物的职业进行了统计(如表4)。统计时对人物职业的类别划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为依据,根据教材本身的职业设定而进行。因此,在教材中人物的家庭角色,如女性以女儿、母亲、妻子、外婆等身份出现,男性以儿子、父亲、丈夫、外公等身份出现,不列入职业划分类别。
  从表4可以看出:首先,教材插图中人物角色职业定位较少。据统计,六册教材中出现的人物总计600余人,可在职业的划分中只有77个人物角色有明确的职业定位。而且,在这77个人物的职业定位中,还出现了单一化问题,处在第一产业农、林、牧、渔的生产人员达46人。其次,女性职业描述比男性职业单一,在生产运输、专业技术以及军人等职业中没有女性形象,即使在第一产业中出现了9名女性,也都是以辅助形象出现。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葡萄沟》一课中的插图为例,第一幅葡萄生产图中的13个形象,女性有9人,都承担收获搬运的角色;第二幅庆贺丰收图中的9个形象中,女性有3人,其中一人还扮演着服务者的角色,而其他男性则以接受服务的形象出现。其次,插图诠释的职业形象较为刻板,如农民大多衣衫褴褛,面黄肌瘦,显得生活艰辛;教师往往干净整洁、齐耳短发,看起来温婉亲和;公职男性大多西装革履,手提公文包,神情严肃,一副“公事公办”的形象。其实,新时代的这些职业形象已经灵活多样,教材也应与时俱进。
  (四)体现传统文化的插图集中于课文部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在历史长河中,由中国人民创造出来的优秀文化,如汉字、图腾文化、传统风俗礼仪、传统艺术形式、农耕文化、城市建筑文化等。对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插图进行统计(见下页表5),能够看出,在封面、目录、课文、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快乐阅读吧等教学板块均有分布。
  从大处看,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插图中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较为丰富,大致每5幅插图中就会有1幅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从中可见教材插图选编者对传统文化元素走进教材有强烈的认同感。从细处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分布主要集中在课文部分,在口语交际板块中,只有二年级下册和三年级上册各出现了一幅。值得关注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在六册教材的封面插图中都得到了明显体现,如一年级下册的封面内容吸纳了春节元素,二年级上册的封面展示了三个小朋友在房间里一起尝试演皮影戏的场景,三年级下册的封面呈现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等。
  三、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的改进建议
  (一)进一步合理、科学地选图
  虽然小学一至三年级教材的插图受众群体是6—8岁左右的儿童,其阅读更倾向于卡通类型的描绘图和漫画,但这两种类型的插图弥补不了实物图特有的真实感。对比之前其他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可以发现,将课文作者的图像、学生活动的真实场景纳入教材,可以增强教材内容的“真实感”和“亲和性”。这种做法值得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借鉴。
  此外,应该进一步优化统编教材插图的排版。如有些背景图的颜色要么太深,要么太艳,会妨碍阅读。以二年级下册《画杨桃》的插图为例,以一幅巨型的、黄绿相间的杨桃图片衬底,杨桃上的纹路由密密麻麻的圆点组成,在很大程度上会给学生造成视觉干扰。其实,这个底图完全可以不要,或者通过调整透明度,让页面干净、清爽一些,方便学生阅读。
  (二)进一步丰富人物形象
  1.关于男女性别比例。
  根据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教材中的男女形象比例出现了较大的差距。今后选编教材插图,教材编者和插图绘制者应该有意识地协调插图中的男女比例,杜绝出現性别比例差距偏大的现象。
  2.关于男女形象定位。
  现有统编教材中,男性形象不仅在数量上占优势,在形象展示方面,也大多勇敢、忠诚、有胆量、有魄力、临危不惧等;而数量有限的女性形象,却大都温柔、顾家、暖心、和蔼可亲等。这样的定位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性别观。笔者以为,可以在插图中适当增加女性的比重,选择女性作家作品,或将文本内容主角定位为女性科学家、企业家、政治家或军人等形象,也可以选择男性教师、男性服装设计师等形象,让教材中男女性别的比例更为合理、形象更为多元。
  3.关于人物职业类型。
  一方面,绘制、分配插图人物前,教材编写者应明确插图中人物职业的定位,并让人物职业多元化。从六册教材可以看出,前后出现的人物有600多个,可在职业划分中只有77个人物角色具备明确的职业定位,男性多是政治家、军人、第一和第二产业中的体力劳动者,女性则局限于教师、售货员、家庭妇女等形象。这样的职业定位可能会窄化学生未来的职业选择方向。因此,教材编写者和插图绘制者应该努力打破思维定式,积极创新,让人物职业涉及更多行业和领域,为学生提供树立正确职业观的丰富材料。
  (三)进一步完善传统文化元素的配置
  语文教材蕴含了中华文明几千年积淀下来的文化精粹,也体现着当代国家的主流思想,渗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文的统计告诉我们,国画形式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插图中占比极少,六册教材中的国画插图仅占教材插图总数的1%,其中绝大部分出现在古诗词和文言文中,仅有极少部分的现代文采用了国画插图。笔者以为,在现代文课文中合理使用国画插图是不错的选择,这不仅能保证插图的文化价值,还有利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升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另外,具有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插图分布不均,如口语交际板块中数量过少,建议在此类板块中增加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并用插图体现。
  参考文献:
  [1] 温儒敏.“统编版”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6(11).
  [2] 张潇予.小学低年段语文教材插图有效利用的策略研究[D].吉林:北华大学,2018.
  [3] 徐敏.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教学研究——以现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为例[D].苏州:苏州大学,2018.
  [4] 康树林,陈瑶,叶瑞烽.低年级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分析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5(8).
  [5] 成阳.“中国元素”论[J].文艺争鸣,2010(12).
  [6] 高兵,红梅,李雪瑶.现行小学蒙古语文教科书中的性别偏向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5(8).
  [7] 韩秋菊,蔡志凌.部编本小学一二年级语文教材插图中的“中国元素”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1).
  (李新,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杨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万露璐,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象市镇象市中学教师。)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30%龙灯福连悬浮剂对冬枣抗病性的影响。[方法]试验设30%龙灯福连悬浮剂和常规真菌药剂2个处理,以喷施清水为对照,研究啧施30%龙灯福连悬浮剂对冬枣主要真菌病害的防治
与羽化的胜境相比挑夫的表情是冷色的圆月似的坎肩上汗水涂抹着贫瘠的风景扁担的吱呀声盖过了泉水的音韵
大多数中小学生不仅缺少作者意识,还缺少读者意识,使“我是谁”“为谁写”“写何为(写了做什么、写成什么样)”成为难题和痛点,导致很多学生不会写、不愿写、写不好的现象。
本文通过对长青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和保护对象的深刻了解,根据国际生态旅游的发展趋势,为满足国内外游客需求。提出对特色旅游产品及产业开发的定位思考,选择以发展生态旅游
散文因其体裁的独特性,会带给学生一定的理解困难。如何有效进行散文教学值得思考。以老舍《济南的冬天》一课为例,提出教学主张:以“文眼”为突破口,把握作品整体结构;以“
自811汇改一年多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由最初的"跳贬"、市场弥漫恐慌、外储资金大幅减少至目前人民币缺乏持续的贬值基础,市场基本适应汇改,外汇储备基本稳定,汇率形成机制更加
研究了水肥调控对滴灌棉花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产条件下施足基肥,适当提早头水和施肥时间、推迟停水停肥时间,根据墒情均匀给水、给肥可以使叶面积指数前期稳步上升,后期
金银花Loniera japonicaThunb为忍冬科忍冬属多年生藤本状灌木,是我国的传统木本药材,也是国家确定的名贵中药材之一。金银花的花蕾及初开花晒干后是中药常用的清热解毒药,茎
学业拖延属于拖延行为在学业中的表现,是指学生非理性地对学业任务推迟延后完成的行为。Solomon认为学业拖延是不必要地拖延学习任务以致产生心理不适感的行为。①认同较广的
本文从压力容器类设备的基本特性出发,阐述在化工项目建设中设备在采购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其中包括供应商的选择、确定以及合同洽谈等方面的内容,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