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三头肌舌形瓣人路与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治疗肱骨远端C3型骨折疗效比较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zhou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肱骨远端C3型骨折属严重的关节内粉碎性骨折,治疗极为困难[1].2006年8月至2013年8月,我科分别采用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和尺骨鹰嘴V形截骨入路治疗肱骨远端C3型骨折52例,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自2006年8月至2013年8月,我科收治52例肱骨远端C3型骨折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男22例,女30例;平均年龄49.2岁。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甲胎蛋白(AFP)阳性,癌胚抗原(CEA)阳性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两者联合分析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 分析860例胃癌患者术前血清AFP阳性,CEA阳性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与阴性者比较,AFP阳性患者病理分化程度更低(低分化者92.3%比69.5%),分期更晚(Ⅲ±Ⅳ期88.5%比59.9%),淋巴结阳性率更高(80.8%比59.1%),更易浸润神经(46.2%比27.
腹主动脉瘤(AAA)指的是主动脉直径扩张50%以上的退行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动脉瘤一旦破裂,死亡风险极高.现有研究结果显示AAA的起始因素为炎性反应,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腹主动脉壁外层和中层,释放炎性因子,激活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导致细胞外基质(ECM),尤其是弹性纤维的降解;同时,中层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发生功能改变,收缩功能降低,进一步使血管壁抗张力能力下降,
期刊
目的 比较背侧移位桡骨远端骨折掌、背侧接骨板内固定后的生物力学性能,为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策略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取6对12块人体桡骨远端标本,制作背侧移位桡骨远端骨折模型,配对标本一侧采用接骨板掌侧内固定,另一侧采用接骨板背侧内固定,固定完成后置于材料测试机上进行轴向压缩实验,实验模式为载荷破坏实验,记录载荷一位移曲线,获得标本破坏时的载荷和骨吸收的能量,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配对处理.结果 5对标本
目的 观察同时下调神经上皮细胞转化因子-1(NET-1)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因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及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 分别设计与合成靶向NET-1和VEGF的单靶小干扰RNA(NET-1 siRNA和VEGF siRNA)和双靶siRNA(DGT siRNA),转染肺腺癌A549细胞.实时定量荧光聚合酶链反应(RT-q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靶基因NE
目的 观察小干扰RNA (siRNA)干扰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对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并探讨其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胶质瘢痕形成中的意义.方法 利用siRNA干扰技术沉默Vimentin表达,转染“#”字法激活的星型胶质细胞,并利用Western blot分析寻找最有效的Vimentin沉默靶点,并采用噻唑蓝(MTT)法分别于24、48、72、96 h检测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结果 转染
本研究旨在探讨B细胞异位基因-2(BTG2)在结肠癌中表达及意义,现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收集2008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间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肛肠外科行大肠癌手术切除标本100例,分为石蜡和冰冻组织.男64例,女36例;中位年龄56岁.另选正常大肠黏膜和大肠腺瘤标本各40例作为对照。
期刊
长期以来,骨折患者术后骨缺损或骨不连是临床治疗的难题,如何更有效地促进骨形成并重建骨的生物力学和稳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迄今为止,已发现多种信号因子具有成骨作用,如Wnt分子、骨形态发生蛋白(BMP)、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等.其中,Wnt和BMP分子介导的经典成骨信号在骨形成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调控作用.研究两者在不同成骨阶段的作用及
期刊
目的 观察微小RNA(miR)-10b沉默对人胰腺癌细胞AsPC-1细胞(以下简称AsPC-1)表达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α蛋白(PPAR-α)的影响.方法 以脂质体转染法将重组反义真核表达载体pPG-CMV-EGFP-miR-10b转染AsPC-1细胞株,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和荧光显微镜检测载体瞬时表达的效率,细胞增殖实验评价不同组间细胞增殖能力的差异;West
mRNA前体选择性剪接异常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1].本研究旨在检测胶质瘤细胞株U87、U251、A172和正常星形胶质细胞株HA1800中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x (bcl-x) mRNA前体选择性剪接模式的差异.一、材料与方法1.细胞培养:细胞株均购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所,DMEM培养基,37 ℃、5% CO2常规培养。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