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R、Ki—67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组织学分级的关系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d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ER、PR、Ki-67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组织学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回顾分析了114例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石蜡标本中ER、PR、Ki-67的表达,并对其组织学类型进行分析。结果: ER、PR、Ki-67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4.2%(96/114)、76.3%(87/114)、91.2%(104/114),ER、PR在在中-低分化组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高分化组,有统计学差异。Ki-67在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低于中-低分化,但无统计学差异。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ER和PR表达具有相关性。结论: ER、PR、Ki-67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生物学行为有关,可联合应用作为子宫内膜癌的预后指标。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 雌激素受体(ER) 孕激素受体(PR) 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 免疫组织化学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目前以分段诊断性刮宫作为病理基础,以手术为主要的治疗方法。现研究提示,与子宫内膜癌相关的病理因素有:病理组织学分类、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等。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对子宫内膜癌在分子水平致癌机制的研究逐步深入,通过与传统的手术病理因素联合检测,从而寻找各种能够准确预测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相关因素。其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等均为国内外研究的热门之一。本研究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子宫内膜样腺癌中ER、PR、Ki-67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手术切除病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120例,患者年龄32-79岁,平均年龄54.7。组织学分类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其中子宫内膜样腺癌114例,腺鳞癌3例,乳头状腺癌1例,透明细胞癌1例,腺棘癌1例,由于后四种例数较少,缺乏统计学意义,故只选取子宫内膜样腺癌作为分析:其中高分化92例,中分化17例,低分化5例。
  1.2 方法
  手术标本经10%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制成4?m切片,常规HE染色。免疫组化采用Elivison二步法,免疫组化操作按说明书进行。鼠抗人ER单克隆抗体、鼠抗人PR受体单克隆抗体、鼠抗人Ki-67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Elivison二步法试剂盒、DAB酶底物显色试剂盒均购自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公司。采用TBS缓冲液代替一抗作阴性对照。
  1.3 结果判断
  ER、PR蛋白以细胞核着色为阳性,单纯胞浆着色而无核内着色不作阳性。Ki-67蛋白以细胞核着色或细胞核、细胞浆同时着色为阳性。阳性细胞表达数≤5%为阴性(-),6%~25%弱阳性(+),26~50%中度阳性(++),>50%强阳性(+++),(+)~(+++)均为阳性。
  1.4 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显著性判断标准。
  2 结果
  2.1 ER、PR、Ki-67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不同组织学分级中表达
  ER蛋白的阳性率随着分级逐渐下降,由高分化的88.1降为中-低分化的68.2%,差异有显著性(p<0.05)。PR蛋白的阳性率随着分级逐渐下降,由高分化的81.5降为中-低分化的54.5%,差异有显著性(p<0.01)。Ki-67蛋白的阳性率随着分级逐渐升高,由高分化的90.2%升至中-低分化的95.5%,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
  2.2 ER、PR、Ki-67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不同组织学分级中的相关性无论高分化还是中-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ER和PR表达都具有相关性(P<0.01),Ki-67与PR和ER表达无相关性(p>0.05)。
  3.讨论
  ER和PR广泛存在子宫内膜组织细胞中,是子宫内膜接受雌激素和孕激素统一调节的物质基础,正常子宫内膜的ER、PR双阳性率为90%~100%[1]。Kalogiannidis[2]等的研究显示,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ER和PR表达下降。另有研究表明:ER、PR阳性率和组织学分级有密切关系,肿瘤分化程度越差者,激素受体阳性率越低[3,4]。本研究与报道一致,114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ER、PR蛋白的阳性率随着分级逐渐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ER、PR的丢失与增加细胞恶性转变有关系,另一方面,激素受体的存在说明肿瘤细胞的功能尚未完全丧失,对性激素的刺激仍有一定的反应,这为内分泌治疗提供必须的基础和获得疗效的保证。
  Ki-67是目前较为肯定的细胞核增殖标记物,有文献报道,Ki-67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随着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的增高而增强[5]。本结果显示,Ki-67的表达虽然在不同组织分化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随着组织分级逐渐升高,Ki-67蛋白的阳性率由高分化的90.2%升至中-低分化的95.5%。
  ER、PR、Ki-67在子宫内膜癌中是否具有相关性目前还不清楚,有研究表明:ER、PR成正相关,PR、Ki-67成负相关[6]。本研究表明:无论在高分化还是中-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ER和PR表达都具有相关性(P<0.01),Ki-67与PR和ER表达无相关性(p>0.05)。
  综上所述,ER、PR、Ki-67蛋白的异常表达可能是子宫内膜组织恶性转变的重要生物学标志,具有预后意义,可联合应用作为子宫内膜癌的预后指标。
  参考文献:
  [1]李汉萍,李诚信.妇科恶性肿瘤的性激素治疗[J].中国实用妇科和产科杂志,2006,7(3):122-123.
  [2]Kalogiannidis I,Bobos M,Papanikolaou A,et al. Immunohistochemical bcl-2 expression,P53 over-expression,PR and ER status in endometrial carcinoma and survival outcomes[J].Eur J Cynaecol Oncol,2008,29(1):19-25.
  [3]姚远洋,徐文展,王悦,等.子宫内膜癌分子标志物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43(5):743-748.
  [4]杨达平,陈红秋,粟连秀,等.ER、PR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9,31(3):428-429.
  [5]娄雪玲,周梅玲,张占薪.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C-erbB-2和Ki-67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相关性[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4,30(7):557-560.
  [6]呼君瑜.ER、PR、p53、Survivin、Ki-67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附124例子宫内膜癌病例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09.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建立手术室个性化整体护理在癌症改良根治术的应用。方法:将126例乳腺癌癌症改良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收集资料、满意度调查、生命体征测量。结果:实验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生命体征测量无明显差异。结论:整体护理的应用是手术患者的需要,也是手术室提高工作满意度和护理质量所必需的。  关键词:整体护理;癌症;手术室  近年来随着普查及卫生宣教的广泛开展,早期病例的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老年开胸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呼吸道管理中的应用,总结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在我院进行开胸手术的86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在围手术期呼吸道管理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呼吸道感染发生情况和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呼吸道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临床护理满意度显
期刊
摘要:目的:评价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对照组给予预混胰岛素治疗,治疗满16周后,对比两组患者低血糖、HbA1C、2hPG、FPG等变化情况。结果:两组2hPG、FPG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HbA1C对比有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
期刊
摘要:目的:总结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安全性、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150例冠心病患者在住院期间行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观察住院及近期临床事件。结果: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无重大不良事件发生。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安全,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经桡动脉途径是PCI的又一理想途径,深受医患双方的欢迎,是治疗冠心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冠心病;桡动脉;冠脉造影及支架置入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眼科术后俯卧位患者非术眼眼压升高的发生率、诱发因素及相应护理方法。方法:根据患者非术眼有无异常情况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136例,两组患者均严格按照医嘱执行俯卧位,均给予常规治疗,术后连续测量眼压7d,统计两组患者术后非手术眼高眼压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非术眼眼压术前无明显差异,术后一周全部患者非手术眼术后高眼压发生率对照组为1.4%,观察组为25.9%,两组比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高频彩超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69例临床拟诊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儿进行腹部彩超检查,观察肠系膜淋巴结并记录其形态、大小、数量及血流信号。结果: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表现为多发淋巴结肿大,以低回声为主,边缘光滑,主要位于脐周围及右侧腹部。结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有较典型的超声表现,高频彩超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高频
期刊
摘要:目的:讨论助产护理干预对于高龄产妇分娩的作用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水电四局西宁中心职工医院2011年3月至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74例产妇的临床资料。采用数字单双号的模式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组)与研究组(助产护理干预组),每组各37例。结果:通过护理之后,对比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引导助产率、产程、剖宫产率以及新生儿窒息率等各方面的数据,研究组产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针对高龄产妇,
期刊
摘要:目的:了解不同血液净化护理模式对尿毒症患者净化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尿毒症患者进行抽样,选取6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前提下采用护理程序开展护理工作,观察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β2-MG、P、BUN(2.82±0.20,1.68±0.54,23.44±5.47)mmol/L明显优于对照组(4.66±1.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给予前列地尔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两组均以20d为一个疗程。采用神经病变主觉症状问卷(TSS)评分记录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变化,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技术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2月—l2012年12月在本院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45例,分为非鼻饲组、一般护理组和综合护理组,根据吞咽功能的实际情况和吸人性肺炎的情况视为标准对3 组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非鼻饲组吸人性肺炎发生率为80.0%(8/10)一般护理组为26.7% (4/15),综合护理组为10.0%(2/20),一般护理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