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学科的特殊性常常会让数学教师认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是衡量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教师的职责就是把知识点讲清楚,让学生多做练习,掌握数学知识和能力,考试时得高分。美国心理学家丝雷说:“称赞对鼓励人类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我们就无法成长开花。”在教学活动中,采用赏识教育就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一、数学教学中赏识教育的必要性
数学课程由于其独特的知识体系,又稍显枯燥,多数学生普遍感到数学课不好学,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甚至失去学习信心,考试成绩不理想。在这种情况下,少去批评学生做的不好,而是尽可能地肯定他们已取得的成绩,挖掘他们在学习中的“闪光点”,暗示他们都可以通过努力学习学好数学课,从而帮助其树立自信心,克服畏难情绪,培养出学习的乐趣与激情。
二、数学教学中赏识教育的方法
1.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学习氛围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表演者”或主角,他们拥有课堂话语权。但作为教学的另一方面——学生,他们认为参与课堂教学的感觉是非常幸福的。赏识你的学生,教师只有发自内心地去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使学生真正地感到老师是可亲可敬、平等待人的,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师生才会和谐相处,其乐融融,才会有一个宽松、舒适、和谐的数学课堂学习氛围,才会激起学生一种积极向上,愉快的情绪与心境。这样的氛围使师生感到教与学是一种乐趣。一个问题只要学生能说出正确的理由,教师都要鼓励学生,把他们的想法写在黑板上,让大家一起讨论,一起选择,让学生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师生平等,让课堂民主,这种和谐融洽的课堂学习氛围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2.赏识教育过程分层次要求,根据学生成绩的差别,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回答一些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
比如一节数学课上一些基本概念,直接应用本节课知识这类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选择学习基础较差一些的学生回答。而数学知识综合应用这类较难的问题,则可以让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回答。回答正确的,要毫不吝啬地予以当堂表扬;回答不正确的,也不批评,而是引导其认真分析错误出现的原因,并对其勇于回答问题的表现进行表扬。在提问时,还注意语气亲切,表扬诚恳,发自内心,使学生感到教师是真诚地关心他们。提问的难度也是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以学生通过思考能回答为宜,使他们既不觉得老师是特意挑选容易的問题让他们回答,又使他们通过回答提问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增强自信,更进一步地爱上数学课。
3.赏识教育应注意场合,坚持长期跟踪
表扬的场合很重要,学校集体大会上的表扬往往会使学生记一辈子,在学生最敬重的人面前表扬更能激励他们……取得成绩时夸几句谁都能接受。除了公开、共同表扬外,还可以和学生面对面交流,用一些事例去启发、引导他们。老师表扬、提要求时应诚恳,造成与学生心有灵犀的感觉最妙。“今天知道了,明天又忘了,后天再犯错”是初中生的特点,我们应该有相当的耐心,坚持对学生的长期关注、分阶段推进跟踪,特别是“问题学生”,才会取得更大的效果。
三、“赏识”也要批评
一位伟人曾经说过,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还应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可见,表扬和批评缺一不可。一味批评,会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过多表扬,又会使学生过分“沉于安乐”而乐不思“学”。针对现在某些老师乱用所谓“成功教育”的现象,数学教师应珍惜自己的表扬,表扬过于廉价的话,将失去它的意义。怎样使好“表扬”和“批评”这柄教育的双刃剑呢?日本的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七分鼓励三分法”。当然,在以表扬为主的同时,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事情,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模式化。灵活运用表扬和批评,使其更好地为数学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总之,赏识教学,是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的教育,是科学的教学。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因而,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詹姆斯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因而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只有用“赏识教学”这把钥匙,才能开启学生的心灵之门,帮助他们从失败中找回自信和发展,重建精神世界的大厦。
赏识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迎合学生,而是不断地唤醒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他们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树立信心,尤其是在学生智慧的火花闪现时,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但鼓励赞赏必须建立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发挥“赏识教育”的作用。
(作者单位 河南省信阳市一中)
一、数学教学中赏识教育的必要性
数学课程由于其独特的知识体系,又稍显枯燥,多数学生普遍感到数学课不好学,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甚至失去学习信心,考试成绩不理想。在这种情况下,少去批评学生做的不好,而是尽可能地肯定他们已取得的成绩,挖掘他们在学习中的“闪光点”,暗示他们都可以通过努力学习学好数学课,从而帮助其树立自信心,克服畏难情绪,培养出学习的乐趣与激情。
二、数学教学中赏识教育的方法
1.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学习氛围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表演者”或主角,他们拥有课堂话语权。但作为教学的另一方面——学生,他们认为参与课堂教学的感觉是非常幸福的。赏识你的学生,教师只有发自内心地去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使学生真正地感到老师是可亲可敬、平等待人的,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师生才会和谐相处,其乐融融,才会有一个宽松、舒适、和谐的数学课堂学习氛围,才会激起学生一种积极向上,愉快的情绪与心境。这样的氛围使师生感到教与学是一种乐趣。一个问题只要学生能说出正确的理由,教师都要鼓励学生,把他们的想法写在黑板上,让大家一起讨论,一起选择,让学生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师生平等,让课堂民主,这种和谐融洽的课堂学习氛围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2.赏识教育过程分层次要求,根据学生成绩的差别,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回答一些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
比如一节数学课上一些基本概念,直接应用本节课知识这类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选择学习基础较差一些的学生回答。而数学知识综合应用这类较难的问题,则可以让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回答。回答正确的,要毫不吝啬地予以当堂表扬;回答不正确的,也不批评,而是引导其认真分析错误出现的原因,并对其勇于回答问题的表现进行表扬。在提问时,还注意语气亲切,表扬诚恳,发自内心,使学生感到教师是真诚地关心他们。提问的难度也是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以学生通过思考能回答为宜,使他们既不觉得老师是特意挑选容易的問题让他们回答,又使他们通过回答提问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增强自信,更进一步地爱上数学课。
3.赏识教育应注意场合,坚持长期跟踪
表扬的场合很重要,学校集体大会上的表扬往往会使学生记一辈子,在学生最敬重的人面前表扬更能激励他们……取得成绩时夸几句谁都能接受。除了公开、共同表扬外,还可以和学生面对面交流,用一些事例去启发、引导他们。老师表扬、提要求时应诚恳,造成与学生心有灵犀的感觉最妙。“今天知道了,明天又忘了,后天再犯错”是初中生的特点,我们应该有相当的耐心,坚持对学生的长期关注、分阶段推进跟踪,特别是“问题学生”,才会取得更大的效果。
三、“赏识”也要批评
一位伟人曾经说过,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还应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可见,表扬和批评缺一不可。一味批评,会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过多表扬,又会使学生过分“沉于安乐”而乐不思“学”。针对现在某些老师乱用所谓“成功教育”的现象,数学教师应珍惜自己的表扬,表扬过于廉价的话,将失去它的意义。怎样使好“表扬”和“批评”这柄教育的双刃剑呢?日本的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七分鼓励三分法”。当然,在以表扬为主的同时,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事情,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模式化。灵活运用表扬和批评,使其更好地为数学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总之,赏识教学,是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的教育,是科学的教学。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因而,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詹姆斯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因而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只有用“赏识教学”这把钥匙,才能开启学生的心灵之门,帮助他们从失败中找回自信和发展,重建精神世界的大厦。
赏识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迎合学生,而是不断地唤醒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他们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树立信心,尤其是在学生智慧的火花闪现时,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但鼓励赞赏必须建立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发挥“赏识教育”的作用。
(作者单位 河南省信阳市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