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内知识在课外阅读中的迁移

来源 :课堂内外·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ltraUnAs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课内知识迁移的重要性
  现在的学生,大都死磕书本的知识,尤其是高校中的大学生们,普遍都是考试完后,就变得什么都不记得了,这就是知识没有同化吸收的结果,故其也就不能做到课内知识的外延。如果我们可以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建立课内引导知识迁移机制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能灵活地进行知识点的转换,形成知识更加宽广的知识组织架构,从而形成广的知识网。在最近的研究表明,要想新旧知识能相互融合、迁移,必须建立起认知结构,然后形成一个知识的广域网,在课外获得知识和课内所学的就知识中建立起联系,同化吸收,建立完整的架构体系。这样新的认知,就会变成对老问题的重新思考,二者就不再是孤立的,就不会像原先那样每个知识都不再是独立的;二是可以不断吸收新的知识,将新的知识建构建立在旧架构的基础上。这对学生无疑是智力的再开发和提高。
  若能将旧有的课内学习的知识,迁移到课外阅读上,二者能做到有机的结合,学生能举一反三,那么课外阅读必定能够成为课内知识的延展和巩固,真正做到培养学的学习能力,反过来又会大大提高课内教学效果,使学生们能深刻地挖掘知识间的联系,这必定为我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供了保障。通过课内知识的迁移,培养了学生洞察世事、社会的能力,这远比课堂上老师的满堂灌效果好得多。当然,自己去讲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也比老师虚白的讲述课外知识点,社会的实事问题,来得更加有说服力。
  学生一旦有了知识迁移的能力,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被大幅调动起来,在主动牢牢掌握课内知识的同时,又去积极拓展课外知识,比学校强制要求,效果会更好,知识的灵活性、开放性也就能显现出来。
  二、课内知识向课外阅读迁移机制的建立
  学习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通过外部的学习,获得新知识,新技能,新经验等;二是将我们学会懂得知识进行消化吸收;三是将知识融会贯通后,迁移到课外中,自我获得新的知识。其实第三点就是知识迁移机制的建立,若要使得我们从课内获取的知识消化,必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将知识筛选、获得、内化,从而实现第三个目标,知识迁移。
  (一)学生知识无法迁移的原因
  我们学生通常知识不能很好地由课内向课外迁移,可能有两种情况,如果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属于同一范畴,若是产生了知识迁移的矛盾,就不能直接转化,同化吸收,二者就必须重新架构,需要更多地去重新认知旧有知识,第二种课外知识是全新领域的,此时学生们想要直接拓展原有知识不太可能,这就需要抽丝剥茧,梳理知识内部结构,在原理上进行新老的知识融合,这将是变革性的知识架构的重组,就不仅是迁移这么简单,可以说是知识的全方位的扩展和融汇。
  (二)实践训练法建立迁移机制
  实践训练法,既要做到增强学生探究知识的意识,又要做到活跃课堂。让课堂的教学更加纵深,可由教师查找资料,将知识点归纳,让学生进行大量的模仿练习,并通过两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通过不断的强化、练习、模仿,形成自己的知识架构,此时学生的知识也就渐趋扎实,便可以自己活学活用,做到将旧有知识迁移到新的课外知识中。
  三、小结
  大力发展教育,知识呈爆炸式增长,世界总是很多新鲜的事物,如果只被动地去接受这些信息、知识,那我们就只能做学习的奴隶,并不能从学习中感到乐趣,因为不能将知识有效的迁移,我们总是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脚步,也就不能面对知识爆炸式增长带来的巨大挑战,我们要做综合型人才。■
其他文献
【摘 要】分类讨论方法是数学思想方法中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在小学各年级、各学段教材以及各数学领域中都有广泛的渗透。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类意识,要充分结合集合思想进行渗透教学,要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深化分类讨论方法,在统计知识的教学中体现分类思想,在复习整理中充分应用分类思想,从而帮助学生掌握分类讨论方法,形成分类思想。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类思想;渗透策略  中图分
教师应灵活设计和组织学生进行教学活动,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富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教学中,并真正融于互动的课堂中。
总结了国内外对作物氮素吸收利用的评价指标及小麦需氮规律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影响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的因素,提出了小麦氮素利用率提高的两条途径,即:(1)从小麦基因型入手,挖掘
焊接时,由熔化的焊材金属和局部熔化的母材组成具有一定几何形状的液态金属叫熔池。液态金属会与各种气体发生相互作用,直接影响焊缝的质量,从而对焊件的性能产生影响,所以需要对焊缝熔池进行保护。  根据各种焊接方法的不同成型原理,焊接过程中对焊缝熔池的保护一般有三种:熔渣保护、气体保护和气—渣联合保护。  熔渣对焊接熔池起着机械保护作用,熔渣的比重一般轻于液体金属,高温下浮在液态金属的表面,使之与空气隔离
原人教版代数第二册P156“想一想”中内容是这样的: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