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领袖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guoid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甲、乙、丙、丁四个人下馆子。入座以后,服务生来问点什么菜,其中乙对甲说:“这里你常来,我们听你的。”丙、丁俱无异议。
  这个小小的场面,是人类社会的缩影,说明领袖人物是怎样产生的:其中一人本领大、智慧高,能替大家解决问题、增加福利,大家愿意依赖他。
  所以人生在世要佩服那些有本领的人——学他们的长处,不要妒忌;容忍他们的短处,不要计较。 (芊 芊摘自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开放的人生》一书)
其他文献
加拿大作家Ann Voskamp有一封写给孩子的信:  “我认识一个人,他总去邮局寄送书籍,每当工作人员常规性地向他询问包裹里是否有危险的、易燃易爆的物品时,他总是诚实地回答,当然有——言语。    “谁说击碎你骨头的只有棍棒和石头,而言语不会?  “去问问路易斯安那那个满脸胡子的家伙,或去看看那条在去往非洲的路上发出的推特吧!”  Ann所指的满脸胡子的家伙是美国真人秀《鸭子王朝》中的菲尔·罗伯
期刊
要麻烦还是要谎言    在史前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开始捕猎一些在体力上远远超过自己的大型动物。他们能够成功,是因为他们勇敢而狡猾,懂得使用欺骗术。我们有理由相信,人类的欺骗能力对捕猎成功是至关重要的。  诚然,在我们的社会里,说谎者常被周围人藐视和排斥,但为了更美好的生活而撒一些小谎是被大众所接受的。我们可以称之为“亲社会的谎言”。  一个上了年纪但热爱运动的女人在露天泳池穿着脚蹼游泳。尽管她没有给
期刊
先生经常去钱汤(大众澡堂)。一天,他在冲洗间擦肥皂,旁边一个身体健壮的汉子正在冲澡,水沫毫不留情地溅到后边弓着身子的先生的脑袋上。那人只顾冲水,一句道歉的话也没有。  性情急躁的先生立刻发火了,厉声喝道:“混账东西!”骂完,先生思忖,骂上一句虽然很过瘾,要是那汉子同自己干起架来,该怎么办呢?想到这里,他立即感到害怕,一时惊慌失措起来。  那汉子也许慑于先生的威严,老老实实地道歉:“对不起……”  
期刊
若干年前,我初到巴黎,一次去银行办事,排在我前面的是一位老先生,七八十岁年纪。他因为耳背,听不清楚银行职员讲话,所以反应有些迟缓。我便帮他传译。他要给河北老家的亲戚汇款,听他的口音是保定一带的人。  我办完事,回头看见老先生还站在那里。我细看这位老人,他虽然年纪大了,但是温文尔雅,气质不俗。老先生约我到旁边的一家咖啡馆里聊天。  老人名叫宋守信,60多年前作为最后一批留法勤工俭学的学生来到巴黎。宋
期刊
关于权威有两个问题。首先是令人警醒的记录。这个星球上有大约100万受过培训的经济学家,却没有一位精确预言过金融危机发生的时间,更别说房地产泡沫的破裂,信用违约互换的瓦解,直到通货膨胀引发的经济危机的顺序了。再没有哪个专家群体失灵得比这更惊人了。    其次,许多事例可以证明,权威也会出错。出错是人类的通病,但重要的是,面对权威我们会将独立思考的能力调低一级。面对专家意见时,我们往往会比面对其他意见
期刊
妻子陪丈夫到医院看病,医生对病人做了全面检查以后,通知妻子单独到他的办公室进行面谈。医生神情凝重地对她说:“你丈夫的病情很严重,而且他的心理压力过大,如果你不按照我下面的要求去做,你丈夫必死无疑。”  妻子一声不吭地坐在那里,认真地听医生说。  “每天早晨,你必须为他准备一顿精致的早餐,这顿早餐一定要对他的身体健康有好处,而且最重要的是你要对他倍加关爱,要让他保持良好的心情。中午,你为他准备的午餐
期刊
我爸爸是乡村教堂的副牧师,教堂距阿姆维鲁有八公里左右。我生在紧挨着教堂墓地的牧师住宅里。我最早记得的事情就是爸爸指着一块墓碑上的字母教我认字,这块墓碑就竖在我妈妈坟墓的上首。我常常去轻轻敲爸爸书房的门,我觉得我现在还能听见他这样说:“谁呀?你要干吗呀,小乖乖?”“去看妈妈,去认好看的字母。”每天总要有好几次,爸爸把书和讲稿放在一边,带我到这地方来,让我指着认每一个字母,然后教我拼读。就这样,我用妈
期刊
大概在十年前,我母亲家里来了一个不速之客。那人热情万分又不由分说地,把我的老父母架起来就走,弄到城中心一家颇豪华的饭店,山珍海味一通猛上,饭毕又恭恭敬敬地将两位老人家送回家里,反客为主地伺候了毛巾茶水,留下一地的土特产,才告退离开。    我在电话里问母亲:“谁呀?谁这么大方?”她絮絮叨叨告诉我,这个学生叫邵水通,“文革”时的初三毕业生。初见面她根本想不起对方姓甚名谁,后来,在饭桌上,经对方一再提
期刊
某翁,家藏一宋代瓷瓶,精美绝伦,置内室架上,秘不示人。一日,自外入,见瓶半悬架外,岌岌乎欲坠。遂勃然,集其家人,欲究咎责。媪怨子,子尤妇,妇又归咎于仆,仆指天画地,力辩其诬。举室哗然,哓哓不休,日偏西而不觉也。忽风动帘帷,帷拂危瓶,瓶坠地粉碎矣。一室扰攘,戛然而止。  (郭红英摘自文化艺术出版社《百喻图》一书)
期刊
我同寅恪先生的关系,应该从清华大学算起。我于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入西洋文学系。西洋文学系有一套完整的教学计划,必修课规定得有条有理、完完整整,给选修课留下的时间也是很富裕的。除了选修课以外,学生还可以旁听或者偷听其他课程。教师不以为忤,学生各得其乐。就在这个时候,我旁听了寅恪先生的“佛经翻译文学”。参考书用的是《六祖坛经》,我曾到城里一个大庙里去买过此书。寅恪师讲课,同他写文章一样,先把必要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