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在绝经后妇女取环前的应用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zhe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在绝经后妇女取环前的应用。方法 选择2008年4月-2010年4月在本院门诊就诊,绝经1年以上,要求取环的52例妇女,取环术前给予米非司酮25 mg,每天2次口服,连续2 d后行取环术,观察其对取环成功率的影响。结果 52例妇女用药后均取环成功,术中痛苦减少,易于操作,出血少,术时短。术后常规口服抗生素及止血治疗5 d,随访1年无异常。结论:米非司酮明显提高了绝经后妇女取环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米非司酮;围绝经期;取环;应用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避孕是实现计划生育的重要措施,在众多的避孕方式中,放环是目前采取最多的避孕方式。节育环一般在绝经后半年内取出。随着绝经时间的延长,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阴道、宫颈、子宫开始萎缩,宫腔与环失去正常比例,环在宫腔内压迫肌层,宫颈变窄,增加取环的难度,甚至手术器械无法进入宫腔操作[1]。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妇女仍采用宫内节育器避孕,绝经后需要取出宫内节育器的妇女很多,为寻求一种简单易行、安全可靠的取环方法,我站对52例绝经后1年的妇女术前用米非司酮,取得了较高的取环成功率,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4月~2010年4月在本院门诊就诊,绝经1年以上,要求取环的妇女52例,年龄49~56岁,带环8~23年,绝经1年以上,身体健康,无取环禁忌证,B超常规检查确认有宫内节育环,子宫有不同程度萎缩,对米非司酮无过敏。
  1.2 方法
  所有患者常规妇科及B超检查,了解子宫大小、节育环位置等。5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外阴皮肤及阴道萎缩,黏膜弹性差,子宫体变小,宫腔及宫颈管狭窄。取环前2 d口服米非司酮25 mg,每天2次。连服2d,第3天来站行取环术。术中记录宫颈扩张情况。
  1.3 宫颈软化度判定
  好(宫颈软化):宫口扩张,4号扩宫器可自由出入宫颈内口;中(宫颈部分软化):宫口未开,探针可自由出入宫颈内口;差(宫颈未软化):宫口未开,探针不能进入宫颈内口。评判时以宫颈软化和宫颈部分软化为有效。
  1.4 疼痛反应分级
  按WHO规定分级,0级(无痛):腰酸腹胀,稍感不适;1级(轻痛):腰酸腹胀可忍受,微汗或出汗;2级(中痛):明显腰酸腹胀伴出汗,呼吸急促但仍可忍受;3级(重痛):强烈腰酸腹痛,不能忍受,多伴喊叫。
  2 结果
  52例妇女用药后均取环成功,术中痛苦减少,易于操作,出血少,术时短,术后常规口服抗生素及止血治疗5 d,随访1年无异常。
  3 讨论
  绝经后子宫及宫颈萎缩,宫口缩紧,环相对增大,嵌入内膜下,易发生取出困难及疼痛、出血,甚至损伤子宫,故绝经后取宫内节育环是一项难度较大的手术[2]。据文献报道[3],从近绝经期起到绝经后1年,血E2急剧下降至110 pmol/L,此后缓慢下降至绝经后4年80 pmol/L,说明子宫的萎缩在绝经前已开始,提示妇女取环困难与绝经年限有关。
  米非司酮为新型抗孕激素,并无孕激素、雌激素、雄激素及抗雌激素活性,能与孕酮受体及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对子宫内膜孕酮受体的亲和力比黄体酮强5倍,从而产生较强的抗孕酮作用,使妊娠的绒毛组织及蜕膜组织变性,内源性的前列腺素释放,促使黄体生成素(LH)下降,黄体溶解,从而使依赖黄体发育的胚囊坏死产生流产。对受孕动物各期妊娠均有引产效应,可作为非手术性抗早孕药,服用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会达到不同的效果,通常情况下,每次服用米非司酮10~25 mg可用于紧急避孕;服用150 mg可终止49 d内的妊娠;在有效劑量下对皮质醇水平无明显影响[4]。米非司酮作为非手术性抗早孕药,为孕激素受体水平的拮抗剂,具有终止早孕、抗着床、诱导月经和促进宫颈成熟的作用。抗早孕机制主要是通过与孕酮竞争受体,使孕酮维持蜕膜发育的作用受到抑制,胚囊从蜕膜剥离[5]。米非司酮能明显增加妊娠子宫对前列腺素的敏感性,和前列腺素类药物序贯用药,可提高完全流产率,米非司酮与糖皮质激素受体亦有一定结合率。进入围绝经期后妇女卵巢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减退,雌激素水平低落,出现子宫萎缩,宫腔缩小,容易引起环嵌顿,另外,宫颈狭窄,宫颈组织变硬,宫口紧及容受性下降,导致取器困难。米非司酮是孕激素受体水平的拮抗剂,它与孕激素受体的结合能力较孕酮高3~5倍,这是因为米非司酮的构型与孕激素受体更相配。
  本站52例绝经后妇女,宫颈口及子宫已严重萎缩,手术难度较大。术前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软化扩张宫颈,从而减小取环难度,缩短取环操作时间,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及疼痛的思想压力,结果52例患者用药后均取环成功,术中痛苦减少,易于操作,出血少,术时短,术后常规口服抗生素及止血治疗5 d,随访1年无异常,给计划生育操作医生带来了方便。它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手术,既缩短了取环的操作时间又减少了术中出血多的并发症,提高了绝经期后取环成功率,同时因服用剂量小,几乎无服药不良反应,乐意为受术者接受,临床操作性强,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2]吴颖,金玉珍,王爱娟,等.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在绝经后取IUD中的应用[J].妇产科学与儿科学,2008,(6):23.
  [3]郝福荣,赵代莉.尼尔雌醇配合米索前列醇用于绝经后妇女取IUD的体会[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4,5(20):285.
  [4]王凤,宋澍.绝经后妇女取环术的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6,3(21):66-67.
  [5]王静,于铃,栾天,等.米非司酮用于绝经后妇女取环术前用药[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8):49.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调查分析焦作各医院洁净手术室的建设、管理和使用现状,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方法 对焦作市及辖区13所综合性医院中新建、改建后正在使用的洁净手术室129间进行专项抽样调查,填写《洁净手术室临床应用情况调查表》,静态条件下对各类洁净手术室进行综合性能测试。结果 129间洁净手术室沉降菌和尘埃粒子数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4.6%、55.8%;各级别抽检洁净手术室中温度、相对湿度和换气次数指标全部合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对当前医院临床输血工作的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通过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规范临床输血,加强安全输血工作,消除安全隐患,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有效 方法:以《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中等内容为准则,对医院输血管理工作进行全面考核和检查结果:临床输血存在不合理输血情况,记录不完整,制度执行欠到位结论:医院应进一步重视医院输血科建设,强化输血安全意识,合理用血。  关
期刊
关键词:门诊;导医;便民服务;门诊就诊常识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门诊患者因疾病因素、个人心理因素、经济状况不同,健康需求存在明显個体差异。门诊服务工作要满足各层次服务对象的需要,必须向多元化发展。因此我院于2009年7月在门诊设立了导医组,2010年底成立导医室,把患者的门诊就诊常识护理和便民服务纳入导医服务范畴。为病人营造了一个舒适的就医环境,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在临床护理,以达到提高疗效,控制血压平稳的目的。方法:通过对高血压患者采取心理护理、一般护理、药物护理、对症护理、饮食护理及出院指导等护理措施。结果:100例患者在住院期间血压得到有效的控制,未发生并发症。结论:护理干预健康教育能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和并发症。  关键词:高血压;临床;护理;健康教育       高血压是指年龄满18岁的成年人收缩压≥140mmHg或者
期刊
摘要: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的质量与人们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随着国家药品质量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人们对药品经营企业的质量管理也越来越重视。本文分析了GSP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药品经营;质量管理       前言:质量是药品的一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质量保证的药品和毒药没什么区别,不但起不到治病救人的效果,反而会耽搁病情,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所以药品经
期刊
消化系统疾病是农村门诊患者常见疾病,尤其胃炎更加常见。为此笔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炎9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90例均为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门诊患者,男59例,女31例,年龄25~85岁,平均年龄45.4岁,病程3月~12年,其中单纯胃炎者60例,合伴食道炎9例,合伴胆囊炎21例。  1.2临床表现:一般表现为胃部不适,疼痛、胀气、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医院感染因素及防控措施。方法:对手术室环境、手术室人员以及医疗物品的感染因素、手术室管理的手术室医院感染因素进行详细地分析探讨。结果:手术室经过严格的管理,可以有效地避免感染因素的发生,从而能够做好防御和控制,降低手术室感染发生率,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从而确保手术的成功实施。结论:严格做好手术感染管理可以有效地避免感染因素,同时做好手术室医院的感染控制,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住院的372例冠心病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使用阿托伐他汀的观察组188例和不使用阿托伐他汀的对照组184例。分别对两组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测定血脂(TG、TC、LDL—C、HDL—C等)水平,同时对治疗过程中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及时记录。结果:使用阿托伐他汀的观察组患者的TG、TC、
期刊
摘要:笔者对临床中药学发展历程及现状进行分析,认为发展极不均衡、发展缺乏内源与外源动力、未能发展出一条适合中医药特色的发展道路,是现阶段临床中药学面临的主要困境。从战略层面上看,临床中药学发展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从微观层面上看,医院是临床中药学发展突破口。医院应注重药师队伍培养,注重实践,积极提升中药师地位,发挥药师优势,取得实质性的成绩,才是扭转药师不利地位,进而推动临床中药学发展的关键。  关键
期刊
便秘是指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排便时间延长或粪质干燥甚或结块难出、或主观感觉排便困难或有解不净的感觉的症状。其病位在大肠,但与脾胃的关系最为密切。脾主运化,脾虚则运化失常,大肠传导无力,糟粕內停,故大便难行,临床以脾虚不运所致之便秘,颇为多见,本人借鉴医家各家之长,重用白术治疗此种便秘,疗效颇佳,现介绍如下:  张某,女,38岁,牧民,2009年6月10日前来我院门诊就诊,自述便秘3年余,症见大便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