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中有“谱”,开启音乐之门

来源 :家长·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inch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识谱是学习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基础。教师要重视学生识谱能力的培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强化识谱教学效率,让学生从音乐探索与体验中获得乐趣。
  关键词:小学音乐;识谱教学;发展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核心素养”一下子增加了热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也把培养学生的感受力、审美力、表现力及创造力放到了重要位置。在一定的程度上忽视了音乐双基的训练,甚至在歌曲演唱中,学生能把歌词唱好,但唱谱却有难度。可能有的教师这样想,学生掌握了歌词的唱法就行了,对于歌谱唱准与唱不准没有具体要求,干脆就不唱了。时间一长,歌谱就成了可有可无的内容了。这种现象的出现,值得每一位音乐教师思考。
  乐谱是构成音乐课程的重要部分。学习音乐,教师要重视识谱教学,以“谱”为导,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促进学生理解感受音乐,表现歌曲,敲开音乐之门。小学生年龄小,对抽象的乐谱知识不易理解。为此,教师要注重教法创新,以兴趣为引领,突出多维教法的运用,让学生心中有“谱”,快乐学习音乐。
  一、明确识谱教学观,将识谱融入音乐活动中
  在小学音乐中,识谱是重要内容,也是引领学生体会音乐、表现音乐的重要条件。教师要重视识谱教学,但要明确正确、合理的识谱教学观。小学阶段音乐课,不能将识谱作为主要目的,但要作为欣赏音乐,发展学生音乐审美的重要条件。面对小学生,多数没有经过专业的识谱训练,对音乐基础不扎实,如果将识谱作为核心目标,反而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影响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同时,识谱教学要与音乐知识、音樂技能相结合,帮助学生从音乐活动中认识乐谱,培养音乐审美能力。如在学习《祝你快乐》时,引入多媒体,让学生聆听音乐的旋律,感知音乐所表达的丰富情感。接着,依托歌曲,开展律动操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旋律特点。然后,对照乐谱,让学生跟谱视唱,指导学生从视唱中把握音乐的节奏变化,增进学生对音乐乐谱的理解。当然,音乐实践活动在形式上具有多样性,可以是音乐游戏,利用小学生爱玩的天性,将识谱知识融入音乐游戏中,让识谱教学更简单,更有趣味。还可以结合音乐欣赏活动,从聆听中感知音乐,辨析乐谱中的音长变化,寓识谱于音乐欣赏中。另外,组织学生展开器乐表演,通过学生动手创造音乐,在操作体验中认识曲谱知识,建立识谱意识。
  二、优化训练方式,从模仿中提升识谱能力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身心成长的关键期,借助于对音乐的感知与理解,发展学生的音乐美育素养。识谱知识与识谱能力的培养,教师要灵活选择不同的训练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来优化识谱内容,顺应小学生心智发展规律,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掌握识谱知识,提高识谱能力。如在学习《两只小象》时,对该首歌曲的曲谱进行呈现,先通过聆听欣赏,让学生了解歌曲的节奏与旋律变化;接着,通过认识曲谱中各个音节的歌唱方法,以旋律为突破口,让学生边听、边唱、边识谱。同样,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识谱教学中,对教法的运用,要为学生创设趣味、多彩的学习情境。在学习《赤足走在田埂上》时,带领同学们跟着音乐学唱,逐渐掌握歌曲的旋律;再引入课堂展示活动,以学生分组方式,一组学生唱歌词,另一组学生唱乐谱,接着再进行调换,看哪个小组唱得规范、整齐。有比赛就有热情,同学们在组长的统一调度下,积极配合并展示各组的歌唱、唱谱能力,借助于竞赛,调动了学生对演唱、识谱知识的学习热情,也让学生从中获得更多展现的机会,体验到读谱、歌唱的快乐。小学生爱模仿,利用学生的模仿力强这一天性,也为识谱教学创新注入活力。教师在音乐课堂,要善于提炼和梳理乐谱知识点,并结合音乐活动,让学生在音乐模仿中理解乐谱,提高音乐创造力。如在学习《革命将士出征歌》时,该曲为陕北民歌,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歌曲乐句对仗工整,非常适宜识谱教学。教师在课堂上,先给学生唱歌,带领学生把握曲谱的特点;接着,再唱曲谱,让学生跟着教师,尝试去模仿唱谱;然后,以男生为一组、女生为一组,分别进行唱谱练习,让识谱课堂成为激发学生音乐创造力的源泉,提高识谱能力。
  三、注重情境创设,助力识谱教学有效推进
  学习曲谱知识,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小学生注意力不易长时间集中,对于曲谱知识教学,教师就要抓住学生课堂注意力,吸引学生参与音乐情境体验。如在学习《蜗牛与黄鹂鸟》时,我们可以引入头饰,让学生以角色扮演方式,体验蜗牛与黄鹂鸟的对话,增进对音乐课堂的参与性。在该曲教法中,适当融入识谱知识,把握歌曲的唱法,锻炼学生的识谱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习音乐。同时,教师要善用多媒体,利用图文并茂的视频、动画课件,将乐谱知识进行趣味性、动态性展示,让学生增强对抽象乐谱知识的直观性理解。如认识二分音符,将“X-|X-”解释为“老爷爷,弯着腰,慢慢走”;认识四分音符,将“X X|X X|”解释为“爸爸精神抖擞,稳健走”;对于八分音符,将“XX XX|XX XX|”解释为“小朋友开开心心,蹦蹦跳跳走”。这一形神相似的教法,让学生做着不同的动作,以表演的方式去体会不同音符的快慢变化。还有,对于特殊的曲谱符号,如“小圆点”,认识了“1、2、3、4、5、6、7”之后,当“小圆点”放在音符之上,就好像“戴个高帽子”,为“高音点”;相反,如果“小圆点”在音符下面,就好像“穿了大皮鞋”,变成“低音点”。趣味的解释,虽然不合逻辑,但却让学生快速理解。
  四、结语
  总之,识谱教学具有它的必要性。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将曲谱纳入教学范畴,避免重词轻谱的片面性,让学生从低年级就开始认识曲谱,日积月累,逐渐懂得音乐,喜欢音乐。
  参考文献:
  [1]周喆妍.“悦”歌唱,“巧”识谱——音乐课堂有效识谱教学策略初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26).
  [2]袁海燕.我的课堂我做主——浅谈小学音乐识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19(25).
  [3]张露.基于音乐素养培养的音乐识谱教学探研[J].成才之路,2019(23).
  (责编  翁春梅)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人们就将全部的重点放在了高质量的生活上。政府也改变了方针政策,更加重视环境的管理与建设。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逐渐重视,环保教育的缺乏问题也越来越凸显,幼儿环保教育的实施和开展势在必行。目前,经过实践和综合分析发现,基于陶行知理念的育儿环保教育方法可以有效地激发幼儿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是推进幼儿环保教育工作实施和开展的有效举措。  关键词:陶行知理念;环保
期刊
摘要:《地理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教师要抛弃过去陈旧的观念,有效培养学生的空间认知能力,让学生在地理学习上能够享受学习的快乐,这样才能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构成要素;空间认识;地物辨别  课程的改革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尽早地适应当下的社会。地理的学习,很多专家研究发现空间认知能力,能够提高学生空间的推理和空间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认知能力是当下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怎样培
期刊
摘要:植物种植是幼儿自然教育的一部分,是他们认识自然的一个窗口。植物种植的过程是幼儿生长兴趣的过程、激发能力的过程,更是塑造他们品质的过程。  关键词:幼儿品质;植物种植;怜爱;自信;反思  植物种植是幼儿自然教育的一部分,是他们认识自然的一个窗口。在植物种植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促进他们素养的生成。  一、培植幼儿对自然的怜爱之情  大自然是美好的、神奇的,幼儿天生对事与物感到好奇,
期刊
摘要:2020年1月20日,一场巨大的疫病风暴席卷而来,给国内各个领域造成极大的冲击,随着疫情形势不断严峻,我国卫生健康委员会正式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纳入乙类传染病,截至三月份,已经超过万人被感染,而整体疫情还在蔓延,为了实现对疫情的有效控制,全国多数省份启动一级响应机制,众多省份受疫情影响并发布关于延迟复工的特殊措施。在如此严峻的大形势下,教育领域开课时间延迟,利用信息网络开展教学已经是无法避免的
期刊
摘要:开展户外混龄活动,是幼儿园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理念及要求、培养幼儿动手实践能力并增强幼儿实践探究精神的重要举措。“种植地——小园丁”这一户外混龄活动既能够丰富幼儿的生活常识,又能够强化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利于幼儿形成珍惜食物的美好品质。为此,本文主要对户外混龄活动区材料投放中“种植地——小园丁”展开研究,在阐明其材料投放原则的基础上,提出利用种植地材料开展“种植地——小园丁”
期刊
摘要:在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地创设出具有农村特色的区域活动。本文结合教育实践,围绕丝瓜筋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开发与利用进行探索与实践,使其在区域活动中发挥独特的教育价值,显示其特有魅力。  关键词:丝瓜筋;区域活动;资源  区域活动以其独特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成为幼儿园所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我们幼儿园在农村,周围会有很多可以
期刊
摘要:《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园应该把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放在工作首位。幼儿园纷纷开展户外运动性自主游戏,提供丰富场地和材料,保证1小时以上体育运动时间。但幼儿运动强度并不理想,大多数幼儿无法达到每天60分钟以上中等运动强度。作者结合户外运动自主性游戏开展情况,提出丰富游戏情节,激发运动原动力;增加竞赛游戏,提高运动强度;创设挑战环境,保持运动强度;设置奖励机制,获得运动成就感等多
期刊
摘要:我国基础教育的目标在于综合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社会交往与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等综合能力。在目前社会环境和教育环境下,普遍存在更加重视知识学习而忽略对学生生活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出现因能力培养与发展不均衡而表现出自私、冷漠、动手能力差、抗压能力弱等各种心理与性格发展方面的问题。因此,小学阶段为学生创造劳动实践的机会,教导学生劳动实践方法,指导学生处理劳动实践中的
期刊
摘要:我国教育强调立德树人。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将美育与德育巧妙结合有助于推进素质教育进程。品德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根本,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正确价值观念、高尚情操修养的重要阶段。应该将德育渗透小学美术课堂的每一环节,促进学生形成“美”的能力的同时提升品格素养。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德育渗透;有效措施  德育居于素质教育的首位,包括爱国主义思想、集体主义观念、强烈责任感、顽强意
期刊
摘要:音乐是对情感进行表达的艺术,相较于其他艺术对人的感情有更直接的作用。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必须关注情感层面的交流,借助音乐所传达的审美情感及塑造的艺术形象,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达到能与音乐开展情感交流,培养乐观向上的品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站在学生身心特点的角度,采用多类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积极与学生在情感上开展交流;对学生进行情感上的培养,鼓励与刺激他们,让他们能激发起学习音乐的热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