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落实新课标理念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137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新课程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又有活力的课堂。”怎样把新的教学理念落实么?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课堂。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严重束缚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创新意识,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持续发展。新的语文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与参与者。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根据不同学段、不同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宽松的自主学习和氛围,让学生与文本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在自主与互动中畅所欲言,从而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例如,在《鹿和狼的故事》的教学中,我首先以合作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认为最值得研究的问题:①罗斯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的鹿,采取了那些措施?②罗斯福错在哪里?为什么?③作者借这个故事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道理?④联系生活实际和看过的《动物世界》《人与自然》等谈谈自己的理解。随后,让学生自由发言,以问题为引线,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寻找答案。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注重学生的多元感受,抓住有利的时机展开研讨交流。这一环节的教学,避免传统课堂教学中学习内容的计划性和指令性,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有关的学习内容,把选择权利还给学生,再在互相交流中“共享成果”,由于学生选的是自己最喜欢的内容,因此在愉悦的心态下投入地学习,从而真正找到“我是学习小主人”的感觉。
  二、创设生动的情境,让课堂充满活力
  教师走进课堂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学习。生动感人的画面,优美动听的导语等等都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发挥很好的作用。如在教学《山雨》时,根据出示的课件,动情地描述;“同学们,山林中,雨点由远而近的雨点如无字的歌谣飘然而起,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本课的作者用优美的文字记下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林雨景图,让我们随作者到文中细细欣赏。”然后让学生自读,体会这场雨的特点,为了让学生体会山雨的美景,借助了课件、提供了雨丝飘洒、山林苍翠的生动现听形象,激起学生对山雨的喜爱之情,并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身临其境,体会“有声有色,雨珠滴落,缥缥缈缈”的意境和音韵美,学生自然而然的入情入境,与课文产生共鸣,从而理解、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也让课堂在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中充满活力。
  三、让课堂教学充满人文性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求,在语文能力发展的同时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道德品质,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不仅读懂教学内容,而且通过阅读作品,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社会,关心作品中的人物命运和喜怒哀乐,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例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最后两个自然段的教学片段:
  师:小女孩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感到幸福?
  学生纷纷讲述大年夜小女孩眼前出现的幻像。
  师:我们的“新年”是怎样过的?小女孩的“新年的幸福”指什么?
  学生明白,小女孩在新年第一天冻死街头。
  师:为什么小女孩冻死了,却还要说“走向新年中的幸福中去了”?为什么她嘴角还带着微笑?
  生:小女孩遭受饥饿,寒冷,得不到亲人的疼爱,没有快乐和幸福……
  学生感悟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最后的两个自然段读得深沉低缓,语气中充满了对小女孩的同情,流露对不公平社会的不满和悲愤。课后的扩展练习,我布置了练笔《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搜集贫困山区孩子失学的有关资料,写写《新世纪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两题任选其一,这一环节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情感体验,体现语文教育的思想性,学生在与“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比较中,对产生“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社会现象作出了了解和反思,对幸福的认识和体验都有了新的升华,人文精神得到了有效培养。
  四、营造充满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要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学习愿望才能得到极大的释放。
  1.多一些民主和平等
  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活动的设计,可与学生商量后确定,如“同学们是否愿意把这首诗背诵出来?”“你能把这段话有感情的朗读给大家听吗?”“把你的看法与同学们交流好吗?”等。教师尊重学生选择,师生在平等的基础上对话,学生心灵才会舒展,愉悦地进入学习情境。
  2.多一些信任与尊重
  一方面,相信學生的能力,他们已经初步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给他们充分展示的时间和空间,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自己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的肯定,从而更积极主动的学习。
  3.多宽容和激励
  教师要宽容学生,允许学生出现错误和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赞赏学生独特的内心体验和感受,给予积极的评价,如“讲的多好啊”“你的理解有独到之处”等,激发学生产生成功的愉悦。只有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才能沟通学生与教师的心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一、问题的提出  迁移在心理学上也称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迁移不仅存在于某种经验内部,而且也存在于不同的经验之间。比如,数学学习中审题技能的掌握可能会促进物理、化学等其他学科审题技能的应用;语言学习中丰富的词汇知识的掌握将促进阅读技能的提高,而阅读技能的提高又可以促进更多的词汇知识的获得,知识與技能之间相互迁移。当人们遇到一个新问题(靶问题),往往想起一个过去已经解
期刊
一、培养兴趣,增强小组合作学习意识  1.營造氛围,培养学生合作兴趣  兴趣是人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兴趣能使认识过程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化,能使观察更加敏锐,记忆得到加强,想象更加丰富,意志更加坚强,智力活动的效能大大提高。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课堂会成为学生与教师、文本、作者平等对话的平台,创造出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教师要真正给学生以信任,体会他们的学习过程,摸索
期刊
从宏观上来讲,如何讲好一个故事?其实是很简单。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文似看山不喜平。”只要理解了起伏跌宕,就会明白别人的故事为何那么曲折,也就知道了我们自己应该怎么讲故事。  为人贵直,为文贵曲。  做人,最好能够诚恳坦率,正所谓君子坦荡荡。但是,写文章就不一样了。一篇作文,如果平铺直叙,没有波澜起伏,让读者一眼就能看到结尾,这样的作文,可能就会失去魅力。但是,文章情节如果起伏跌宕,就能更好地抓住
期刊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挖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通过对传统教育的扬弃,探索和构建一种新的教育与模式,并使之逐渐丰富和完善。  素质教育关键是创新,实施教育创新的关键在教师。只有具备高素质的教师,才有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观念新、知识新、教法新。只有掌握丰富知识,具备多种能力的教师,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师的主导作用则
期刊
一、翻转课堂教学的概述  科学技术促进教育改革,“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技术促进教学的典范,颠覆了传统教学固有的理念和模式,为课堂教学的改革不断深化提供了新的思路。翻转课堂也被译为反转课堂、颠倒课堂,来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林地公园高中,在乔纳森.伯格曼和亚伦.萨姆斯的推动下,翻转课堂在美国得到广泛的认可。2011年,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创立了“可汗学院”使之成为成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热点。  翻转课
期刊
背景:  2015年10月份,有幸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的赴江苏常州等地两个月的校长挂职培训,第一次实地接触到南方现代教育发展的新理念、新经验、新做法,也真正意义的领略到“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的推广和应用,亲身体会到集团化办学模式对解决当代教育发展“瓶颈”问题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岱岳区教育也已进入到发展的改革期、创新期、关键期,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特别是以农村学校为主流的岱岳教育群
期刊
总观念可谓,在物质条件不完备的条件下,通过转变人的思想意识、工作方法等,这一软件环境,完成生产。(插入:研究教学工作,以社会的生产过程为模板、参照,从其中学习教学工作过程的完成。需要。完成一个生产过程需要什么?教学工作类同于一个生产过程,也需要什么?……)  一、课堂论  教学工作可以理解为这样。教育在社会中,并且在社会循环中。在教育中加入东西。加入什么?教育,教育是文化、科技、知识传播的场所。加
期刊
一、树好榜样,建立威信  教师的威信是师生间一种积极肯定的关系的表现。在学生中树立起自己的威信,是一个教师能否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也是教师转化学困生的前提。一个有威信的教师可以驾驭课堂教学、驾驭班集体的管理,反之,既组织不了有效的课堂教学,转化学困生更加无从说起。因此,教师必须在学生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建立威信。如何建立威信,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点入手:一是严于律己。俗话说“严生威”,就是教师严
期刊
“幼小衔接”是广泛涉及到家庭、幼儿园、学校,关系到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性课题,如何在儿童从学前期向学龄期发展的过渡时期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为幼儿入小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就幼小衔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在实践中建构了家、园、校三位一体的符合教育改革的幼小衔接模式。  一、存在的问题  1.家庭方面  由于传统的教育观念与教养态度等多方面的偏差与不当,造成很多家长重视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忽视幼儿的
期刊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生源基本来自农村小学和进城务工的子女,由于教学设备的不足,教学条件得不到保障,场地受到限制,课堂上无法避免的意外伤害的种种担心,因此农村中小学的体育教学总在原地徘徊。每次的体质健康测试在引体向上这个项目上初一年级有一大半以上的男生在引体向上这个测试项目上的得分为0,只有少数几个能做,但也是失分较多,与此同时,通过连续几年的数据统计,不管哪个年级,如果没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