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的阅读要注重涵泳品味

来源 :现代语文(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zhon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文化学告诉我们,汉语重意义、虚实、具象,汉语的用词组句偏重心理,略于形式,其语义语调的因素远远大于西方语言的“句法”因素。汉语由此充满着感受和体验的精神,故王力先生说,中国的语言是“人治”的。其次,我们民族的思维重整体与过程,尚直觉,所以面对文本阅读时,注重整体与过程,反对割裂与肢解,是我们传统中深得语文三昧的阅读策略。《易·系辞》讲“言不尽意”,《庄子·达生》曰“意中之言,而口不能言”,司空图说“韵外之致”,都是触及了由文本经感受和体验而达致意会神摄的感悟品格。
  面对文学作品,应强调对作品所使用的语言和由语言所创造的美的世界的体验、品味和领悟。感觉到了的东西并不一定就理解了它,深入体悟的主要途径自然是涵泳。通过“虚心涵泳,切己省察”,“须是沉潜讽咏,玩味义理,咀嚼滋味,方有所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作品。
  学生首先要对文本的感性存在作整体直观的把握。一篇优秀的作品,它的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典型环境都是从作品的整体中产生的。在感知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整个身心拥抱文本,使所有的感觉共同发挥作用,从而把握作品中通过语言描绘的形象、情节、意境。在此之前,教师切不可支离破碎地讲解分析,否则会破坏学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在学生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与把握的时候,教师要做的是尽可能地保证阅读的原汁原味,不干扰学生初步感知的获得。
  对文本完成整体直观的把握后,进行品味、体验,这是一种阅读主体在当下情境中的一种悟解、领会、观照、神思状态,是主体的自由解放、神与物游,是“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物我两忘,是主体在审美中的自我实现及对自身生命的超越。这首先表现在对语言的品味上,语言须经“品”方出“滋味”,通过对语言的揣摩、推敲来体会隐藏在语言深处的情韵和附着在词语上的色彩,由此进入“个体独特的生命体验过程”,最终获得审美体验、直觉的智慧启迪。有位哲人说:“要是着眼于语言的简便性,那么它就是一种事物的抽象替代符号,而如果着眼于其无穷魅力的话,则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和热情的象征。”教师应重视帮助学生理解语义,让学生通过抽象语义提供的审美意象的有关信息,充分调动其联想和想象,去重构形象、画面,再造意境,把握文章的内在含义及其“风骨”、“寄托”,使之步入由语言创造的美的世界。教师作为帮助者,应帮助学生寻找并打开进入文本深层世界的精神通道。
  在阅读中,结合自己的个性、情趣及生活阅历,能读到自己,读出滋味,这是阅读真正走进学生心灵的体现。任何一部文本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凝聚着人类某些方面共同的思想感情或精神品质,面对同一部经典作品,每一个读者都可以从中捕捉到属于自己的那一根思想感情的“琴弦”,都能“把自己摆进去”。正如罗曼·罗兰所说的,从来就没有人读书,只有人在书中读自己,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
  有的作品,学生很容易读到自己,读出滋味,使阅读成为一种双向运动;但有的作品所表现的内容距离学生比较远,学生往往无动于衷,进入不了角色,这就需要教师在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学生的心灵之间“搭桥”,以自己思维的火花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思考的王国。尽管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但教师的指导帮助不可缺少,能减少学生在黑暗中摸索的时间。但教师发挥作用应像苏格拉底的助产术,针对学生阅读中的思维障碍或心理障碍,有意识地采用体验性或描述性的话语,而不是理性的分析讲解和下结论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使被阻隔的部分对接,以完成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教师的体验性描述须是建筑在深切的感悟之上,也须学生用感悟来接纳,仅知道结论是没用的,学生还要借此返回作品中,去再体验、再品味——体自己原来体不到的经验,品自己原来品不出的滋味。例如鲁迅小说《祝福》里“我”与“四叔”见面时的一段:“……但是谈话总是不投机的了,于是不多久,我便一个人剩在书房里。”对于“剩”,汪曾祺是这样理解的:“剩是余下的意思。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孤寂无聊之感,仿佛被世界所遗弃,孑然地存在着了。而且连四叔何时离去,也都未觉察,可见四叔既不以鲁迅为意,鲁迅也对四叔并不挽留,确实是不投机的了。四叔似乎已经走了一会儿,鲁迅方发现只有自己一个人剩在那里。这不是鲁迅的世界,鲁迅只有走。”这样的体验性描述,的确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品味”是需要资本的,而学生之所以是学生,原因之一是他们缺乏必须的资本,包括人生经验,包括眼力,所以在主张“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感情、经验、眼光、角度去体验作品”的同时,应着重发挥教师的作用,开启学生的悟性。
  当学生真正“品”出了滋味后,审美活动就进入了较高的阶段,即有所感悟有所获得,这是“品”的凝聚和升华。在此时刻,首先要走出文本,对此,夏丏尊先生指出:学生在课堂里的阅读,目的不在悲愤、流泪等激动,而在于激动平复之后“用了‘玩’的心情,冷静地去对付作品”。可见学生应从受作品形象的指引而产生的情感体验中超越出来,走出文本,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冷静理智地审视文本,产生深刻的理解和丰富的想象。第二,让学生有自由支配的时间。这种时间是给学生冷静理智地回想的时间,是反刍,让学生对文本进行充分的品读,调动各种心理因素、感觉器官来明心会意,神游怀想。第三,尊重学生的心灵世界。虽然文本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和倾向性,但因每个人的文化心理结构的不同,以及由空白和未定性造成的文本解读的多样化,学生的理解会各不相同,甚至会出现误读,对此,教师要宽容,包容,坚持“体验有得皆是悟”的原则,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标准、审美判断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加以正确的分辨和指导。
  (黄丽君,山东省沂水师范学校)
其他文献
对鼠笼转子增安型电机的安全问题进行探讨,分析了气体进入电机内部的几种情况,潜在的点火源种类以及量化标准和检测试验方法,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主要措施。
分析了某公司φ159mmMPM连轧管机组的变形工艺,针对φ172mm系列芯棒失效后,只能改车削一次φ112mm系列芯棒,存在芯棒车削量大、芯棒利用率低等问题,提出增加152mm中间孔型系列。
介绍了厚壁钻具用管对几何尺寸精度的要求,结合Assel机组工艺特点,分析了其生产控制难点及要点。分析认为: Assel机组生产高精度钻具用管时,其减径量大、轧制过程抖动剧烈,微张力
语感是人对语言的直接感知、领悟和把握.语文教学中经常会碰到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境.在语感培养中,朗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就是这个
“首届中国作文教育高峰论坛”于2004年10月16~17日在北京召开,论坛上,许多专家、学者对当前作文教学进行了回顾与反思。中国写作学会青少年写作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张伯华在列举了1998年高考作文——“战胜脆弱”的一篇“范文”后谈到,该作文完全是考生胡编乱造的耸人听闻的故事,尤其让人惊讶的是,时间、地点、故事情节与这位考生几乎雷同的作文,同一考场上就能发现好几篇。  在日常的作文课堂教学中,两
2015年11月3日,由宝鸡石油钢管有限责任公司申请的“一种提高HFW焊管热轧后强韧性的在线控冷方法及装置”和“一种高强度高韧性石油套管及其制造方法”两项发明专利,获得国家知
2012年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无缝钢管产销量首破300万t,继续保持世界第一,销售收入突破千亿元,正式跨人“千亿集团”行列,利润超过2011年水平,保持全国钢管行业领先,无缝钢管出
2013年5月初,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天津钢管)首台钢管全长荧光湿磁粉探伤机顺利投入使用,实现了钢管全长自动探伤,替代了以往的湿磁粉人工手探及管端机探。
通过阐述固体绝缘材料的静电产生危害的机理,讨论其在有爆炸性气体环境中是否存在危险的判定方法,最后介绍了在实验室检验的方法和实际使用中如何有效地避免这一危险。
介绍了有别于传统的酸洗样品截面参数测定方法——计算机软件测定法,包括酸洗样品图像预处理程序模块的设计,内外焊缝宽度、深度、余高、熔宽比、熔深比软件测量方法,内外焊缝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