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集体教学活动在主题课程中“活”起来

来源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wenji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让集体教学活动在主题课程中发挥作用和价值,更好地服务于主题课程,幼儿园需要明确集体教学活动的功能,灵活开展预设和生成相结合的集体教学活动,让主题课程的实施基于儿童的需要,并处理好游戏活动与集体教学活动的关系,使两个活动有效衔接,从而使集体教学活动在主题课程中“活”起来。
  一、明确功能,灵活开展集体教学活动,让主题课程的实施基于儿童的需要
  某一主题下,体现在周计划中的集体教学活动如何选择,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方式:一是直接照搬专家设计的教参;二是根据幼儿的主题调查问卷和谈话活动预设;三是根据幼儿在主题活动中因偶然事件而引发的兴趣生成。第一种方式是不少年轻教师常用的,往往因为缺乏幼儿的参与而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第二种方式旨在对幼儿的前期经验及兴趣进行调查,从而预设出相对适宜的集体教学活动。第三种方式则需要教师在主题活动中对幼儿进行科学观察和正确解读,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生成有效的集体教学活动。
  【案例1】在大班主题课程“我的蔬菜朋友”中,教师预设了社会实践活动“买菜”。在菜市场,幼儿饶有兴趣地买菜,有的问这是什么菜、有的问××菜多少钱、有的和“卖家”讨价还价……买完菜返回班级后,幼儿一脸兴奋地拎着自己买到的菜,不时地和同伴分享着自己的“战果”。教师看到幼儿对买菜一事余兴未尽,便组织幼儿谈谈逛菜场的收获和遇到的困难。幼儿有的介绍自己买了哪些菜,有的分享了买菜时应如何交流,有不少幼儿在找钱的时候遇到了困难,不太会算钱。结合“买菜”活动中幼儿的经验,教师生成了游戏活动“买菜”和集体教学活动“认识人民币”(数学)。
  【分析】集体教学活动有“促进和引领发展”的功能。对一些学科来说(比如数学)零散的、偶然的知识,只有以一定的方式和结构组织起来,才能扩大儿童认知活动的可能性,从本质上改造他们的认知方式。因此,教师一定要善于观察幼儿的需要,理解并把握他们的发展方向,在活动中提炼出有价值的经验,将预设与生成相结合,抓住教育契机,让集体教学活动中体现的核心经验能够真正帮助幼儿去解决在主题课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体现集体教学活动价值,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达到更好为主题课程服务的目的。
  二、处理好游戏与集体教学活动的关系,有效衔接,让主题课程有系统性
  1.让游戏活动和集体教学活动互生互补,使主题课程的实施有延续性
  【案例2】在进行主题课程“我是大班哥哥姐姐”时,教师在活动区投放了积木、书本等身边易得的材料,供幼儿自发地测量身高。但在“测量”游戏中,幼儿有了一些“小牢骚”,如花费时间长、测量起来不方便、测量结果存在差异等。教师机智地捕捉到这一情况后,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数学认知”目标,生成了集体教学活动“自然测量”和“简单的统计”。在教学活动之后,幼儿对测量身高的游戏有了更多的热情,幼儿对测量方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测量的科学性也得以提高。
  【分析】教师在游戏中通过对幼儿的观察,能够追随幼儿的需要与兴趣,确定教学目标,生成集体教学活动。游戏活动变成了集体教学活动的先导,关于“测量”的游戏经验让幼儿在集体教学活动之前进行了“有准备的学习”。而集体教学活动的开展又提升了幼儿的学习经验和游戏水平,这样的集体教学活动便可以让游戏和课程自然有机地融合起来。
  【案例3】在大班主题课程“我的蔬菜朋友”中,教师开展了集体教学活动“买菜”和“认识人民币”。活动结束后,教师利用谈话活动,引导幼儿自行收集材料,在班级生成了角色游戏“云厨一站”,把社区菜场搬进了班级。幼儿不仅收集了蔬菜,还在美工区用各种材料制作了“蔬菜”;在生活区,幼儿对蔬菜进行加工:榨汁、做水果沙拉等;在数学区,幼儿制作钱币及价格表;等等。
  【分析】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将集体教学活动的材料投入游戏区域,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与运用已习得的学习经验,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究,在游戏中构建自己新的经验。
  无论是游戏活动生成集体教学活动,还是集体教学活动推动游戏活动,都让两者在环环相扣中互相补充,使主题课程的实施得以延续性,有效推动了主题课程建设。
  2.活用游戏区开展集体教学活动,让主题课程有深度
  【案例4】在进行主题课程“我要上小学”时,幼儿表达了要搭建一所自己设计的小学的想法。于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设计了一节集体教学活动“我建构的小学”,并预约了户外大型建构区开展此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師将搭建技巧学习变成了有趣的“盖房子”游戏,幼儿认真探索、不断尝试,乐此不疲。集体教学活动结束后,幼儿便在户外建构游戏区中将集体教学活动中习得的经验活学活用起来,集体教学活动演变成了半日游戏活动。
  【分析】户外环境本身就对幼儿有较强的吸引力,宽阔的场地和视野让幼儿摆脱了教室狭小空间的束缚,让幼儿的心情更加放松和愉悦。教师将游戏精神渗入集体教学活动中,将教学活动游戏化,再现幼儿游戏的场景,激发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教师巧妙地将集体活动与游戏活动自然而然地衔接起来,有利于主题课程的延续与深入,有利于幼儿兴趣的持续与深入,使教学向纵深发展,让主题课程有深度。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让集体教学活动“活”起来,使之真正服务于主题课程,首先,应明确集体教学活动的含义与功能,立足于幼儿在生活中的前期经验,并要在活动中善于观察和准确解读幼儿,科学地预设和生成,使主题课程基于幼儿的需要。其次,教师应正确对待集体教学活动和游戏的关系,使两者相辅相成、环环相扣,不断推动主题课程建设。最后,教师应通过各种学习途径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从而提升主题课程建设的能力。
其他文献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它的内涵深远而悠长。因此,我们应该去研究与认识它,更深入地利用汉字来进行平面图形设计。
和谐社会构建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非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矛盾,这些矛盾主要是由于生产力、社会政策等方面影响。笔者根据现阶段的主要表现分析人民内部矛盾的成因。
幼儿在园活动期间,教师往往“如临大敌”,采取各项措施严加看护,最大限度地保障幼儿的安全。但在休息时段,教师容易麻痹大意,出现监管“盲区”,反而成为幼儿在园伤害事故的高发时段。幼儿园若不能妥善处置,则会给家园双方带来损失和冲突,因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案情描述】  东东与默默、洋洋均就读于某市A幼儿园大班。2019年3月20日12点左右,幼儿餐后,准备午休期间,洋洋在教室内将花花的铅笔拿走,默默
大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有效的幼小衔接活动可以帮助幼儿更好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对于即将入学的大班幼儿来说,任务意识至关重要,可以帮助他们在心理上将学习和自由玩耍分开,克服由于环境的改变而产生的“入学不适应”。  任务本是培养大班幼儿任务意识非常好的载体,它是指幼儿在本上利用绘画的形式记录小任务,回家主动完成的一种学习方式。任务本虽小,但蕴含的教育价值不小。当然在操作过程中,不能把它变成幼儿的压力和负
幼儿对图形的认识源于生活中具体的事物形象,他们从圆圆的太阳、圆圆的蛋糕、方方的手帕、方方的盒子、三角形的衣架、三角形的屋顶等具体可见的事物中,慢慢地认识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作品《三个好朋友》巧妙地把这三个形状的特征以及它们与生活中具体物体的关系融合在一起,幼儿可以在同三个图形好朋友一起玩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图形的特点。期待在《三个好朋友》的引领下,幼儿能更敏感地发现生活中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近几年,随着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的不断推进,很多幼儿园越来越重视对环境的改造,来满足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需要。那么,幼儿园应该如何因地制宜规划和改造室外环境?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幼儿园室外场地不能是单一的“运动场”,需要打造成内容丰
文本细读在现今的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本文从微观的角度以实践操作为例,谈文本细读的可操作性策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品读文本;从文章的内部结构解析文本;从相关的背景知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阳光体育运动”在校园越走越红,体育教育凸显其特定的地位,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就是体育课程的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