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专业“园林植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junqiang6455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地方院校环境设计专业《园林植物学》现存教学问题,结合专业特点及实际需求,提出了新形势下环境设计专业在《园林植物学》教学中应突出专业的应用性,重点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实践等方面,以期更好地促进地方院校环境设计专业的发展。
  关键词:园林植物学;教学改革;对策
  一、 课程概况与存在问题
  园林植物学是环境设计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课程结合环艺专业培养目标的需要,主要讲授园林植物的形态特征、分类方法、栽培管理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为学生识别植物、应用植物奠定基础,也为学生继续学习“园林规划设计”“环境小品设计”“景观设计”等专业课程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由于园林植物学专业性强、涉及的植物种类多、课程信息量大、知识面广、名词术语多,教材也多是针对农、林类院校编写;加之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没有系统的植物学知识基础,致使学生对 《园林植物学》的学习产生了畏难情绪;加上课时有限,教师的讲课蜻蜓点水,不能深入,学生的学习囫囵吞枣,一知半解,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 园林植物学课程教学改革对策
  (一) 教学重点调整
  作为地方院校,黄河科技学院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及教学计划实施中强化以就业导向为理念,因此针对园林植物学在教学中存在的弊病,结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实际,不再拘泥于教材内容,讲授中采取少而精的原则,在有限的学时内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着重强调园林植物的习性、观赏特性和园林用途等实际工作中经常接触到的内容,减少对园林植物的分类、生长发育、栽培管理等内容的理论教学,突出实际需要。
  (二) 教学方式多样化
  园林植物学课程内容多而碎,正常的讲授方式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对课堂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增强课堂互动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十分必要。教学时可以充分运用声、光、色俱全的多媒体课件把园林植物的花、果、叶及整体形态特征形象直观地讲授给学生听,并通过课堂提问式互动,启发式、参与式教学提升学生对园林植物理论知识的兴趣。如每次上课前进行回顾与提问,让学生进一步掌握重点知识;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在课程中加入了游戏环节,如让学生分组,进行“你来描述我来猜”“你画我猜”等小游戏,让学生通过对植物典型特征的描述,分组pk看哪队猜对的植物种类多,对优胜队伍进行奖励的游戏形式来激发学生对植物学课程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根据内容的需要适时补充一些植物的趣味性故事,介绍一些奇特的植物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布置相关教学内容让学生课堂讲授并分享心得来激发学习的热情等。
  (三) 针对性实践考察
  为凸显应用性,在课程教授过程中,着重加强园林植物实际应用案例的学习。例如在课程讲授中,带领学生对学校周边地产销售中心的景观区进行考察学习,在参观考察过程,要求学生详细分析其植物的品种及配置形式,同时要求学生观察、分析、拍照,并绘制其植物种植平面图与立面图。除了对地产景观植物配置进行重点学习外,还在课外实践考察环节,对城市中典型公园、市政道路、城市广场等优秀景观设计案例进行植物资品种及配置的针对性学习。通过针对性实际考察,学生在开阔眼界的同时,也对不同空间环境中具体园林植物品种的选择、植物生长习性以及植物景观的配置有了深入的学习与掌握,在专业学习的同时也提升了毕业后适应社会专业需求的能力。
  (四) 增加实践操作
  课程中除了理论部分的学习外,还增加了实践操作环节。在课程前期,向学校申请使用学院教学楼周边闲置小型空地,让学生结合植物学相关专业知识针对实际场地进行植物设计并在课余时间进行施工种植,让学生参与到植物设计、种植、养护的全过程。课题选择主要是针对花镜的设计与种植进行训练,这是因为花境的品种多样,形式丰富,观赏效果较好,植物生命周期较短,下年级学生仍旧可在同一地块进行设计实践,同时也可以对校园环境形成良好的装饰,加上花境植物自身不像乔灌木体型过于庞大,方便学生实际种植操作与管理。这样的教学实践,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掌握植物学相关实际知识,避免了纸上谈兵,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教学弊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乐于奉献的高尚品质。
  (五) 借力互联网
  植物学授课时不应该单单局限于教材和课堂,而应该让学生以更加广阔的视角去认识植物学这门课程,因此,要着重引导学生借助互联网进行学习,如让学生关注一些有影响力的园林植物及景观设计方面的公众号、网站等,鼓励并培养学生课下自我学习的能力;同时,在上课前组建班级QQ或微信群,通过互联网更便捷地进行班级管理、事件通知、课下答疑、教学资源共享等;此外,鼓励学生安装与植物相关的手机APP,如形色识花、植物大全等,让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这种形式把园林植物知识融入到学生的平时学习、生活中去,既弥补了课时不足的现象,也便利于专业知识的学习。
  三、 总结
  “园林植物学”是环境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该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应用性,其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专业人才。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从调整教学重点、丰富教学方式、完善考察与实践、借力互联网几个方面探讨了“园林植物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以期改变传统教学的不足,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掌握丰富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应用实践能力,使培养的学生能更好适应当今社会对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袁志良,金红,叶永忠.植物学理论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08,(10).
  [2]徐永福.《观赏植物学》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2,(1).
  作者简介:
  杜浩然,河南省郑州市,黃河科技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家庭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已经是心理学界的共识。在家庭系统中,社会经济地位、社会文化背景以及所处的社会阶层等虽然也会影响高中生的心理健康。但在众多的家庭因素中,父母教养方式则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它对高中生的心理成长起着塑造作用。父母采取正确的教养方式,有利于高中生形成健全的人格特点,从而避免高中生产生心理障碍。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行为问题;家庭教养行为;相关关系  父
摘 要:当今世界处在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多元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影响可谓喜忧参半,文化在交流与融合中不断创新,同时,在文化沙文与文化霸权的双重桎梏下,如何保持传统文化的活力,发挥传统文化的感召作用,使之存续和传承显得尤为重要。  關键词:传统文化;传统节日;大学生;道德教育  一、 引言  文化的特殊性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鲜明特点,是一个民族在发展过程中逐渐积累经验的成果。传统文化的固有属性是民
摘 要:现阶段,伴随农村小学教学体制的不断变革,优化课程教学,注重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当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所在。然而就当前来看,农村小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思维依赖性,且大多处于被动思维状态,缺乏创新能力,究其根源,很大程度上在于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那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本文即结合自己切身体会,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创新能力  一、 当
摘 要: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将学生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教育机制融合在一起,是顺应时代教育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础上,真正落实专业化水平品质的优化路径,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升级。  关键词:学生;教师;核心素养;专业发展  将教育重点落实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真正践行核心素质培养战略,是为了顺应时代变革背景的重要机制。而对于教师来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不仅仅是思想的专业
摘 要:随着大学教育和教学改革的进行,传统的大学教学研究有一定的缺点,因此产生了学校教学研究。学校教研机制的建立,需要更新教研室的功能和作用,改变教学研究人员的工作思维和工作方式,以学校为基本,对教研人员做出具体的指导,同时教研人员也能动性地提升教研水平。  关键词:教研室;学校教研;作用  一、 教研室的作用  武汉东湖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有四个教研室,分别是软件工程教研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