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辩论活动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dmar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的开放性要求语文教学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辩论活动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辩论活动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调味剂,它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方式;可以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辩论活动既要解决辩论问题,更要兼顾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思维方式的激发;同时,教师对辩论活动要适时掌控,既不能控得太紧,也不能放得过松,要借辩论侧重于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广泛搜集整理资料。
  【关键词】语文教学;辩论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生活处处皆语文,高中语文课堂更是一个开放性的课堂,开放性的教学要求教师立足课堂,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以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学中的辩论活动就是一种很好的课堂活动,该活动形式活泼,组织灵活,内容丰富,很受学生欢迎。笔者就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辩论活动浅谈如下。
  一、辩论活动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调味剂
  高中语文教学对语文教师而言很为“头痛”,大多情况下课堂死气沉沉,学生萎靡不振,课后学生对语文更是不屑一顾。尽管新课改提倡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语文课中的合作、探究往往会流于形式,收效不是很好。语文教师就语文课堂教学挖空心思想办法,潜心教材搞研究,但总体而言课堂中的困惑要比喜悦多很多。而偶然在语文课中开展的辩论活动,却成了语文教学中的调味剂,学生辩论起来两眼放光,针锋相对,情绪高涨,兴味盎然,旁观者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整堂课掌声不断,学生回味无穷。可以说,在辩论活动后,大多学生会有上类似语文课的欲望。
  二、语文教学中的辩论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方式
  学生进入高中,好的思维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高考试卷明显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顺势思维、逆向思维、横向思维、换位思维等。因此,好的思维方式是高考得高分的前提,而培养思维方式的前提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对语文课而言,辩论活动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高中学生有较强的表现欲,课后谈论问题往往脸红耳热,力求给对方传递自己对某个问题思考得较为深入和对所谈论的问题有新的发现。课堂中辩论也是一样,只要教师组织辩论活动,学生常常来者不拒,欣然接受,查资料,理思路,参与颇为积极。学生们往往会因他人与众不同的见解而自我反思,因辩论的语气、语调、体态语而暗自模仿,从而激发了自己的思维方式。
  三、语文教学中的辩论活动可以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
  传统的教学过于强调学生接受学习,被动地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而语文教学中的辩论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会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辩论时常是正方、反方两方进行,两个辩论阵营要么一方是现实的,一方是预想的;要么两方都是预想的,学生要较好地表现自我,把问题谈论深刻,能独辟蹊径,就得广泛地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深入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辩证地剖析辩词和整理辩词。学生在搜集资料、整理辩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
  那么,教师在课文课堂中组织辩论活动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一、辯论活动既要解决辩论问题,更要兼顾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思维方式的激发
  语文教学中的辩论活动切忌成为为辩论而辩论、为解决辩论问题而辩论。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考虑如何通过辩论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如在学习《荆轲刺秦王》时,可以适时组织这样的辩论:你是赞同刺秦王呢,还是不赞同刺秦王?辩论的目的,不是解决孰对孰错,而是让学生辩证地思考,刺秦王利在哪里?又有什么后果?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在辩论的同时,可以将美国攻打伊拉克的事实与之相结合来辩论。这样的辩论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增强了学生综合审视问题的意识。
  二、教师对辩论活动要适时掌控,既不能控得太紧,也不能放得过松
  学生毕竟是学生,在辩论活动中有时会不能把握自己,跑得太远,有时甚至会有侮辱性的言语攻击行为。对此,教师一定要适时掌控,既不能控得太紧,不能让学生立足辩题而肤浅一说,而应将辩论问题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更加明白,语文的学习可以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这不仅拓展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更加训练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语文教学中的辩论活动侧重于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广泛搜集整理资料
  学生的语文学习离不开阅读,而语文素养的提高更需要阅读。教师在组织辩论活动时要能精心准备,有意设置辩论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阅读相关的书籍,查阅相关的资料。如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辩题:王熙凤是聪明的,还是愚蠢的?将学生分为两拨,一拨为正方:观点为王熙凤是聪明的;一拨为反方:观点为王熙凤是愚蠢的。教师明确要求:要能把这个问题辩清楚、辩精彩、辩深入,必须得读完《红楼梦》,这其中很有意思。两个月后,我们组织辩论活动,请大家精心准备,能将现实生活融入其中会更好,到时看谁得到的掌声最热烈。同学们能读完《红楼梦》吗?大家齐声说:“能。”最终,大家辩得很热烈,提到了《红楼梦》中的很多情节,辩得好的同学有一种阅读后成功的喜悦,辩得不好的,暗自反思自己阅读的粗浅。这样的活动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总之,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不要担心课程进度,更不要在乎一时的得失。而要通过辩论之类的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欲望,有了学习语文的欲望,学生的语文素养定会有大的提高。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以课文《九寨沟》为例,从教材出发,联系学生生活、民族习俗、实地美景、课文中的句式,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方案,拓展性地開发语文课程,带领学生从课本走向生活。  【关键词】课程开发;拓展;语文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如何让语文学习真正融入学生的童年生活,成为其生命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是当前我们语文教师十分关注的课题。实践中,我努力尝试,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
【摘要】教师语言是教师传授语文知识和技能、与学生展开交流的媒介,是教师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意义  重大。语文课堂中优美的教学语言能深深地吸引学生,使课堂充满活力,有助于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能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促进对学生的美育,砥砺品德,完善人格。  【关键词】语言美;吸引学生;充满活力;理解课文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作为语文教师争
会议
【摘要】初中语文向来是初中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学科,在教育教学方面也需要教师不断运用创新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本文详细阐述了利用微信作为辅助工具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方式,以此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微信;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传统的教学模式枯燥、死板,已经不能够被“○○后”初中生喜爱,因此摆在教师面前的是必须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改变教
新闻写作的特点是用事实说话,有人称它为新闻写作的规律.新闻的宣传作用同新闻写作的这一特点是一致的。“事实胜于雄辩”,只有用最有说服力的事实写出的新闻,才能有力地影
该文应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铕(Ⅲ)-脯氨酸-邻菲罗啉([Eu(Pro)3phen]Cl.2HO)和铕(Ⅲ)-水杨酸-邻菲罗啉(Eu(Hsal)3phen)三元配合物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在-0.4~-1.0V(vs.SCE)电
【摘要】初中语文统编教材中,古诗文数量较以往明显增多,高达132篇。数量之多,对教师要求也就更高了,语文教师要采用一定的方法,让学生载着兴趣学好古诗文。  【关键词】兴趣;古诗文;多媒体;适时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古诗文数量增加,目的在于鼓励学生多阅读,学习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部编本”语文教材的良苦用心在于要让学生多读古诗文,而学生却在古诗文学习中捉襟见肘,更是学后
日记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低年段的学生而言,“录音日记”是一种有趣且有效的练习方式.学生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通过软件(如手机录音、微信、QQ等)用自己
【摘要】随文练笔,顾名思义就是以课文内容为写作的素材,把语言形式的运用和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彼此交融。常用的方法有模仿、续写、还原、补白、提炼、裁剪,让学生从课文中领悟言语表达规律,掌握写法,外向迁移写作片段或文章。  【关键词】随文练笔;拓展迁移;想象充实;概括组合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随文练笔,顾名思义就是以课文内容为写作的素材,把语言形式的运用和课文内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