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段值得珍藏的往事

来源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ha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命,似乎因那段值得珍藏的往事而发生了转折。
   小学六年级,面对小升初的压力,我整个人似乎变成了一台机器,每天高速运转着,不停地刷题,刷题,再刷题。每天都高速往返于学校、家、补习班,生活轨迹也变成了三点一线,不能停下半分钟来休息。
   “丁零零——”放学了。
   在课堂上就已收拾好书包的我立即往补习班跑。有时下楼梯太匆忙,衣角会挂到楼梯扶手上,重心不稳,便会向前扑去,似前方有什么好东西在等着我一样。有惊无险后,便继续奔跑。
   这样的奔跑,只是为了补习不迟到,并且提前做当天就要测试并讲评的题。中途,进入一家饭店,匆匆点餐,狼吞虎咽。现在回想起来,那时似乎是我吃饭最快的时光。
   补习班的课堂,对我来说,简直如地狱般痛苦。
   补习班是针对尖子生特设的“小灶”,作为“假冒尖子生”的我也被抓来当“苦力”。吃完饭来到教室,提前领一张当天的辅导卷,在空无一人的教室里仔细琢磨,反复思考,茕茕孑立,踽踽独行。
   上课了,老师等大家都做完卷子后就开始“开火车”式的对答案。那些尖子生好像什么难題都不怕,他们不仅能将答案说出,还能把解法、思路也流畅地说出来,甚至还能说出N种解法;而轮到我说答案时,经常说出错误的答案,引来几个调皮的男孩的哄笑,有时,就连老师的脸上也会浮现出一抹尴尬的笑容。
   我在这样的环境中待了一年。有时五个题里只能答对一个,我便开始怀疑自己,怀疑人生,但终究没有放弃。
   夏夜,是宁静的,也见证着我的一切努力。
   晚上十点,楼上叔叔家的大白狗会下楼“放风”,看着小狗欢天喜地地奔跑,我的困意便逐渐消散;晚上十一点,看同龄伙伴家书房的灯还亮着,我便继续坚持……
   那天,我终于收到了重点中学发来的录取通知书,成就了生命的转折。那段坚守和付出的时光就变得值得珍藏了。
  简评
   跌跌撞撞地奔跑,匆匆忙忙地进食,迷迷糊糊地学习,好在终于迎来了春暖花开,那段很辛苦的往事,便变得“值得珍藏”了。不过,对于努力的过程,还可以描述得更详细一些。
其他文献
作品简介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社会主义文学中一部最辉煌的名著,也是世界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它被视为生活教科书,人生的路标和精神补品,吸引了一代代读者。它所反映的基本上是作者本人极不平凡的人生经历,是作者对生活的切身体验,对人生价值、人生意义的哲理性思考和总结。  人物小传  保尔·柯察金  当过童工,从小就在社会底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
期刊
去年国庆期间,我们七个“和尚”(男孩)约好去城郊的老林探险,据说那儿曾有野狼出没。早上八点整,我们准时在山下集合。由于刚下过雨,地面有些湿滑,再加上这里人迹罕至,无路可循,只能在草丛树木间穿行,所以很不好走,不过大家兴致却很高。   “八戒”自告奋勇在前面开路,不知是谁夸了他两句,他喜得眉开眼笑,为大家考虑得更周到了,每到一处难走的地段,他总要提醒大家注意脚下。“老蒋”看着路边挺拔的松树,不觉唱起
期刊
家风·中华  家,是中国人文化血脉中的基因。家庭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生活场所。无数的“家”构筑成了唯一的“我的中国”;穷年累世的“家风”塑成了如今泱泱中华的“国风”。《谢谢了,我的家》这档节目是央视中文国际频道(CCTV-4)推出的一档以展现全球华人家庭文化传承为主的季播节目,围绕每位嘉宾的成长经历中与家人相关的故事展开访谈,从中挖掘出家风对成长的重要意义。  据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总监李欣雁介绍,
期刊
他,浅黄色的头发,肤色很白,酷似外国人,所以我们总叫他“混血儿”。   混血儿刚进班时成绩不怎么好,平时又喜欢在班里大呼小叫,一看就是个调皮捣蛋的学生,所以,我总是对他敬而远之。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对他的印象有了改变。   那是一次大扫除,混血儿被分在一个偏僻的角落扫地。在那个角落里,混血儿的黄发白肤格外显眼。橙子看到了,对我说:“走,我们去逗逗混血儿。”说着就强拉着我走到了混血儿身边:“混血
期刊
《马说》中,韩愈托物寓意、借题发挥、针砭时弊,虽文字简约,但构思巧妙。尤其是作者一反常规,在文中慷慨淋漓地使用了11个“不”字。在古代汉语中,“不”表示一般的否定,与现代汉语的用法一致。韩愈在文中运用这些“不”字难道只表示简单的否定吗?它们有没有特殊的作用呢?请看下面的解读。  一、传递作者的呼告,抒发作者的愤懑之情  1.“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一个“不”字表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着决
期刊
亲爱的同学们,曾经,我也像你们一样,背着双肩包,留着马尾辫,穿着校服,迎着清晨的曙光求学,披着漫天的星辰回家。而后又是几个小时的深夜苦读,伴着柔和的台灯灯光,母亲温热的牛奶,父亲期待的目光,伏案疾书。一晃十几年过去了,我不再是当初稚气未脱的少年,我换了身份,换了身边的朋友,但不变的是我对梦想的执着。  如今的你们,正处在人生最美好的年华,有更充足的时间和更纯粹的理由去追逐梦想。无论之前有多少不足,
期刊
磨炼意志  那次体验,那份收获  ◎纪江涵  蓦然回首,那个激情似火的夏天,那些挥汗如雨的日子,那声响彻天空的口号,似乎还在心里流淌。那是一次刻骨铭心的体验,我收获了心灵的蜕变。  小升初的那年暑假,我心血来潮参加了“超越西点军事夏令营”,去体验不一样的生活。  初来军营,心里便生出几分感慨,简易的宿舍、宽敞的操场、空旷的草坪,看来这将是一次人生的历练啊!铺好床铺,我来到水泥地训练。“同学们好!”
期刊
绍兴,一个美丽的江南水乡;绍兴,一座文化底蕴浓郁的城市;绍兴,一个名人辈出的地方。这里有陆游与唐琬泣血的爱情,有鲁迅天真烂漫的童年,更有那石巷、小桥、流水,形成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水墨画,让人闻尽花香,看尽春色,尽享时光里的故事。乌篷船、乌毡帽、乌干菜;社戏、绍剧、越剧;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戏曲之乡、名士之乡……这些都是绍兴的文化名片。  绍兴乌篷船  船有两种,普通坐的都是“乌篷船”,白篷的
期刊
一、基础达标   1.给加点字注音。   归省( ) 行辈( ) 撺掇( )   筋斗( ) 家眷( ) 絮叨( )   弥散( ) 凫水( ) 屹立( )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锣鼓 怠漫 迟疑 底细   B.朦胧 踊跃 依稀 船蓬   C.悠扬 惹眼 家眷 呵欠   D.振作 喝彩 纠割 好歹   3.填空。   (1)本文的体裁是
期刊
同学,一个多么亲切的称呼。在求学的路途中,有无数的同学与我们同行。或许在最初的接触中有过误解,有过矛盾;但在同行中,逐渐了解,发现对方的亮点,彼此相融。   请选择一个让自己印象深刻的同学,写写你们之间的故事,自拟文题,不少于600字。   1.确定写作对象。根据题目要求,写作对象必须是同学,若写其他人,如亲人、老师等,就跑题了。   2.确定写作内容。天天与同学相处,能写的事情有很多,但符合要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