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移默化,相机熏陶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yh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个性是指一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如性格、兴趣、爱好等)的总和,而健康的心理是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培养和发展起来的,只有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中,并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丰富的心理因素,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学习。如何让学生在求知的同时学会做人?根据语文课的特点和文道统一的原则,语文课中字词句段的讲解和听说读写的训练,都可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即潜移默化、相机熏陶于教学活动中。
  
  一、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情感
  
  以奇导入,出奇制胜。一节课,其导入是非常关键的,导入得好,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就会有好的效果。好奇心是思维的驱动力,学生如果具有好奇的心理状态,就会主动学习,积极思维,不断探索。在教学郦道元《三峡》这一篇课文时,我是这样创设课文情境美,触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的:我播放了有关三峡风光的课件,并告诉学生,大自然是一个能工巧匠,它真正称得上是鬼斧神工,造就了无数或秀丽或壮观的风景,郦道元笔下的三峡风光,美不胜收,雄奇险峻,清幽秀丽,令人不禁也想作一次三峡之旅。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选自《水经注》的《三峡》。最后板书课题,水到渠成。
  
  二、创造宽松环境,激发学生兴趣
  
  心理学家指出:胆怯和过分自我批评的心理状态是妨碍创造最危险的敌人,而勇敢和自信是创造个性中最重要的特征。所以我们首先要给学生以心灵上的安全感。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在人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地想象,无拘无束地发问,以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居高临下地看学生,这样,不但限制了学生的想象空间,还束缚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只有将自己与学生摆在平等的位置,与学生一起探讨问题,一起体验成功的喜悦,才能知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才能知道哪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更适合他们。
  
  三、强化朗读感悟,净化人的心灵
  
  新课程标准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仔细品味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来感悟其精神境界。“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口,继之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耳”“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古训无不强调了朗读,无不强调读中的感悟。有很多作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在理解其意的同时,可感悟出人生的哲理。如《紫藤萝瀑布》一文,紫藤萝的一枯一荣,昭示了生命的价值和希望的可贵,这些都可在朗读中感悟。再如《纪念白求恩》一文中的最后一段,学生在朗读中可以学会做一个怎样的人。读鲁迅的“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让我们领悟到要勇于奋斗,勇于创新。
  
  四、有效教育方法,触及人的灵魂
  
  记得新疆电视台举办的一期教育节目,在现场收集“好老师”的标准时,一男生说:“好老师使用56种方法教一个学生,而坏老师是用一种方法教56个学生。”这是出自一个学生的肺腑之言呀,这句话影响并鞭策着我。在我所教的班级中,有一个身体残疾的学生,只有一条腿是健康的,由于生理上的原因导致他心理存有高度的自卑感,以致厌学,好几次的面谈和教育都不尽人意。有一次,我去上课见又是一个空位,突然想到了那位学生的话,何不改变方式?于是我采用书信的方式跟他交流,在信中我没有责怪,没有怨言,只是一些对人生的看法以及一些共勉的语言。第二天,他面带微笑地走进教室,并塞给了我一张小纸条,上面写道:“谢谢你——周老师!”那份师生情是不言而喻的,当然更重要的是他转变了。
  总之,在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时期,只有具备高水平的心理素质,才能适应竞争激烈、节奏不断加快的社会生活。而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心理健康教育的艺术,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语文教学中,能给人以知识,给人以阳光。(稿件编号:100329008)
  (作者单位:新疆图木舒克市53团二中,843806,电邮:shuai1975116@sohu.com)
  编辑/何 妍 终校/于 洪
其他文献
〔摘要〕家庭教育的错位、学校德育的不足、多元文化的影响,使青少年道德价值体系的构建发生了偏移。内观疗法通过内省,让青少年产生感恩意识和对父母及他人的责任感,对青少年价值体系的构建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青少年;内观疗法;感恩意识;责任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684(2011)04-0012-03    当代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家庭过于溺爱、学校道
期刊
〔摘要〕青少年偏差行为被认为是偏离社会规范要求的行为,为家庭、学校、社会带来系列负面影响,更重要的是阻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在青少年的心理教育中引入内观疗法,使其在内观过程中体会爱与恩惠,接受生命意义的拷问,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自我认识,自我教育,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内观疗法;青少年;偏差行为;教育矫治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
期刊
〔关键词〕初中生;人际交往;倾听;团体辅导  【设计意图】初中生处于青春发育期,在这一特殊时期良好的同伴关系对其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人际交往技能的缺乏是阻碍初中生形成良好同伴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倾听又是一项最为基本的人际交往技能,因此,此次团体辅导旨在协助初中生掌握正确的倾听技巧,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从而促进其健康成长。  【活动重点】在各种活动中使学生认识到倾听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并初步
期刊
〔关键词〕评语;评价实验;心理实验  教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传统的做法往往是对做错的作业打上“×”,正确的打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评价改革取得了不少成果,对作业的评价方式改进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不少优秀教师的经验说明,作业评价不同于成绩评定,一方面,它应鼓励孩子的积极性,而不应让他们看到一个个鲜红的“×”而感到失落,而且应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批改符号中明白应该如何订正,如何做得更好。
期刊
〔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生活教育  一、生活教育的角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生活教育的理论最早由陶行知先生提出,是对杜威教育思想的吸收和改造。这个理论包括:“生活即教育”,这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中心;“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学校与社会关系问题上的具体化;“教学做合一”,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学方法问题上的具体化。 何谓“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
期刊
〔关键词〕小学生;班主任工作;家庭教育  可爱天使的“怪异”举动  翻翻,三年级小学生。第一眼看到他,一定会觉得这孩子真可爱:大大的脑袋,圆溜溜的大眼睛忽闪忽闪,说话的时候,小嘴巴一抿一抿的,十分惹人喜爱。  难以想象,以下事件的主人公也会是同一个孩子:  出操铃一响,全班学生迅速在门口走廊排队。队伍中的他一会儿调皮地拉前面同学的衣领,一会儿又朝人家的头颈吹气……总之是使出浑身解数要引起同学的注意
期刊
〔关键词〕心理教师;公开课;意外;反思  布卢姆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我们希望自己的教学成为一种艺术,可是在教学中,尤其是公开课的教学中,我们却拒绝这种“预料不到的成果”,因为我们害怕这些“意外”会让我们“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影响”到课堂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我的一节公开课(情绪管理),精心设计,我期待着它能如预料的那般顺
期刊
〔关键词〕初中生;学会成长;活动设计  【课程理念】  青春期是一个由少年向成人过渡的时期,青少年学生处于一种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表现出独立性和依赖性矛盾共存的特点。因为初中生的成熟感及自我意识的发展使其独立意识增强,渴望能够独立解决学习、生活中面临的各种问题,选择并决定自己的言行,而生活经验与认识上的局限性,却常使其无所适从,往往不能如愿以偿,陷入困惑,需要有人给予及时的指导。因此,一方面初中生
期刊
〔关键词〕中学生;教育研究;发现    每个人都是一座活火山,教育的作用就是帮助每一座火山尽情喷涌。教育不是改造而是发现。前两天在一篇关于脑科学的文章中看到,人类大脑中的意识,总在不断地相互碰撞,那里蕴藏着无穷的宝藏,囊括了人类数百万年基因层次信息和宇宙法则,是人类创造活动的源泉。但遗憾的是就算爱因斯坦、爱迪生也只利用了他们潜意识能量的不到2%。   作为工作多年的教师,我们在教育经验和技能逐渐丰
期刊
〔关键词〕孤独;人际交往;人本主义疗法;心理分析法;认知调整法    一、个案基本情况    一天下午,一位女生风风火火走进心理咨询室,看上去很着急。等情绪平缓些后,她苦恼地诉说:这段时间过得很压抑,如果再不找人倾诉一下,很担心自己会精神崩溃。家里经济条件还可以,从小并不缺乏关爱、关心。人际关系也不差,只要自己想处理好,还是很容易的,但是自己就是不想和她们在一起,在学校住宿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觉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