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 自

来源 :安徽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hua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窗 外
  窗外,雨蒙蒙。高楼渐次显现,似乎在沉睡。黯然的天色,没了生机。偶有一阵雷声,从远方传来,让过往惊醒。似乎一切在停滞,等待一场彻底的暴雨。
  一个人独自行走在雨中,听雨,看雨,便有了生命的迹象和回眸。
  远方,楼下,有了一些奔忙的身影,穿透在城市的朦胧之中。车子,五颜六色,疾驰,缓慢,尾部的灯,亮闪着,前灯或者狂放,或者安静,或者焦躁。一段距离,一段时光,无法停留,悄悄流逝。正如日子,轻轻从指间滑溜,不存印迹。每个日子,这样普通,这样惊觉。此时,内心的雨水,时有掀起,时有滴落。即便来一场风暴,雷电,似乎也激不起内心的波澜。淡定的目光,穿越生命的找寻和世事的尘埃。无法选择,无法规避,只能幻想和重温一次次美好的邂逅和灵魂的礼遇。
  窗外,雨,越发疯狂,越发模糊。只有,想着,想着,灿烂的光焰出现,哪怕一个惊艳的凝视,一个瞬息的擦身,安抚自己,迷失自己。雨水,激荡着建筑,冲刷着昨日,洁净着未来。此刻,我看见,空中盛开的一朵百合,向我微笑,王者之芳香汹涌而来。我会静静地,静静地沉睡,沉睡在一个曼妙的世界里,无论白天黑夜,无论风吹雨打,无论电闪雷鸣。
  灯光次第亮起来,每间屋子的灵魂,生动而耀然。
  许久,何时,凝视,君临,一切在忘我的时空里融合,在超越的时空里曼舞。
  六点十八分
  六点十八分,或者再早些。炮竹响起,雷声轰然。
  几乎是周末,睡梦中被吵醒。鞭炮四起,毫无规律可言,却有接连不断的趋势。原由,不由分说,兴许,是个生命的形态。
  搬家,婚丧,还是生日,或者开业。这样的,对崭新的渴望,对未来的祈求,或是对当下的庆贺,对逝者的告慰,几乎已成习惯。让大地知道,让天空明晓,也让旁人惊醒。
  想起好多年前朋友写的一本散文集子——《一只被惊醒的耳朵》。耳朵,用来倾听的。现在看也是被弄醒的,曾经的,或者未来的,麻木的,无端接受,或刻意领略,那些生动的音瓣。
  一切终究归于平静。
  一地飘红,一地纸屑,一地逝去的时光,终将不可回。
  我起床,开始了一天的生活,尽管是那么庸常,还有点机械。
  雪
  雪,如约而来。
  密密斜斜的,很快成了挂在眼前的一道雪帘。帘子里,藏着很多心事。雪,制造了浪漫,也给你温暖。就像眼前,就像对面的楼上,那个倩影,那个雪中读书的孩子。
  宽大的落地窗,明亮而透明。
  那是怎样的一本书,竟然叫她如此痴迷、专注。
  一直没有见到她的清晰面容,只留有一个剪影,注入那个时光片段中的晶亮的标记。
  我在看吴亮的《另一个城市》,沉浸在他的城市中。
  现在,我要放下书来,沉睡在我的城市里。
  午 后
  午后,四位老人,在小区的人行道上,松散地立着。棉衣裹着日渐的苍老。
  终于有了自己的阳台。告别了菊园路,自从搬进这样的小区,我开始打量,打量着这个陌生的环境,打量着时常陌生、时常变化的内心。
  午后的阳光静美,温暖。这样的场景,只是做客告别。看起来,是老朋友,老相识了。人生走到这样的阶段,这样的走动,才是生活的主调。
  还是在寒暄,还是在招手,还是在四目注视。
  既而,转身,注目。
  离开,抬腕,朝脸上,轻轻一抹,蹒跚而去。
  仍立在微风中,久久不肯离去。
  洒在地面的,我想,不仅仅是泪花。
  独 自
  独自坐在台阶上,一个人的形态。低处,放大仰望的视角,目光穿透飞扬,空间无限,尽管眼前高楼林立,依稀可见满幕星星点点。与一棵树对视,枝头泛着五月的新绿,隐藏着一场风暴或新的疯狂,有点咄咄逼人,侵袭着我的目光和皮肤。
  其实,很多时候,人悬在半空。没有什么异样,或已是常态。坐着,更低处,反而难得。
  守候,一个人的守候,安静是神坛。正如此時,今夜,我努力安静地坐着。一个人,和自己相处,在今天和过去,还有将来。一个人的时空,一个人的舞台,尽情展现当下。很难克制,不去面对。眼前灯火晃动,树影婆娑,耳后人声嘈杂,身后却是一面洁白的墙,无声,静谧,仿佛置身两个世界。动与静,却在内心交织缠绕。相信,很快一切将归于安静,唯有城市的钟表摆动,还有熟睡的呼吸,释放出生命的迹象。
  我在守候,守候一个身影出现,熟悉的或陌生的,美丽的或丑陋的,高尚的或粗俗的,甚至不容选择或放弃。忙碌的车流,无奈或精彩,一条条鱼,忽明忽暗,上浮下沉,不知疲倦,游来游去。似乎没有彼岸或尽头,漫无目标。庆幸,我上了岸,只是坐在一个岸边。不久,我也会变成一条鱼,不知流向的鱼。不过,也许,我会唱一首歌,贴着这座城市森林的标签,还有划伤的印记,还有无人见晓的泪,甚至无力的双鳍。终究被人忘记,记起。
  眼前,似曾相识。我会忘记,不再来。不再这样坐着,坐到天明。
  我起身,赶在第一缕曙光诞生之际,还世界一个完整的身影。不管能否接受。
  迎面,一阵风,暖暖的,轻轻的,以博大而含蓄拥抱我。我解开衣衫,情不自禁,消失在茫茫的夜色中。
  不曾想
  不曾想,一个轻轻的甩动,玻璃杯碎了。
  洁净的开水间,旁无他人,我却有些慌张。
  玻璃杯仅存上半身。其余的,落地,四溅。碎末,晶莹透亮,融于洁白的地面之中,叫人不容分辨。
  手中,溜圆的杯口还在,只是朝下一面已不可看了。锋利凸显,叫人不寒而栗。这样的镜头,影视剧中常见。一个啤酒瓶或玻璃杯,有意砸碎,便是利器了。自卫抑或行凶,终归改变了原有的功效。想必,那不是玻璃器皿的过错。
  我下意识地,将手中的残余,轻轻地放到垃圾桶里,杯口朝上。
  我弯下腰去,开始清扫那些带着我的体温,我的气息,离开我的手,离开杯身的小小精灵。自疚的目光,在四处寻找,我不想因为自己的过错,给别人造成伤害。
  走廊里,开水间,那些无辜的碎末,一点一点聚拢起来,最终集结在墙角,等待终究的归宿。如人一样,它们是被动的,又是主动的。听从我这样一个曾经的疏忽的主人指挥。
  我知道,一个玻璃杯,已不复存在,那个时刻,由于我的随意,我的大意,失去完整的模样,弄得面目全非,或是粉身碎骨。
  破碎,在瞬间发生,也在瞬间消失。一个物件,从此没了踪影。浮香散去。一个透明的,与香茗为伴,和我朝夕相处,共同见证平白日子流逝的杯子,因了我,那瞬间,失去了完整乃至生命的最初。
  我是这起非常事件的肇事者。
  我会在一些不经意的日子,怀想那样的一个人制造的场景。
  此时,我端坐在属于自己的空间里,任晨起的缕缕阳光,抚慰内心的不安和躁动。
  捧着一个新的玻璃杯,想着生活还要继续的一些事情。想着那如杯的时光,一不留神,便会撒落一地,那些碎片,无从拾起。唯有穿透日夜的庸常,聆听弥漫在这座城市的那片真实而完整的钟声,才能让过去、现在和未来结伴而行。
其他文献
她的世界已无一席之地,可留他容身。——哪怕挤仄一点儿呢?他不介意,真的不介意。作者有话说:少年时,我一直自认为是个早熟的孩子,迫不及待地想要离开当下,去到自己也说不清
当你坐汽车在市区穿驶,乘火车在原野奔驰,搭飞机、轮船在空中、海上旅行,或者置身于电梯间,漫步于林荫道,只要你带着一只特制的袖珍式无线电话机,你的远方朋友就能通过无线
1992年3月17日莫斯科时间13时54分,俄罗斯的联盟TM-14号飞船从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基地发射升空。这是前苏联及俄罗斯的第75次载人飞行,及第17次国际飞行。机组乘员是:指令
据报道,休斯飞机公司和休斯通信集团公司于1992年1月29日将卫星运抵中国,准备于3月8~28日择机用中国的长征二号E火箭发射。 休斯公司生产自旋稳定卫星已有近20年的历史,这颗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亚鲁王》,全面反映了苗族历史文化的面貌,其内容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是研究苗族古代社会的文化宝典。要保护好《亚鲁王》文化,根据文化遗产的特性,在传
今年7月1日下午,由湖北拖拉机厂生产的8台“神牛—254”型四轮驱动的拖拉机,从上海港启程,远涉重洋,漂过太平洋将到美国安家落户去了。 On the afternoon of July 1 this y
1992年3月9日至3月30日,张汝果教授等7人赴俄罗斯莫斯科进行了为期21天的考察访问。在俄期间先后考察访问了莫斯科航空学院、“星星”科研生产联合体、“NAYKA”科研生产联
樵彬(中国自学考驾照第一人)樵彬一语:我只想把事情搞清楚,把我受到的不公正待遇说与法律。2007年3月7日樵彬有14年驾龄,因驾驶技术档案丢失,一直没有办理转移登记手续。他来
日本宇宙开发委员会于1992年3月25日汇总1992年空间开发计划。该计划是根据国内外形势、国内研究及开发等进展状况、有关空间应用长期预测等情况,并按照1991年6月修订的空间
代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2007年9月,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审议了省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提请的《浙江省志愿服务条例(草案)》(以下简称草案)。会后,法制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