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西格玛在提高考核质量中的应用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tdongw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探讨六西格玛管理的本质与内涵的基础上,运用六西格玛理论对我国高校本科考核质量的要求进行量化,并确定了相应的评价指标。应用六西格玛对现行的考核体系进行分析,从高校、教师和学生三个方面考虑,提出相应可行的改进措施。通过实施“提高考核质量水平”的六西格玛项目提高了高校本科考核质量水平。
  关键词:六西格玛;质量管理;高等教育;考核质量
  中图分类号:F224.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07)06-0108-05
  
  Application of SixSigma in ExaminationQuality Improvement
  WANG Ying HE Zhen1
   (1.School of Management,Tianjin University,Tianjin 300072;
  2.School of Management,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ianjin 300384,China)
  Abstract:Based on discussion of the essence and connotation of Six Sigma, the paper quantifies the examination-quality requirements of university in China and proposes some reasonable evaluation criterions correspondingly. The system of examination is analyzed by Six Sigma, and some feasible measures for improving the examination quality are proposed under the consideration of university, teachers and students, respectively. The quality level of examination in university has been pushed to a higher level by implementing Six Sigma project of “Quality improvement of examination”.
  Key words:six sigma;quality management;higher education;examination quality
  
  一、引 言
  
  提高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永恒的主题,也是我国高等教育逐步走向大众化、普及化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在2005年1月召开的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周济部长强调“教育部始终把提高教育质量放在重要位置,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切实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在此次会议上通过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高等教育重心转移,在规模持续发展的同时,把提高教育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培养数以千计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影响高等教育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高等教育过程中学生考核质量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本文将六西格玛(six sigma)方法应用于提高考核质量的问题中,以期对我国高校提高现有考核质量水平并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有所裨益。
  
  二、六西格玛的统计含义
  
  “σ”是希腊字母,读音为“西格玛”,在统计学中表示质量特征值偏离正态分布均值的大小。从统计角度解释,六西格玛(6σ)含义如下:对于计量型工序,若工序只受随机性因素影响即处于稳定状态时,工序的质量特征值通常服从N(μ,σ2)的正态分布。如果USL表示公差上限,LSL表示公差下限,当均值分布中心与总体分布中心重合时(理想状态下),落在USL与LSL之间,即μ±6σ内的质量特征值均符合要求,而超出此范围时将会产生不合格品。传统模式下,工序的质量特征值一般在μ±3σ范围内波动,其过程能力指数Cp约为1.0,而在6σ质量水准下,过程能力指数Cp可达到2.0。[1]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现有生产条件的限制,均值分布中心与总体分布中心不可能恰好重合,此时会发生分布漂移的现象,通常认为偏移量约为1.5σ[2],此时分布中心距离公差较近一侧的距离为4.5σ。由正态分布定义,可得超出公差限的概率即缺陷率为0.000003398=3.4×10-6,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百万分之3.4,此时的Cpk=1.5。6σ几何解释见图1。
  
  在生产过程中,有些过程的输出不能用计量值数据来衡量,只能根据是否存在缺陷以及缺陷的多少,即属性值的质量特征值来判定过程能力的高低,常用单位产品缺陷数(defect per unit)表示过程质量水平:
  DPU=样本中检测出的缺陷个数样本中单位产品个数
  DPU虽然能反映出过程质量的高低,但它不能表示过程相对质量的高低,为了横向比较过程间的相对质量,常使用DPMO——每百万出错机会中的缺陷数DPMO(defect per million opportunities,有时也称PPM)表示过程质量水平:
  
  当DPMO≤3.4时,表明当前过程达到了6σ的质量水准。6σ质量水准的统计含义见图2。当然,图2描述的只是6σ的统计解释,作为一项质量改进计划,6σ还有着更深层次的含义。
  
  三、六西格玛质量内涵
  
  虽然六西格玛基于统计学上的正态分布,但六西格玛的概念已完全超出其统计含义。实质上,六西格玛是一种以顾客为导向、系统的业务持续改进方法体系,它通过系统地、集成地采用质量改进流程,实现无缺陷的过程设计,并对现有过程进行过程定义(define)、测量(measure)、分析(analyze)、改进(improve)、控制(control),简称DMAIC流程,通过消除过程缺陷和无价值作业,从而提高质量和服务,降低成本,缩短运转周期,达到顾客完全满意,增强企业竞争力。总之,六西格玛不单是一种质量目标,它已经成为一种理念、文化和方法体系的集成。换言之,六西格玛是个代名词,其含义是客户驱动下的持续改进。时至今日,六西格玛方法体系的运用并不仅仅局限于解决制造业的质量问题,在成本、服务、管理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方法体系也不单纯是统计技术的应用,而是一系列的管理技术和工业工程技术的集成。[3-5]对于六西格玛质量的内涵,许多成功实践者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与领悟[6,7]
  1.“从未有过的、最有挑战性和潜在回报的举措”。通用电气(GE)公司前董事长CEO杰克·韦尔奇从实践中得出结论:六西格玛“比当今的全面质量管理范围更广,它影响了公司所有的业务流程;把质量与财务结果联系起来,因此改变了公司的工作方式”。通用电气(中国)有限公司质量总监陈启付说:“六西格玛所带来的不仅仅是顾客满意度的提高和股东收益的增加,还有员工满意度的提高和凝聚力的增加”,因为“六西格玛的培训为员工提供了一个新的学习机会”,在项目小组中“小组成员自始至终扮演着决策者的角色,使他们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2.“强调顾客驱动、用数据说话”。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院长唐晓芬在2002年《六西格玛论坛》的闭幕演讲中强调:“六西格玛是质量管理的一种系统方法”,以统计技术为支撑,强调数据和事实,降低并控制波动,将缺陷减至百万分之3.4的水平,“将注意力同时集中在顾客和企业两方面”,“其核心特征是高顾客满意度和低资源成本,即‘经济性’”。中国工程院刘源张院士也曾讲过“6σ的管理的号召力就在于σ的概念”,明白了这个概念的含义就可以用它来“判断自己在工作质量上的进步”——将数据测量结果与顾客满意度对比,找出存在的差距与问题,这样就使“TQM变成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管理了”,而这也正是六西格玛管理从制造业扩展到服务业或其他任何方面的原因。
  六西格玛质量改进是通过跨职能项目团队实施一系列的六西格玛项目来完成的,图3给出了六西格玛项目质量改进过程示意图。
  
  四、对考核质量要求的量化及相关评价指标的确定
  
  高校学生考核是指学校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采用具体的方法、措施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状态的过程,考核结果应真实、科学、全面地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以及授课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考核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影响到对教学效果及教育质量的评价,是高等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上述对考核质量的要求是一种定性的描述,而在应用六西格玛进行质量改进的过程中应首先将目标量化,并用质量的语言将定性的目标转化为定量的考核质量要求。由于考核质量同时涉及到学生与教师这两个方面,因此在评价考核质量时就应该对双方分别设定评价指标。即:
  1.从学生角度来说,考核结果与学生本人真实水平不符合的DPMO≤3.4,即学生方面的考核质量达到6σ的质量水平;
  2.从教师的角度来说,考核结果与教师预期结果差异的DPMO≤3.4,即教师方面的考核质量达到6σ的质量水平。
  上述两个量化后的指标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分别对考核质量进行评价,做到了科学、全面与公正——既不片面地用考核的成绩来衡量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又不单纯用考核的成绩来直接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
  五、六西格玛在提高考核质量中的应用
  根据六西格玛项目质量改进的原理与流程,针对“提高考核质量水平”这一问题,可得到“提高考核质量水平”这一项目的质量改进过程示意图(见图4)。
  
  下面以某高校“提高考核质量水平”的六西格玛项目为例,说明运用六西格玛方法实施项目改进、提高考核质量水平的过程:
  1.项目界定。提高目前本科考核质量水平。
  2.项目测量。收集数据,得到如下结果:(1)将学生考核结果与其真实学习水平进行对比,二者不符合的DPMO约为308537即达到2个西格玛水平;(2)将考核结果与教师预期考核结果进行对比,得到差异的DPMO约为274253,即达到2.1个西格玛水平。
  3.项目分析。运用头脑风暴法、排列图找出影响考核质量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1)考核管理制度方面的因素;(2)命题方面的因素;(3)教师方面的因素;(4)学生方面的因素;(5)成绩评定方面的因素。然后,运用因果分析图对这五方面的因素进行详细分析,找出影响每一种因素的各种可能原因,见图5。
  
  4.项目改进。根据上面对影响考核质量水平各方面因素进行分析的结果,经过专家组的讨论、投票,提出以下改进措施:(1)高校应加大力度改进、完善考核管理制度,借鉴一些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在考核方式上也应灵活多样,如开卷、闭卷、口试、结课论文(报告)等,但应分别制定各种考核方式的质量标准。如采用口试进行考核时,应规定命题的数量与被考核学生数的比例,尽量减少重复题目的出现;规定相应的口试评分标准,并将学生回答问题时的书面记录作为评定分数的依据等。此外,学校还应注意考核时间安排的科学性,尽量避免学生每天都有考核或一天内考核多门课程的现象发生。(2)应积极推行教考分离制度,采用试题库、试卷库等方式,减少任课教师本人命题的机率。此外,还要加强对试卷印刷、储存、发放等各环节的管理,做到任课教师与考生在考核时同时看到试卷。学校可以指定专门机构负责试卷的监管工作,以减少有关任课教师的因素对考核质量的影响。(3)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完善学生考核违纪方面的管理制度,对教师和学生应时时做好宣传、培训等工作,使监考教师“执法尺度一致”,使学生对考核违纪产生忌惮心理。此外,还应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建立学生个人诚信档案,正面引导学生做诚实、正直的人,减少考核违纪的出现。(4)提高考核成绩评定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学校应坚持同一门课程采用同一套试卷、同一评分标准的原则,规范成绩评定中各教学环节的比例。如平时成绩占10%、期中占20%、期末占70%,形成书面形式并经审批后在二级学院备案,教师应在第一次授课时告知学生。对于量大、面广的基础课程,应采用密封、流水阅卷;对文科类课程、主观题占有较多分值的课程,还应借鉴高考阅卷的方式,采用“两人制”阅卷取平均分的方法,以减少主观因素对考核结果的影响。
  5.项目控制。对于上述专家给出的提高考核质量水平的改进措施,该校分别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角度进行实施,经过一个学期的实施,取得如下成效:(1)学生考核结果与其真实水平不符合的DPMO为135666,即达到了2.6σ;(2)考核结果与教师预期结果差异的DPMO为96800,即达到了2.8σ。
  从项目结果可以发现,考核质量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离预期目标即6σ的质量水平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这主要是因为考核质量的提高涉及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于那些涉及到制度的因素通过健全、完善相关制度可以得到较大的提高,但涉及到人的因素则不易在短时间内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还需要有一个过渡、转变的过程,因此考核质量水平不会在短短一个学期内达到DPMO≤3.4,即6σ的水平。另外,事物是不断变化的,影响考核质量的因素也是如此,要提高考核质量就必须进行持续的改进。
  六、结 论
  
  六西格玛思想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的Mikel J. Harry、Bill Smith等人提出的,该公司因成功实施六西格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业绩,其质量水平在1987——1991年这四年间提高了100倍,收益增加达22亿美元,并于1988年获得了首届美国国家质量奖——马尔可姆·鲍德里奇奖(malcolm baldrige national quality award,MBNQA)。继摩托罗拉之后, GE于1995年开始在制造领域实施六西格玛,随后将其成功运用于服务领域,GE的利润连续三年不断增长。与此同时,美国各大公司如GE、KODAK 、Allied Signal等知名企业也开始实施六西格玛质量计划,并相继取得了显著成果。[8]笔者将这种优秀的管理模式应用于高等教育考核质量的提高中,旨在通过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帮助相关部门发现并改善现有考核质量的问题。考核质量的提高将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考风、学风;有利于科学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励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促进良好教风的形成;有利于高校整体教学及管理水平的提高,最终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何桢,施亮星,生静.6σ计划与连续质量改进[J].工业工程,2001(4):13-17.
  [2] HARRY,M.J.Six Sigma: a breakthrough strategy[J].Quality Process, 1998, (5): 60-64.
  [3] 胡雅琴,何桢.论六西格玛管理的本质属性[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25(10):137-139.
  [4] BREYFOGLE III,F.W.Implementing six sigma:smarter solutions using statistical methods[M].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1999.
  [5] ECKES,G.Making six sigma last: managing the balance between cultural and technical change[M].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2001.
  [6] BREYFOGLE III, F. W, CUPELLO, J. M, MEADOWS, B. Managing six sigma [M].New York: John Wiley and Sons,2001.
  [7] 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六西格玛管理系列丛书[M]//六西格玛自由论坛:论文汇编.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8] 何桢.黑带计划与连续质量改进[J].中国质量,1999,(9):21-24.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本文运用Laplace变换及矩阵传法求解了多层地基在随时间任意变化荷载下一维变形问题,得到了频域内的通解,通过Laplace逆变换,即可计算多层地基在随时间任意变化荷载下的一维变形,结合一个特殊情
摘 要:目前我国耕地面积锐减,土地利用秩序混乱,这种情况令人担忧。现行农村土地发展权制度不均衡是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并将导致其自身的变迁,只有优化现有农村土地发展权的配置结构,才能促进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维护农民利益。  关键词:农村;土地发展权;外部性;政府失灵  中图分类号:F30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04)01—0004—05
对国内某发电厂300MW汽轮发电机组引进DCS系统中的在线性计算程序进行剖析和改进,着重分析了程序中的几处典型错误,产生错误原因和修改程序的方法,并对程序改进前后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
本文借助于剪叶法研究了玻璃网室内盆栽条件下属间远缘杂交后代远诱1号、水稻亲本品种圭630以及生产推广当家杂交组合汕优63灌浆成熟期冠层三叶片光合作用产物在产量形成中的贡献程度的品种间差异,探讨了在开花期分别剪去剑叶、倒2叶、倒3叶对结实粒率、籽粒充实度以及经济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剪叶对各类水稻籽粒充实均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超高产品种远诱1号的产量形成对灌浆成熟期冠层叶片光合产物的依赖程度比杂
本文采用按岭期调整的有效模量法,提出分阶段施工连续桥有限元单元逐步计算法的原理与步骤,并编制了可扩充了为施工控制软件的有限元分析程序,通过算例分析表明,对于采用分阶段施
目前对综合性科技期刊主编的最佳知识结构问题的研究尚未见到,更没有人把综合性科技期刊主编的最佳知识结构作为一个系统来把握,一些研究在论述科技期刊主编素质时,也多有不
为了建立一种成本低、产率高、能连续高效地生产木糖醇的新工艺,研究了固定化假丝酵母(Candida sp.)细胞在三相流化床内分批发酵玉米芯半纤维素水解液生产木糖醇这一工艺过程
在剖析西部实施人才战略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基础上,提出西部地区实施人才战略关键是要更新用人观念,为人才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充分利用现有人才,大力发展教育,进而培养
摘 要;对制约当前西北地区农业科技创新及产业化发展存在的诸如农村现行的经营模式不利农业科技产业化、科技经费不足,现行科研机制不完善等主要困难和问题作了全面分析,提出了西北地区农业科技创新及产业化发展应继续加大政府对农业科技创新及产业化的资金投入力度,在体制改革中应充分考虑其特殊性,进一步落实有关优惠政策,完善有关激励机制和奖励力度等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西北地区,农业科技创新,农业产业化  中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国家创新体系的确立,实施产学合作、建立"双赢"机制是21世纪实现科技、人才资源优化配置的最佳方式.产学合作的实质是一种企业与高校双方合作,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