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听证会,源自英国古老的自然正义原则,现在已成为政府公开透明的标志。
此次美国中期选举,针对“美元是否应该对人民币升值”的问题成为两国焦点。
或许不会有人想到,这个在中国由央行就能决定的事情,在美国则需要国会进行长时间的辩论,上至财长、中到议员、下至工农代表都能对此问题慷慨陈词。
听证“对中国的惩罚议案”
9月15日,美国众议院筹款委员会举行了针对中国人民币升值的听证会,讨论一项赋予美国政府调节对人民币汇率的议案——《汇率改革促进公平贸易法草案》,这个法案被戏称为对“中国的惩罚性议案”。
听证会由筹款委员会主席、民主党议员莱文主持。听证会上,共有10名证人先后发言,其中四位是该委员会的成员,其余6人是学术、企业、法律、行会及工会组织的代表。
首先提供证词的是该法案的发起人之一蒂姆·瑞安。他指出,在2001年至2008年间,美国因为低估人民币汇率而损失的就业岗位达到240万个,导致美国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下降至不足10%。
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在国会作证时呼吁,中国应当允许人民币大幅且持续升值。他还称,奥巴马政府已开始寻找鼓励人民币更快速升值的若干方法。
证人中有6位支持《汇率改革促进公平贸易法草案》,4位表示担忧并持保留意见。
反对者——来自内布拉斯加的共和党议员表示,美国对中国的农业出口在过去6年内翻番至159亿美元,而美国农业每出口1美元,会带动其国内生产、运输、仓储、金融等领域的经济活动总值1.65美元。对中国进行惩罚必然会引起报复行为,美国禽类、牛肉已经历过来自亚洲和南美的抵制。
除了议员之中意见有分歧,美国各商业团体和工会对该议案的态度也不一致。
如,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等35家主要商业团体在听证会前致信主席莱文,表示反对该议案。他们认为,这项议案将有违美国根据WTO条款所作的承诺,而且应当有应对中国贸易逆差的更好方式。尽管这些组织的成员没能现场参与国会的听证会,但他们的意见也会被写入国会讨论记录,供决策参考。
众议院筹款委员又名“岁入委员会”,是主管美国税法的关键领导机构之一。目前,虽然经过了一轮听证,但对此草案的投票尚在筹款委员会内举行,只有在委员会内通过后才能提交至众院全体审议。
听证制度的来源
听证制度源自古老的英国自然正义原则。该原则有两项主要含义:一是任何人都有为自己辩护的权利,二是任何人都不能做自己案件的法官。听证制度创立之初仅适用于司法审判领域,双方当事人有权在法庭上陈述各自的意见,以保证司法裁判的公平性。
这一制度传人美国后,逐渐引入国会立法程序,并扩展至政府行政程序中。
1946年,美国制定《联邦行政程序法》,首次以成文法的形式明确规定了行政听证程序,使之成为行政活动的一个主要环节。听证会越来越起着监督、调查、信息收集以及保证公正裁判的作用。
比如,众议院监督和政府改革委员会曾经为了调查内幕,在2008年金融危机高潮时,要求雷曼、高盛、AIG总裁以及鲍尔森、伯南克等要员出席国会听证。今年年初,该委员会要求日本丰田集团总裁丰田章男出席听证会,就丰田汽车脚踏板门事件接受委员会议员的质询,丰田章男在会上落泪道歉。
而这次美国众议院听证《汇率改革促进公平贸易法草案》的情形,是立法听证的典型桥段。
虽然是否对某项法案进行听证由该委员会的主席决定,但是由于程序正义的观念深入人心,召开听证会已经成为国会一项不成文的“潜规则”,因此,听证几乎覆盖了所有领域的立法。
在高度的专业和技术性的立法领域,听证会尤其重要。因为作为立法者的议员可能缺乏专业性的知识,难以对法案中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因此,邀请专家参加听证,为立法者提供有科学根据的咨询意见非常必要。
对于一些重要议案,还需要在多个地区举行多个听证会,以保证最大限度地征求公众意见。例如,1972年《清洁水法》出台之前,在全美多地举行了长达44天的连续性听证会。
在美国,任何公民均可报名成为听证会的陈述人,只要你的利益直接或者间接受到法案的影响。比如,在调整铁路运输的价格时,美国州际商业委员会规定,与铁路公司处于竞争地位的水路运输公司和航空运输公司由于利润和营业额可能会受到影响,也有权参加听证。
美国第二上诉法院早在1962年的一个判决中就表示:“现在,只要不影响公共事务有条不紊地进行,任何有利害关系的人都有权参加听证”。
除非听证内容涉及国家安全或个人隐私之外,美国国会听证会都会向媒体和公众公开。美国有电视频道C-SPAN就专门报道国会活动,所有的立法听证会都通过该频道进行电视和网络同时直播。
任何人在听证会上的发言都会留存在听证记录中,而且听证记录有一定的保存期限。立法听证会结束后,委员会通常会根据听证会的意见修改法案。委员会表决决定是否将修改后的草案提交众议院或参议员大会审议。
“逢听必涨”的困境
中国从2002年初第一次全国性、大规模的铁路春运价格听证会以来,听证会如雨后春笋一般,从中央到地方,环保听证、价格听证、工商听证、民政听证、处罚听证都走马灯似的上场。然而,这些听证会非但没有让公众们对政府政务公开、科学决策拍手称赞,反倒叫苦不迭。
中国的价格听证会被称为“逢听必涨”,因为听证会成了涨价的前奏与标志,常常出现场内和谐统一、众口一词“涨价合理”,对场外反对声充耳不闻的局面。价格昕证会本是为了防止政府关门定价、黑箱操作的手段,但仍然未能发挥作用。
这些问题说小是制度设计不够精细,说大是没有政府尊重公众意志的习惯。
中国古语曰:“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公开透明的政府亦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重要一环。昕证不应成为“形象工程”,更不能沦为另一个“橡皮图章”。
此次美国中期选举,针对“美元是否应该对人民币升值”的问题成为两国焦点。
或许不会有人想到,这个在中国由央行就能决定的事情,在美国则需要国会进行长时间的辩论,上至财长、中到议员、下至工农代表都能对此问题慷慨陈词。
听证“对中国的惩罚议案”
9月15日,美国众议院筹款委员会举行了针对中国人民币升值的听证会,讨论一项赋予美国政府调节对人民币汇率的议案——《汇率改革促进公平贸易法草案》,这个法案被戏称为对“中国的惩罚性议案”。
听证会由筹款委员会主席、民主党议员莱文主持。听证会上,共有10名证人先后发言,其中四位是该委员会的成员,其余6人是学术、企业、法律、行会及工会组织的代表。
首先提供证词的是该法案的发起人之一蒂姆·瑞安。他指出,在2001年至2008年间,美国因为低估人民币汇率而损失的就业岗位达到240万个,导致美国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下降至不足10%。
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在国会作证时呼吁,中国应当允许人民币大幅且持续升值。他还称,奥巴马政府已开始寻找鼓励人民币更快速升值的若干方法。
证人中有6位支持《汇率改革促进公平贸易法草案》,4位表示担忧并持保留意见。
反对者——来自内布拉斯加的共和党议员表示,美国对中国的农业出口在过去6年内翻番至159亿美元,而美国农业每出口1美元,会带动其国内生产、运输、仓储、金融等领域的经济活动总值1.65美元。对中国进行惩罚必然会引起报复行为,美国禽类、牛肉已经历过来自亚洲和南美的抵制。
除了议员之中意见有分歧,美国各商业团体和工会对该议案的态度也不一致。
如,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等35家主要商业团体在听证会前致信主席莱文,表示反对该议案。他们认为,这项议案将有违美国根据WTO条款所作的承诺,而且应当有应对中国贸易逆差的更好方式。尽管这些组织的成员没能现场参与国会的听证会,但他们的意见也会被写入国会讨论记录,供决策参考。
众议院筹款委员又名“岁入委员会”,是主管美国税法的关键领导机构之一。目前,虽然经过了一轮听证,但对此草案的投票尚在筹款委员会内举行,只有在委员会内通过后才能提交至众院全体审议。
听证制度的来源
听证制度源自古老的英国自然正义原则。该原则有两项主要含义:一是任何人都有为自己辩护的权利,二是任何人都不能做自己案件的法官。听证制度创立之初仅适用于司法审判领域,双方当事人有权在法庭上陈述各自的意见,以保证司法裁判的公平性。
这一制度传人美国后,逐渐引入国会立法程序,并扩展至政府行政程序中。
1946年,美国制定《联邦行政程序法》,首次以成文法的形式明确规定了行政听证程序,使之成为行政活动的一个主要环节。听证会越来越起着监督、调查、信息收集以及保证公正裁判的作用。
比如,众议院监督和政府改革委员会曾经为了调查内幕,在2008年金融危机高潮时,要求雷曼、高盛、AIG总裁以及鲍尔森、伯南克等要员出席国会听证。今年年初,该委员会要求日本丰田集团总裁丰田章男出席听证会,就丰田汽车脚踏板门事件接受委员会议员的质询,丰田章男在会上落泪道歉。
而这次美国众议院听证《汇率改革促进公平贸易法草案》的情形,是立法听证的典型桥段。
虽然是否对某项法案进行听证由该委员会的主席决定,但是由于程序正义的观念深入人心,召开听证会已经成为国会一项不成文的“潜规则”,因此,听证几乎覆盖了所有领域的立法。
在高度的专业和技术性的立法领域,听证会尤其重要。因为作为立法者的议员可能缺乏专业性的知识,难以对法案中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因此,邀请专家参加听证,为立法者提供有科学根据的咨询意见非常必要。
对于一些重要议案,还需要在多个地区举行多个听证会,以保证最大限度地征求公众意见。例如,1972年《清洁水法》出台之前,在全美多地举行了长达44天的连续性听证会。
在美国,任何公民均可报名成为听证会的陈述人,只要你的利益直接或者间接受到法案的影响。比如,在调整铁路运输的价格时,美国州际商业委员会规定,与铁路公司处于竞争地位的水路运输公司和航空运输公司由于利润和营业额可能会受到影响,也有权参加听证。
美国第二上诉法院早在1962年的一个判决中就表示:“现在,只要不影响公共事务有条不紊地进行,任何有利害关系的人都有权参加听证”。
除非听证内容涉及国家安全或个人隐私之外,美国国会听证会都会向媒体和公众公开。美国有电视频道C-SPAN就专门报道国会活动,所有的立法听证会都通过该频道进行电视和网络同时直播。
任何人在听证会上的发言都会留存在听证记录中,而且听证记录有一定的保存期限。立法听证会结束后,委员会通常会根据听证会的意见修改法案。委员会表决决定是否将修改后的草案提交众议院或参议员大会审议。
“逢听必涨”的困境
中国从2002年初第一次全国性、大规模的铁路春运价格听证会以来,听证会如雨后春笋一般,从中央到地方,环保听证、价格听证、工商听证、民政听证、处罚听证都走马灯似的上场。然而,这些听证会非但没有让公众们对政府政务公开、科学决策拍手称赞,反倒叫苦不迭。
中国的价格听证会被称为“逢听必涨”,因为听证会成了涨价的前奏与标志,常常出现场内和谐统一、众口一词“涨价合理”,对场外反对声充耳不闻的局面。价格昕证会本是为了防止政府关门定价、黑箱操作的手段,但仍然未能发挥作用。
这些问题说小是制度设计不够精细,说大是没有政府尊重公众意志的习惯。
中国古语曰:“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公开透明的政府亦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重要一环。昕证不应成为“形象工程”,更不能沦为另一个“橡皮图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