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适应学习型社会,大学教学的重心应转向发展学生能力,尤其是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归纳法等,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学生、教师、学校这三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问题展开探讨,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角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大学生 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变得越来越重要。主要原因是:当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要求大学生具有“T”型的知识结构。尽管近年来各高校在逐步建立“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适应”的培养模式,但与社会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这就要求大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弥补传统的学校教育模式的缺陷。因此,高校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给予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一、自主学习能力的概念界定
自主学习指学习者能够管理自己的学习行为,根据自己的情况确立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式、监控学习过程、监控学习计划的实施以及学习技能的运用和发展,自我检查评估,逐步发展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实质上就是自我监控能力,其发展主要体现在认知水平和元认知水平的提高。
二、高校开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可行性分析
1.大学实行学分制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弹性空间
在学分制下,学校为学生规定了一定的必修课程,在课程资源允许的情况下,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可自由选修一些自己喜欢的课程,可跨学科选课,文科生可选择理科课程,理科生可选择文科课程。而且学生可以自主确定学习进度,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大学的学分制为学生个性发展创造了条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2.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为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奠定了资源基础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国际互联网(Internet)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应用,使人们切身感受到了信息时代的巨大影响和冲击。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为数字化教学信息的贮存和传递创造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给予了人们全新的学习观念。多媒体网络课件、双向视频会议系统、电子邮件、网络电话和电子公告板系统等现代信息传递手段,实现了计算机网络教学,教学内容传递方式也实现了多媒体化。数字化的图书馆和各种专业文献数据,为教学过程中教学参考资料的检索和搜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在当今大学的信息化环境中,教师由以往教学过程中教学信息的提供者转变为教学信息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由知识被动的接受者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学生可根据教师的教学要求,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和各种教育资源,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查阅相关资料,完成相关学习。
3.教学主体的坚实知识基础和成熟的心理为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可能
自主学习要求学习主体应具备学习所需要的知识基础,如数理基础、外语基础、计算机网络及信息基础等。大学生经过小学到高中12年的知识储备,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掌握了一定的思想、思维方法,为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奠定了雄厚的工具性基础。大学生的身心发展也已趋成熟,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他们对自己开展的活动或发生的行为,能独立地进行自我控制,如自觉产生动机,调节与支持目的,坚持行动计划等。这种成熟的心理发展水平,为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心理基础。使其能自主制定学习计划,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法,自主控制学习过程等。
4.探索性的高校教学内容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为必需
大学的教学内容涉及科学技术发展的最前沿的知识领域,充满着探索性,因而既是对已知领域的继承,又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的过程。对未知领域的探索的特性使得大学课堂虽然教学信息量大、速度快,但问题往往不能当堂解决,学生课后必须自己去钻研、去探索,多方位、多角度理解知识,深入挖掘知识的丰富内涵,把握学科发展动态,领略科学巅峰的无限美景。正是这种教学内容的探索性,要求大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和研究,不断形成自主性学习能力。
三、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
1.问题推进式
课堂教学是在教师不断地提出问题,学生不断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对学生来说,解决问题所用的知识是已经学过的,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挥最大的潜能,教师只是相机给予适当的点拨,这样做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问题推进式的教学基础是知识建构理论。新知识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之上,它们之间有内在联系可以建构学科知识体系。问题推进式的教学结构是:设置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
2.启发讨论式
这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师生间和学生间相互研讨为主的一种教学法。它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发挥各自才能和多向交流的条件,能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讨论式教学,兼容其它教学方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和教学目标,选择适宜的讨论式。
以教师为主导的讨论式: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材料——指导讨论——归纳总结。这种方式较适合理科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易于深入,便于把握方向和进程。
以学生自学和交流为主的讨论式:布置课题、提出要求——学生自学、检索阅读——小组讨论、组间交流——教师评价、课题总结。这种方式较适合文科内容的教学,易于发挥求异思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实践探究式
在教学中把社会调查、实验操作作为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途径和手段,创造条件,提供器材,使学生有动手实践的机会,进行观察测量、分析研究。这种教学方式能激发兴趣、展开思维变被动地学习为主动地学习。这种教学方式的实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提供了确切方法。
四、结语
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更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学只有依据学生的心理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采取合适的学习策略加强训练,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定会得到有效地提高。
参考文献:
[1]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2]潘飞南.论大学生自主学习[J].宜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0).
[3]段怡.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构成[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4,(3).
[4]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5]潘飞南.论大学生自主学习[J].宜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0).
[6]段怡.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构成[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4,(3).
(作者单位:吉林省经济干部管理学院)
[关键词]大学生 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变得越来越重要。主要原因是:当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要求大学生具有“T”型的知识结构。尽管近年来各高校在逐步建立“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适应”的培养模式,但与社会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这就要求大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弥补传统的学校教育模式的缺陷。因此,高校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给予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一、自主学习能力的概念界定
自主学习指学习者能够管理自己的学习行为,根据自己的情况确立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式、监控学习过程、监控学习计划的实施以及学习技能的运用和发展,自我检查评估,逐步发展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实质上就是自我监控能力,其发展主要体现在认知水平和元认知水平的提高。
二、高校开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可行性分析
1.大学实行学分制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弹性空间
在学分制下,学校为学生规定了一定的必修课程,在课程资源允许的情况下,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可自由选修一些自己喜欢的课程,可跨学科选课,文科生可选择理科课程,理科生可选择文科课程。而且学生可以自主确定学习进度,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大学的学分制为学生个性发展创造了条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2.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为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奠定了资源基础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国际互联网(Internet)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应用,使人们切身感受到了信息时代的巨大影响和冲击。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为数字化教学信息的贮存和传递创造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给予了人们全新的学习观念。多媒体网络课件、双向视频会议系统、电子邮件、网络电话和电子公告板系统等现代信息传递手段,实现了计算机网络教学,教学内容传递方式也实现了多媒体化。数字化的图书馆和各种专业文献数据,为教学过程中教学参考资料的检索和搜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在当今大学的信息化环境中,教师由以往教学过程中教学信息的提供者转变为教学信息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由知识被动的接受者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学生可根据教师的教学要求,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和各种教育资源,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查阅相关资料,完成相关学习。
3.教学主体的坚实知识基础和成熟的心理为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可能
自主学习要求学习主体应具备学习所需要的知识基础,如数理基础、外语基础、计算机网络及信息基础等。大学生经过小学到高中12年的知识储备,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掌握了一定的思想、思维方法,为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奠定了雄厚的工具性基础。大学生的身心发展也已趋成熟,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他们对自己开展的活动或发生的行为,能独立地进行自我控制,如自觉产生动机,调节与支持目的,坚持行动计划等。这种成熟的心理发展水平,为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心理基础。使其能自主制定学习计划,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法,自主控制学习过程等。
4.探索性的高校教学内容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为必需
大学的教学内容涉及科学技术发展的最前沿的知识领域,充满着探索性,因而既是对已知领域的继承,又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的过程。对未知领域的探索的特性使得大学课堂虽然教学信息量大、速度快,但问题往往不能当堂解决,学生课后必须自己去钻研、去探索,多方位、多角度理解知识,深入挖掘知识的丰富内涵,把握学科发展动态,领略科学巅峰的无限美景。正是这种教学内容的探索性,要求大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和研究,不断形成自主性学习能力。
三、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
1.问题推进式
课堂教学是在教师不断地提出问题,学生不断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对学生来说,解决问题所用的知识是已经学过的,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挥最大的潜能,教师只是相机给予适当的点拨,这样做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问题推进式的教学基础是知识建构理论。新知识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之上,它们之间有内在联系可以建构学科知识体系。问题推进式的教学结构是:设置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
2.启发讨论式
这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师生间和学生间相互研讨为主的一种教学法。它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发挥各自才能和多向交流的条件,能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讨论式教学,兼容其它教学方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和教学目标,选择适宜的讨论式。
以教师为主导的讨论式: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材料——指导讨论——归纳总结。这种方式较适合理科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易于深入,便于把握方向和进程。
以学生自学和交流为主的讨论式:布置课题、提出要求——学生自学、检索阅读——小组讨论、组间交流——教师评价、课题总结。这种方式较适合文科内容的教学,易于发挥求异思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实践探究式
在教学中把社会调查、实验操作作为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途径和手段,创造条件,提供器材,使学生有动手实践的机会,进行观察测量、分析研究。这种教学方式能激发兴趣、展开思维变被动地学习为主动地学习。这种教学方式的实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提供了确切方法。
四、结语
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更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学只有依据学生的心理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采取合适的学习策略加强训练,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定会得到有效地提高。
参考文献:
[1]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2]潘飞南.论大学生自主学习[J].宜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0).
[3]段怡.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构成[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4,(3).
[4]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5]潘飞南.论大学生自主学习[J].宜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0).
[6]段怡.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构成[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4,(3).
(作者单位:吉林省经济干部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