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创新能力

来源 :数字化用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3287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好,对于接受能力强和以前已经接触过此类问题的学生,你还没有讲完,他就会操作了;而接受能力比较慢的学生,即使你演示一遍他也没有弄清楚是怎么一回事,更有部分学生走神了,压根没有听见你在说什么。况且,这种方法很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此外在自己的信息技术教学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反思自己的教学,我采用了以下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新知识
  把问题作为出发点,给学生设置问题的情景,提出带有启发性、挑战性的问题,提供让学生动手动脑参与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综合、归纳、比较、想象、概括、研究的学习过程,在实际操作中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老师要适当给予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鼓励他们大胆去尝试。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要多让学生用鼠标点一点、试一试,动脑想一想、动口说一说。
  二、创设和谐氛围,保持学习情趣
  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让我懂得,坚持鼓励和诱导相结合,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保持他们学习情趣的有效手段。每班绝大部分同学上机操作时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作为教师根本忙不过来,有时不免会挫伤没有被辅导同学的积极性。还有,学生的完成情况参差不齐,有的几分钟时间就完成任务了,然后就想干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而有些学生即使没完成任务,但看到别的同学已经开始做其他的,也不免心不在焉,有的学生干脆偷懒,即使没学会、没完成任务也把问题放到一边,这样就会有不少学生掉队。于是我定下了这样的规矩:全班同学都完成任务了才允许他们自由安排时间,这样一来,每个学生为了不拉全班学生的后腿,都会认真的去做,提前完成的学生还会主动的去帮助不会的同学,有问题的学生也会主动的向会的学生请教,这样即可以减轻教师逐个辅导学生的压力,也使那些学得好的同学得到锻炼,使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还克服了部分学生因怕问老师问题而举步不前的现象,从而使所有的学生各得其所。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并没有失去作用,我们正好可以集中精力去辅导个别的计算机“特困生”,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提高信息技术操作水平。同时,同学之间也在互相辅导学习的过程中增进了感情,了解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创造出合作学习的和谐氛围。
  三、多让学生做老师
  以前,我经常使用教师演示,学生看的方法授课,结果就会出现部分学生不耐烦而部分学生又心不在焉,甚至说话打闹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也不用心看书上的步骤,甚至老师演示完了,有些学生还不知道所学的内容在书上的什么地方,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后来在学习新知识时,有些需要演示的内容,我尽量让学生去做,全班同学一起看书上的步骤,由一名学生代表演示,这样以来,学生就能专心研究书上的操作方法,特别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基础比较好、领会比较快的学生也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老师也可以及时监督课堂学习情况。
  四、以“任务驱动”的方法组织教学
  (一)什么是任务驱动
  我们所采用的普通教学方法是教师讲解有关知识,学生理解并练习,通过测试反馈,再纠正,以达到学习目标。与普通教学方法相比,任务驱动是设计一个任务,为完成该任务,学生可能需要运用多个已学知识,但必须有一个内容,特别是主要内容是本节课所要学的内容,教师只给简单讲解,提示有关注意事项。学生为努力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学,根据教师的提示和帮助完成任务,但此时对知识掌握可能还不很牢固,教师最后给出总结或细节注意问题的讲解。也就是说教学目标要明确、完整,学习任务具体。任务中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设计,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师生进行广泛的交流。并要理清课前知识和课内任务的关系。
  (二)为什么要用任务驱动
  提倡在做中学,不单纯先学后用,往往是学习最有效的,可能一时效果不如传统的好,但通过后续内容的学习,教师的指点,学生更好地掌握目标。学过程序的人应有所体会,只按书本上的内容学习,最终只是懂得语句的含义,而不能编程解决实际问题,只有在接受任务,为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才会学到真正理解了的内容。初中生们也是如此,如果只是单独地讲授书本里的知识,而不布置一些任务让他们独立完成,是不能让他们完全掌握所学的知识的。更不用说技能了!计算机本身就是一门强调动手实践的学科。
  (三)任务驱动的要点
  任务要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能力水平。为完成任务要用到多个知识或能力,可以是其它学科的知识和能力,当前一般情况是以本学科的知识为多。本节要用(用学习的)内容事先要指点,简单讲解,易出错之处可用出错答疑的形式写到电脑同步指导的WORD文件中。任务尽可能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去了解别人、增进友谊和共享资源。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題的能力。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信息技术教学的层次性和实用性,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我在教学中就主要以这种形式组织教学。比如在进行段落格式设置的教学过程中,在课前我设计了一段小文章,保存为两份,一份故意打乱各种格式,整篇文章非常不协调。另一份则是调整好的效果。通过对比较,孰优孰劣一看便知。开始向学生提出任务要求:如何把第一份文章的格式调整过来。然后先让学生自己探索,接着请已经完成(或许只完成一部分)的学生把自己的做法演示给大家看,学生最后解决不了的问题再由老师指点,最终终于调整完毕时,一篇清晰优美的作品也就出来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发出“原来如此”的感叹,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应该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而且自主学习及创新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教师在不断的反思中也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其他文献
期刊
近年来,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和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多媒体做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手段已广泛应用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之中。但是,现实中有些时候,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时,并没有让它发挥出自己的优势。那么,如何让多媒体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呢?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方面:  一、教师要充分了解和认识多媒体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优势和特点  多媒体做为一种教育教学手段在幼儿教育教学中,它有自己的优势和
随着多样化信息终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多媒体设备应用者渴望出现一种能够满足不同类型访问端访问需求的多媒体设备管理信息系统。本文立足于高校多媒体设备的管理现状,从需求分析、非功能需求分析、总体架构设计、服务器端设计和客户端设计等方面详细介绍了一种面向多终端应用一体化的多媒体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思路和设计构想。
研究了卫星导航信号异常对导航接收机信噪比的影响.根据卫星导航异常信号3个2OS (Second-Order Step)模型,即TMA(Threat Model A)、TMB(Threat Model B)和TMC(Threat Model C
【摘 要】本文分析了现在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并且根据这些问题进行教学考核的改革。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教学考核;课程改革;综合能力  现在中职结算及课程教学的目标还停留在知识累积上,考试的内容虽然结合了理论与实践,但是主要知识考点还是依附于教材,没有独立创新性。学生虽然可以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但是在工作中就不占据优势了。现在中职计算机的考核制度侧重理论而忽略实践,这对于学生以后
云计算、大数据已经成为了当前社会IT行业前沿技术。各高职院校也都开始着手建设云计算技术及应用新专业。针对新专业的开设,如何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与设计?本文基于主流云平台OpenStack开源系统,以其核心组件Keystone为例设计案例,详细介绍了基于OpenStack云计算技术教学资源的开发设计。
期刊
现在的信息技术教学,师生之间大都已经习惯了人机对话、屏幕广播,新技术,新媒体带来的学习的方式和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们的学习效率.但是,在我们强调现代化的同时
大数据时代,是一个信息风暴快速席卷和改变人们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时代。人们在感知、收集、分析和归纳、挖掘乃至共享大数据时代下的信息的过程中,也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社会秩序,影响着社会发展。而大数据时代下的信息安全,特别是互联网信息安全,也在面临着大数据时代带来的一系列挑战。如何面对这些挑战,这就要求我们把握大数据时代的特点,把握互联网信息安全的关键,从分析和发展的角度,在适应大数据时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