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同伴互助存在着“亚状态”的现象。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拉郎配组合:快速解体。类似“包办婚姻”——嫁你没商量。可以说,是一种“没恋爱就要结婚”的强权教研互助。其结果是,来得快离得更快,所谓强扭的瓜不甜,不欢而散。二是默认式组合:冷暖自知。类似“介绍婚姻”——凑合着过。经上级介绍和指派,同学科组是最常见的形式。大家既是同行又是同学科,可谓“抬头不见低头见”,于是教研中“磨道式”的穿新鞋走老路现象屡见不鲜。大多是统一一下进度,说明一下课时安排,谈谈教学方法,交换一下试卷,然后一拍而散。在一线,它被形象地概括为“4个半小时”现象,即赶路半小时,聊天半小时,教研半小时,回家半小时。三是自由式组合:痛并快乐。类似“自由婚姻”——你情我愿。教师由自己自由搭配和自主组合。由于每人都有各自不同的学科背景、教学风格、教学实践和人生体验,教研过程中常出现这样的阵痛:缺乏领头羊,谁也打不了“通关”,大伙都是“菜地里的萝卜——个个是头”,有时也存在各扫学科门前雪的现象。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合作精神能够得到彰显和贯彻。
针对上述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同伴互助存在的“亚状态”问题,寻求教师同伴互助的有效路径就成为解决问题症结的关键。管理大师彼德·圣吉有言:“在现代组织中,学习的基本单位是团体而不是个人。当团体真正在学习的时候,不仅团体整体产生出色的成果,其成员成长的速度也比其他的学习方式要快。”因而,提升教师同伴互助的有效性,致力于有效教师研究团队的打造,无疑是加快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式。
一是要有共同的研究意向。古语云:“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研究伙伴的选择首先要有共同的研究志趣,共同面临的教学问题,共同的研究需求和渴望,唯有如此,才能携手同心,通力合作,将教学研讨引向深入。二是要有宽松的研究氛围。同伴教师要有“我虽然不能赞同你的观点,但我愿意用生命来捍卫你表达观点的权利”的宽容与大度。彼此之间互相尊重各自的教学自由和教学责任,做到平等交流,相互倾听,互补互益,坚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教学研讨取向。三是要有互助的研究机制。要有领头羊。领头者要具备比较扎实的教学实践底子和教育理论的根基,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有研讨计划。包括在什么时间、在哪里、研讨的主题和目标及内容、背景材料的准备、发起人等。要有简要的规章。“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师研究团队必须拟定所有成员都认同的章程,以便明确教学研讨的权利和义务,形成同伴互助的团队归属感和协作精神。四是要有综合的研究能力。这主要体现在“研究共同体”的人员构建上,要打破传统同学科教研那种囿于单一的学科背景,狭隘的门户观念,有限的研讨视域的“清一色”现状,建立由不同学科领域、不同研究层次、不同学习背景、不同教龄阶段教师组成的异质教研团队。
(本栏责编 再 澜)
一是拉郎配组合:快速解体。类似“包办婚姻”——嫁你没商量。可以说,是一种“没恋爱就要结婚”的强权教研互助。其结果是,来得快离得更快,所谓强扭的瓜不甜,不欢而散。二是默认式组合:冷暖自知。类似“介绍婚姻”——凑合着过。经上级介绍和指派,同学科组是最常见的形式。大家既是同行又是同学科,可谓“抬头不见低头见”,于是教研中“磨道式”的穿新鞋走老路现象屡见不鲜。大多是统一一下进度,说明一下课时安排,谈谈教学方法,交换一下试卷,然后一拍而散。在一线,它被形象地概括为“4个半小时”现象,即赶路半小时,聊天半小时,教研半小时,回家半小时。三是自由式组合:痛并快乐。类似“自由婚姻”——你情我愿。教师由自己自由搭配和自主组合。由于每人都有各自不同的学科背景、教学风格、教学实践和人生体验,教研过程中常出现这样的阵痛:缺乏领头羊,谁也打不了“通关”,大伙都是“菜地里的萝卜——个个是头”,有时也存在各扫学科门前雪的现象。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合作精神能够得到彰显和贯彻。
针对上述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同伴互助存在的“亚状态”问题,寻求教师同伴互助的有效路径就成为解决问题症结的关键。管理大师彼德·圣吉有言:“在现代组织中,学习的基本单位是团体而不是个人。当团体真正在学习的时候,不仅团体整体产生出色的成果,其成员成长的速度也比其他的学习方式要快。”因而,提升教师同伴互助的有效性,致力于有效教师研究团队的打造,无疑是加快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式。
一是要有共同的研究意向。古语云:“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研究伙伴的选择首先要有共同的研究志趣,共同面临的教学问题,共同的研究需求和渴望,唯有如此,才能携手同心,通力合作,将教学研讨引向深入。二是要有宽松的研究氛围。同伴教师要有“我虽然不能赞同你的观点,但我愿意用生命来捍卫你表达观点的权利”的宽容与大度。彼此之间互相尊重各自的教学自由和教学责任,做到平等交流,相互倾听,互补互益,坚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教学研讨取向。三是要有互助的研究机制。要有领头羊。领头者要具备比较扎实的教学实践底子和教育理论的根基,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有研讨计划。包括在什么时间、在哪里、研讨的主题和目标及内容、背景材料的准备、发起人等。要有简要的规章。“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师研究团队必须拟定所有成员都认同的章程,以便明确教学研讨的权利和义务,形成同伴互助的团队归属感和协作精神。四是要有综合的研究能力。这主要体现在“研究共同体”的人员构建上,要打破传统同学科教研那种囿于单一的学科背景,狭隘的门户观念,有限的研讨视域的“清一色”现状,建立由不同学科领域、不同研究层次、不同学习背景、不同教龄阶段教师组成的异质教研团队。
(本栏责编 再 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