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篇章语言学的兴起和发展,学者开始从篇章层面来研究一些语言现象,其中,连词作为重要的篇章衔接词,引起了语言学家的关注。在篇章衔接词中,“于是”的使用频率很高语义功能也较为多样。本文将从“于是”的意义入手,探讨其篇章功能。
关键词:“于是”;语法意义;使用条件;篇章功能
一、“于是”的语法意义及存在的问题
吕叔湘(1980)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以下简称《八百词》)中对“于是”的解释是:
“于是”是连词,表示后一事承接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可以用在主语后。
(1)在老师的帮助下,同学们决定组织起来,于是一个课外学习小组就这样成立了。
语法学界和对外汉语教学界大都采用这种说法.但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按照这样的解释来给留学生讲解“于是”,留学生常常会造出下面这样的句子:
(2)﹡下了课,于是我们就去打球。
表面上,两个分句的事件有先后顺序,也可以说,后者是由前者引起的,前后两者相承接而发生。但是,这个句子却是偏误句。这说明“于是”的使用还有特定的语义条件。
二、使用“于是”的语义条件
“于是”所出现的句子中,分句所表示的事件之间具有前后相承的时间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因果关系。但是上文我们也提到,这两个条件并不能完全说明“于是”的意义和用法。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以留学生的偏误句为分析材料,来研究“于是”出现的语义背景。
1.前一分句是后一分句的决定性诱因
上文的分析表明,“于是”出现的分句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因此在一些句子中可以将“于是”换成“所以”:
(3)大家都说这儿的夏天很热,于是\所以她决定今年去北方度假。
但并不是所有表示因果关系的句子中的“于是”都可以换成“所以”:
(4)﹡下课了,于是我们去食堂吃饭。
在上例中,“于是”前后的两个事件存在先后顺序,而且宽泛的说,前一分句“下课”可以看做是后一分句“去食堂吃饭”的诱因。按照《八百词》的观点,似乎已经具备了使用“于是”的条件,但为什么这个句子中使用“于是”不恰当呢?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尽管“下课”可以看做是“去食堂吃饭”的一个诱因,但并不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直接诱因,后一分句并不是前一分句的必然发展,比如在上例中,下课以后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如踢球、理发、跳舞等等。而在例(6)中,“大家都说这儿的夏天很热”是她到北方度假的决定性诱因,所以才能使用“于是”。
2.后一分句是前一分句的应激性反应
(5)a. ﹡他把灯关掉了,于是房间里很暗。
b.他把灯关掉了,于是房间里变暗了。
a句中“房间里很暗”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而b句中的“房间里变暗了”则是由于前一句的诱因而导致的一种新变化,也就是一种应激性的变化,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于是”。
3.后一分句所表示的事件一般是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状态
(6)﹡他忙着做作业,于是没有想起前一天的约定。
通过上文分析我们得知,“于是”所在的后一分句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或事件应该都是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状态,而在上面的例子中,后一分句虽然也是受前一分句的诱导出现的,但却是否定性的情况,不能算是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应激性反应。
根据以上的分析,可以说,“于是”出现的另一语义条件是“后一分句一般表示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状态”,且 “于是”所在的后一分句都应为肯定句。
三、“于是”的篇章功能
1.单用
“于是”可以单独用来连接两个分句,一般位于后一分句的句首。“于是”表示前后两事相承,后一事紧随前一事发生,有时会有因果关系。
(7)1959年庐山会议,彭德怀挨了整,林彪认为时机成熟,于是就杀上前台。
除了在句内连接小句或者在句群内部发挥句际衔接作用之外,“于是”还可以在段落之间发挥联缀功能。
(8)“既是她的婆婆要她回去,那有什么话可说呢。”四叔说。(另起一段)
于是算清了工钱,一共一千七百五十文。( 鲁迅《祝福》)
2.连用
(9)中央研究院和一些大学的研究院的工作都渐渐有了分量。于是没有研究院的大学都纷纷设立研究院,一些独立的研究机构也或多或少的在外国人资助之下办起来了。于是研究的风气盛极一时,学术空气浓厚到无视大学本科教学。
在篇章中,“于是”的连用可以使复句之间衔接自然,行文流畅。同时也能
进一步解释说明前面的句子所描述的现象,或者引出新的话题。
3.间隔使用
在一般情况下,“于是”直接连接前后相承的两件事情,但在语料分析中,我们发现,“于是”连接的两个小句之间,有时会插入评议性话语,这就形成本文所说的间隔现象。
(10)初稿中只引了几段“语录”,后来越改越多,我担心过于突出个人,不好,于是又加进了两段国家主席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引语。
在上例中,可以说“不好”是关于前面基本命题内容的评议性话语。加入这样的评议性话语,可以突显篇章的对话性,在句中起到间隔作用。而使用“于是”则可以重新衔接被间隔的句子,帮助听话者理解篇章的整体含义。
4.和其他承接词语共用
“于是”还常和其它近义的表承接关系的词语共用, 可分为连用与并用两种情况。
(11)醒来后他终于恍然大悟,在那一次贪婪的大觉中,他已铸成大错,他居然没有防备牛锛酒瓶里的预谋。于是紧接着,就发生了那个最要命的结尾。(张抗抗《残忍》)
“于是”与其它表承接关系的词语连用往往能够加强承接语义语气,起到强调的作用。
除此之外,在具体的篇章中,“于是”在复句或句群结构中具有足句功能。
(12)狄总停顿了一下,那是个明显的句号,于是方小姐开始提问, 提问是女记者方小姐的强项。(张抗抗《银河》)
在这一句中,“于是”既可用也可不用,省去“于是”,不会对句子的意思产生影响,不过它仍使人感到句意中缺少点什么。用了“于是”后便使得句意表达完整、清晰,起到足句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继懋.“于是”和“所以”的异同[J].汉语学报.2006
关键词:“于是”;语法意义;使用条件;篇章功能
一、“于是”的语法意义及存在的问题
吕叔湘(1980)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以下简称《八百词》)中对“于是”的解释是:
“于是”是连词,表示后一事承接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可以用在主语后。
(1)在老师的帮助下,同学们决定组织起来,于是一个课外学习小组就这样成立了。
语法学界和对外汉语教学界大都采用这种说法.但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按照这样的解释来给留学生讲解“于是”,留学生常常会造出下面这样的句子:
(2)﹡下了课,于是我们就去打球。
表面上,两个分句的事件有先后顺序,也可以说,后者是由前者引起的,前后两者相承接而发生。但是,这个句子却是偏误句。这说明“于是”的使用还有特定的语义条件。
二、使用“于是”的语义条件
“于是”所出现的句子中,分句所表示的事件之间具有前后相承的时间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因果关系。但是上文我们也提到,这两个条件并不能完全说明“于是”的意义和用法。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以留学生的偏误句为分析材料,来研究“于是”出现的语义背景。
1.前一分句是后一分句的决定性诱因
上文的分析表明,“于是”出现的分句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因此在一些句子中可以将“于是”换成“所以”:
(3)大家都说这儿的夏天很热,于是\所以她决定今年去北方度假。
但并不是所有表示因果关系的句子中的“于是”都可以换成“所以”:
(4)﹡下课了,于是我们去食堂吃饭。
在上例中,“于是”前后的两个事件存在先后顺序,而且宽泛的说,前一分句“下课”可以看做是后一分句“去食堂吃饭”的诱因。按照《八百词》的观点,似乎已经具备了使用“于是”的条件,但为什么这个句子中使用“于是”不恰当呢?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尽管“下课”可以看做是“去食堂吃饭”的一个诱因,但并不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直接诱因,后一分句并不是前一分句的必然发展,比如在上例中,下课以后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如踢球、理发、跳舞等等。而在例(6)中,“大家都说这儿的夏天很热”是她到北方度假的决定性诱因,所以才能使用“于是”。
2.后一分句是前一分句的应激性反应
(5)a. ﹡他把灯关掉了,于是房间里很暗。
b.他把灯关掉了,于是房间里变暗了。
a句中“房间里很暗”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而b句中的“房间里变暗了”则是由于前一句的诱因而导致的一种新变化,也就是一种应激性的变化,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于是”。
3.后一分句所表示的事件一般是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状态
(6)﹡他忙着做作业,于是没有想起前一天的约定。
通过上文分析我们得知,“于是”所在的后一分句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或事件应该都是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状态,而在上面的例子中,后一分句虽然也是受前一分句的诱导出现的,但却是否定性的情况,不能算是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应激性反应。
根据以上的分析,可以说,“于是”出现的另一语义条件是“后一分句一般表示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状态”,且 “于是”所在的后一分句都应为肯定句。
三、“于是”的篇章功能
1.单用
“于是”可以单独用来连接两个分句,一般位于后一分句的句首。“于是”表示前后两事相承,后一事紧随前一事发生,有时会有因果关系。
(7)1959年庐山会议,彭德怀挨了整,林彪认为时机成熟,于是就杀上前台。
除了在句内连接小句或者在句群内部发挥句际衔接作用之外,“于是”还可以在段落之间发挥联缀功能。
(8)“既是她的婆婆要她回去,那有什么话可说呢。”四叔说。(另起一段)
于是算清了工钱,一共一千七百五十文。( 鲁迅《祝福》)
2.连用
(9)中央研究院和一些大学的研究院的工作都渐渐有了分量。于是没有研究院的大学都纷纷设立研究院,一些独立的研究机构也或多或少的在外国人资助之下办起来了。于是研究的风气盛极一时,学术空气浓厚到无视大学本科教学。
在篇章中,“于是”的连用可以使复句之间衔接自然,行文流畅。同时也能
进一步解释说明前面的句子所描述的现象,或者引出新的话题。
3.间隔使用
在一般情况下,“于是”直接连接前后相承的两件事情,但在语料分析中,我们发现,“于是”连接的两个小句之间,有时会插入评议性话语,这就形成本文所说的间隔现象。
(10)初稿中只引了几段“语录”,后来越改越多,我担心过于突出个人,不好,于是又加进了两段国家主席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引语。
在上例中,可以说“不好”是关于前面基本命题内容的评议性话语。加入这样的评议性话语,可以突显篇章的对话性,在句中起到间隔作用。而使用“于是”则可以重新衔接被间隔的句子,帮助听话者理解篇章的整体含义。
4.和其他承接词语共用
“于是”还常和其它近义的表承接关系的词语共用, 可分为连用与并用两种情况。
(11)醒来后他终于恍然大悟,在那一次贪婪的大觉中,他已铸成大错,他居然没有防备牛锛酒瓶里的预谋。于是紧接着,就发生了那个最要命的结尾。(张抗抗《残忍》)
“于是”与其它表承接关系的词语连用往往能够加强承接语义语气,起到强调的作用。
除此之外,在具体的篇章中,“于是”在复句或句群结构中具有足句功能。
(12)狄总停顿了一下,那是个明显的句号,于是方小姐开始提问, 提问是女记者方小姐的强项。(张抗抗《银河》)
在这一句中,“于是”既可用也可不用,省去“于是”,不会对句子的意思产生影响,不过它仍使人感到句意中缺少点什么。用了“于是”后便使得句意表达完整、清晰,起到足句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继懋.“于是”和“所以”的异同[J].汉语学报.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