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遗传算法RBF网络的波束形成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hzz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寻求自适应阵列天线技术在波束形成准确性和收敛速度上的突破,尝试引入智能控制理论中的优化算法.提出一种染色体长度可调的编码方式,用这种编码方式下的遗传算法同时训练RBF网络的网络参数和拓扑结构,将训练后的RBF网络用于上行链路的自适应波束形成.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染色体长度可调编码方式下的遗传算法是有效的,该算法能够比较准确地逼近理论上的最优权值,提高了算法的收敛速度.
其他文献
采用RT-PCR和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法,分离和克隆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基因的全序列,得到2 564bp[不含poly(A)]的
为研究大高宽比隔震结构的多维抗震性能,对一缩尺1:4比例高宽比为5的铅芯橡胶垫隔震结构模型进行了水平和竖向双向地震波输入下的振动台试验研究.通过输入不同大小和类型的地震
将咸海卡拉白鱼(Chalcalburnus chalcoides aralensis)在不同盐度(0.24、2.12、3.95、5.90、7.64、9.38、11.32、13.62、15.55)水体中饲养30d后,在盐度11.32以下的实验组鱼的成活
为提高混凝土桥墩塑性铰区箍筋用量的计算精度,针对已有文献所提出的延性桥墩塑性铰区箍筋用量的近似计算公式的不足,在其基础上,BI入径向基网络理论,改进其计算方法.以轴压比、纵
提出了一种在块级持续数据容灾系统中建立备份位表和恢复位表的方法,有效消除数据恢复过程中冗余读写操作,提高了数据恢复的效率。实验证明,采用位表的块级持续数据容灾系统
张兆玉先生书法作品展于2002年3月16日在合肥亚明艺术馆开幕.因有特事,未能如约.当日一大早便从江城芜湖驱车赶往,尽管仍未赶上开幕式,但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自然能想像到其
期刊
神经坏死病毒(Nervous necrosis virus)是导致多种海水鱼类神经性病害的致病原.发病及死亡的石斑鱼除了表现神经异常症状外,无明显的临床病症,体表及内脏组织也未发现明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