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的理论视角观察国家安危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xh12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解读国际体系中民族国家所面临的安全威胁是国际关系学科自成立以来的主要使命。传统的现实主义等理论学派对国际社会“无政府状态”的界定、对“国家理性”的假设,以及对“国家利益”概念的提炼,一度构建了高度简约、解释力很强的国际政治科学。然而,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把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等问题摆在国家议题的中心位置,金融危机、恐怖主义、环境污染、能源短缺、国际互联网信息安全等非军事性问题日益突出,以国家间军事威胁为研究重心的“传统安全”理论在解释范围和解释力方面遭遇重大挑战,这种挑战迄今为止未能在理论上得到很好解决。
  9.11事件后迅速流行起来的“非传统安全”理论,质疑以国家行为体为中心、以军事、政治、外交为主要内容的传统国家安全观念,它更为强调诸如联合国、世贸组织、非政府组织、跨国公司、跨国犯罪集团、国际恐怖组织等非国家行为体的角色作用,更为注重文化、宗教、信息、能源、金融、粮食、环境等社会领域的安全问题。但因其自身概念体系模糊、研究议题泛化等缺陷而又备受学界的诟病,实际上也难以准确标定国家安危的整体状态。
  为弥补传统安全理论在解释范围方面的不足和非传统安全理论在理论化方面的缺陷,学界开始思考国家安全理论建构的新路径,由世界知识出版社新近出版、中国国际战略学会姜维清研究员完成的《交织:国家安全的第三种威胁》一书,正是当下国家安全理论探索的一次有益嘗试。姜维清博士在多元化的安全现象和抽象的理论体系之间寻找一个理想的平衡点,力图用“交织”概念完成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两大理论板块的调整及拼合。
  《交织》一书分为四个部分。卷首语、第一、第二章主要介绍当前国家安全的复杂性和现有安全理论的局限性;第三、第四章全面论述了“交织型”安全问题,包括其构成方式、内在特性和外在表征,从而系统阐明了既不同于传统安全威胁、也不同于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所谓“国家安全第三种威胁”问题;第五章是案例分析,作者以信息安全和核安全为案例,检验证明了自己提出的“交织”安全理论;在第六章,作者倡导对国家安全研究进行理论视角的转换,即“从国家安全的要素研究转向国家安全的要素关系研究”。
  《交织》一书最大的理论贡献,在于揭示国家安全威胁不仅体现在“传统安全威胁”、“非传统安全威胁”两类具体问题上,还体现在各种问题所形成的结构关系上。如“传统安全问题”与“非传统安全问题”二者既然同处国家安全的整体之中,就必然存在着总体平衡和特殊组合的问题,以及相互引发、相互转化、互为表里等内在关联性问题。
  其次,《交织》体现了一定的理论勇气。它明确指出了传统安全理论与非传统安全理论的研究盲点,直面正视了当前国家安全现实中大量存在的“灰色”问题或称“模糊”问题,即国家行为体在金融、文化、互联网信息、能源、环境等所谓“低级政治领域”的安全行为问题,及非国家行为体在军事、意识形态、外交等“高级政治领域”的安全行为问题,前者如西方情报机构暗中操作艺术流派、艺术家的可能性,后者如国际恐怖组织深度介入国家间对抗的可能性。书中着力描述了这样一幅图景:数以万计的身着军装的“网军”、不计其数的各种利益集团的情报人员、传统意义上的“黑客”在国际互联网空间鱼龙混杂,其身份、目的、行为交叉重叠、错综复杂,模糊了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性质分野,也打破了问题的“国内”、“国外”界限。对此安全现象的描述最为具体、形象从而有力地支撑了“交织”这一核心概念。
  当然,本书也存在一些缺憾。一是作者借用现有的安全概念体系来界定“交织”安全,实属无奈之举。由于“传统安全”、“非传统安全”等概念本身具有相当程度的模糊性,“交织型”安全的概念自然也受到影响并存在局限。
  然而,瑕不掩瑜。除其理论贡献之外,本书视野开阔,文风高雅,语言生动而不失严谨,兼具学术研究和通用读物的特征,是值得所有关心国家安全问题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学生及普通大众一阅的优秀著作。
其他文献
明年1月台湾地区领导人和“立委”合并举行的“二合一”“大选”,是当下台湾政局发展演变的主线。国民党和民进党从政策论述、组织强化、候选人形象塑造等诸方面展开对垒。从目前民调看,寻求连任的马英九略微领先民进党主席兼候选人蔡英文,双方总体实力基本相当,选情呈现紧绷的胶着态势,影响选举结果的因素仍在发酵。而马英九在选举期间抛出两岸签署“和平协议”的议题,使选情陡增变数。    是选举考量还是战略布局  汪
5月12日~14日,俄美两国就收养问题在莫斯科举行第二次会谈。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儿童权利问题全权代表阿斯塔霍夫表示,双方有望在两个月内签署有关收养协议。新协议将更加严格规范负责收养业务的中介机构的资质;美国有关机构还将加强对收养家庭的监管,以避免“弃养事件”再次发生。    一个小男孩的万里苦旅    4月8日,当阿尔乔姆萨韦利耶夫瘦弱的身影独自出现在莫斯科机场之前,世界上没有几个人知道这个七岁
北极事务关乎中国自然、经济和社会等诸多方面,关乎中国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中国需要更多了解北极气候变化,了解此类变化对中国的影响。    各位同事们:  很高兴借此机会,向你们介绍中国与北极的关系、中国对北极国际法制度和北极合作的看法。  首先,我介绍一下中国与北极的关系,以及中国在北极的活动。  北极在我们人类所居住的蓝色星球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北极的自然环境变化对全人类生存环境有重大
作为最接近南海的“黄金贸易通道”,海南的发展前景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外游客和投资者,一时间掀起一股“海南热”。这一原本是中国自己的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战略规划,也是造福于地区乃至世界的好事,却引起诸多国际媒体的关注,甚至导致外交风波。    建“国际旅游岛”引发热议    2010年1月4日,中国政府公布了《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强调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开放开发西沙旅游,有
1930年11月22日,英属印度的噶伦堡,西藏著名商号邦达昌的一支商队向北进发,队伍中有两个特殊“旅客”,老者骑在骡子上,中年人骑着一匹马,他们行进着看起来和普通的商帮成员没有多少差别,沿途也没有人注意他们。26日,商队进入中国西藏的亚东境内,两人相互对视,眼神中流露出无限的欣喜。两天后,老者在病榻上向中年人详细交待了自己的使命,让他一定要到达拉萨,不辜负中央政府的重托……那位老者就是清末民初驻藏
春节过后,东南沿海一些城市又传闹“民工荒”。有媒体称,许多企业自动提高工资,但还是找不到足够的工人。事实上,近年来频频上演的“民工荒”,只不过是“廉价劳动力荒”,并不意味着中国真的缺少劳动力,而仅仅是过低的工资对农民工的吸引力越来越小了。很多迹象表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廉价民工时代”维持不了多久。  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与社会财富之所以能够长期、稳定、快速地增长,庞大而廉价的“农民工”群体
旧式外交的绝望终结    一位晚清外交大臣之死  1902年2月20日,俄国圣彼得堡。清朝驻俄公使馆里,一位面容憔悴、饱经沧桑的老人合上了双眼,问心无愧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他就是清朝驻俄公使杨儒。  两年前的1900年,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年。这年,八国联军长驱直入北京,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同年,早就觊觎中国东三省的沙皇俄国,趁机派十几万大军抢占东北,并诱使盛京将军增祺签订条约,
中国海洋,在2011年又度过了一个不平静之年。从北到南,海洋形势愈加复杂多变。  黄海局势相对平静。中国与朝鲜在稳步推进海上共同开发;中国与韩国就通过谈判协商解决海域划界问题达成共识。但在平静的背后,整个黄海地区连同朝鲜半岛的战略格局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美日韩三国利用2010年发生的“天安”号事件、延坪岛炮击事件,以所谓“朝鲜威胁”为冠冕堂皇的理由,在黄海和朝鲜半岛周边海域频繁举行大规模的联合军演
提起冷战,人们很容易首先想到那些外交事件、战争危机以及冷战中的“热战”。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外交迎研究通常都是在“国际”层面上看待冷战,视之为敌对双方在战略和政策上的斗法争胜,主要内容是领导人和宵员对对方的政策行为做出反应的、往还互动的决策活动。但是,冷战的政策和战略本身不只是面向外部事态,还有其面向“国内”的方面和层面。冷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参与国的国内制度和结构,同时其进程和后果也受到国内
美国舆论一度将“中国制造”有意刻画为低值、廉价甚至是“假冒伪劣”的代名词;“美国制造”则是金字招牌,是“高精尖”的代名词,是“梦幻”的再现。然而,金融危机充分显示,美国不仅能制造世界顶级的“大规模核子杀伤武器”,也能制造“大规模金融杀伤武器”。透视美国金融危机,再联系国际石油、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危机,不难做出结论,美国是道地的国际金融动荡的制造者,“美国制造”的神话正在破灭。    “美国制造”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