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严谨思维的培养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llTang00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科学是严谨的,严谨性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核心环节,发展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是中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逐步培养学生概念清楚、言必有据、思维缜密、思路清晰的良好习惯。
  一、概念准确
  数学中的每一个名词、术语、公式、法则都有精确的含义,学生能否确切地理解以及理解的程度是学生思维严谨性培养的基础。因此,应该要求学生掌握精确的数学语言。
  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采取集中训练的方式,使学生的数学语言日趋精确化。例如,结合列代数式、列方程的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变式教学,集中训练学生进行语言与常用符号、数学式子的相互翻译,使学生能够准确地建立数学语言与数学符号、数学式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同时,教师还必须结合教材对数学语言的精确化作典型的分析或诱导。例如,为了让学生弄清“-22”与“(-2)2”的差异,可以先要求学生会将“-22”念成“2的平方的相反数”,将“(-2)2”念成“负2的平方”。再问学生二者的运算结果是什么?有何差异?用这样对比的方法,使学生灵活运用数学语言,准确判断二者的差异。又如,在建立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对应关系时,应当使学生区分“每一个有理数对应数轴上唯一的一个点”与“数轴上的每一个点对应唯一的一个有理数”这两个命题的不同含义,并经过分析明确其对与错。当然,要培养学生语言的精确性,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既要精练又要准确,既要规范又要适应学生的水平。
  二、言必有据
  言必有据是学生数学思维严谨性培养的核心,在一般解题过程中,除证明的论证要步步有据、符合逻辑外,就是计算题、作图题的求解过程中都包含着推理,都要强调每一步推理的充分依据。计算过程中,算理是算法的依据,在算理的指导下解题,学生才能真正理解算法。灵活运用算理,算法才能熟练自如、得心应手。画图也要有根据,教学中要恰当处理画法程序与画理之间的关系,还要特别处理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不能把任意三角形画成特殊的等腰三角形,也不能把平行四边形画成矩形或菱形。
  数学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言必有据,有时可以借助于直观或猜想去探寻所需的根据。例如,要证明两个角或两条线段相等,可以从图形出发,利用直观试证与它们相关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当然,这种直观性只是入门的向导,只能起到一种启示作用,不能作为根据。同样,解题中的猜想也只能起到启示的作用,只有猜想得到证明以后,才能作为进一步推理的根据。因此,言必有据并不排斥直观与猜想。强调思维的严谨性时,应允许直观与猜想,并力求以充分的论据将它变为现实,从而辩证地处理好推理有据与直观猜想的关系。例如,要解答问题:如图,在Rt△ABC内有边长分别为a,b,c的三个正方形。求证:b=a+c。
  可以这样分析:如图,欲证结论成立单凭直观很难找出证明途径,而三个正方形的边之间也无法得到证明。但从图中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出并猜测:a,b,c关系能否通过图中三角形建立起联系呢?由此猜想,通过三角形相似进行试证,显然图中正方形分割得到的三角形都相似,从中选择一对含有a,b,c三角形证明相似,从而实现猜想,通过相似证明了本题结论。
  培养学生言必有据,应加强代数教学中的说理、论证因素,类似代数式的恒等证明从七年级开始就可以渗入。例如:
  已知 求证:a2+b2+c2=(a+b+c)2
  引导学生观察所证等式的左右两边的关系,不难看出右边的展开式中含有式子a2+b2+c2,故将展开并整理得:2ab-2ac-2bc=0;联想已知条件,发现将所得结果两边除以2abc,可得 ,即 。把整个过程逆推回去即是证明过程。
  三、思考缜密
  考虑问题要全面、周密而不重不漏。为了培养学生思考缜密的良好思维品质,在教学中必须潜移默化地进行训练,既要正面强调,又要反面烘托。结合典型教材、典型例题的教学,进行细致的剖析和逐步深入的训练,这是提高学生思考缜密的必要途径。例如:解方程32x-1=2x+1。这是一个含绝对值的方程,首先引导学生联想绝对值的概念和解这类方程的一般途径,然后提出去掉绝对值符号,进行分类讨论。即分为当2x+1≥0和2x+1<0两种情况,化简方程,从而求解。最后,还可以问学生:这一带方程并不是一元二次方程,它为什么有两个根呢?
  象这样涉及分情况讨论的问题,在数学中还有不少,如对含文字系数的方程、不等式的解的讨论、特殊图形、图形的相似等。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题材,不失时机地正面训练学生思考的缜密性。同时,反面的烘托也应适当进行,主要是让学生从反面中纠正错误,提高思考的缜密性。例如,在适当时机,给出一个错误的解题如下:
  解关于x的方程:2m-(m+n)x=(m-n)x
  解:整理方程得:2mx=2m
  系数化为1得:x=1
  要求学生分析以上的解题过程,识别谬误,指出漏洞,这对于学生思考问题是否缜密是一个很好的考验。
  四、思路清晰
  分析考虑问题时,要求层次清楚、步骤明确、程序分明。作为教师首先要对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都要做到纲目清楚、组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在讲解中有理有据、程序分明;在解题中有章有法、步骤明确。例如:分解因式。
  教学中可以在分析题目特点的基础上,把这一问题归结为以下程序来解决:确定系数的最大公约数为2;找出各项公有的字母a,b;找出各项公有字母的最低次幂a,b2;确定各项的最高公因式2ab2;用每一项除以最高公因式所得商的代数和作为另一个因式,由此得出:4a3b2-6ab3c=2ab2(2a2-3bc)。
  只有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根据基本程序解题,才能保证解题过程的思路清晰、有条不紊、避免差错。特别是在证明题的论证过程中,要做到层次分明、思路清晰的关键就是引导和教会学生进行证明前的分析,找出证题途径。
  如图所示,BD是圆O的直径,弦AC⊥BD,垂足是E,BA和CD的延长线交于点P。
  求证:(1)AB=BC;(2)CD·PC=PA·AB。
  分析:(1)由垂直于弦的直径必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故AE=EC,AD=CD,AB=BC,故AB=BC,AD=CD。
  (2)欲证明CD·PC=PA·AB须证 为此要构造两相似三角形,分母上的两线段可构成△PAC,但分子上的两条线段无法构成三角形,故采用等量代换法,AB=BC,可将AB用BC代换得 ,分子上的两线段构成Rt△BCD,与钝角△PAC不相似。再由CD=AD,可用AD代换CD,得 可得△PDA∽△PBC,于是两次应用等量代换,便构成两相似三角形,使结论得证。
  当然,学生思维严谨性的培养还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程度。因此,教学安排上要有适当的梯度,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应便于学生接受,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培养学生对数学思维的适应兴趣,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而因材施教。
其他文献
本文选择元素周期表中三种相近的过渡金属离子(Ni2+、Cu2+和Pd2+)与双胍形成配合物。Ni2+(3d8)与Cu2+(3d9)在同一周期,d电子数相差一个;Ni2+(3d8)与Pd2+(4d8)在不同的周期,位于
一、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发展现状分析及素质教育的意义  (一)我国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现如今我国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主要问题就是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教师需要改变教学方法,激起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学生的思维活跃,他们的思维能力正处于一生中最高的时期,如果能够得到优秀的数学教师的带领,他们的思维能力将得到大幅度的提升,道德塑造也将达到一个完整的水平,为以后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也就是说中学
Strobilurins杀菌剂是人们以天然产物strobilurinA,oudemansinA和myxothiazolA为先导体设计合成出的一类新型高效、广谱和安全性高的杀菌剂,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线粒体细胞色
采用水热合成法、室温固相法以及液相自组装合成法合成了6种含有氮和羧酸类配体与金属的配合物,培养了配合物的单晶,并通过滴定分析、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以及热分析等方法对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表征。本论文的主要工作有:(1)以吡啶-2-甲酸、吡啶-2,6-二甲酸为配体,用室温固相合成法与醋酸铜、氯化钴反应,然后在溶液培养得到了3种配合物的单晶:[Co(pic)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