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四处”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w09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提问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物理教师恰当地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巧妙运用不同的课堂提问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这样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开阔学生思路,增进师生感情,实现个性发展。课堂提问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所提问题的质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优选问点,问在知识关键处
  教师设置问题要依据教学目标,要为突破重、难点服务。例如:在讲解“压强”一节中“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一问题时,在演示实验中,先让学生观察两块砖与一块砖压在海绵上的作用效果有什么不同,而后提出问题:“两块砖和一块砖对海绵的压力大小如何?两种情况下海绵的受力面积如何?”当演示一块砖平放在海绵上与立放在海绵上的作用效果时,又问:“两种情况下海绵受到的压力大小如何?海绵的受力面积又如何?”通过这样的提问,学生最终明白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与压力的大小有关,还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这样一来,就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掌握尺度,问在难易适中处
  课堂教学要掌握提问的尺度,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例如:在教学大气压强的知识时,可以用玻璃杯、水、纸片做实验。按照常规认识,玻璃杯盛满水,盖上纸片,将杯口倒过来时,纸片会掉下来,但结果却出乎意料,纸片并没有下落。教师提出问题:“纸片为什么没有下落,是受什么力作用呢?”从而引入课题,使学生在好奇的心理驱使下,激起探究的兴趣,迫切地要寻找问题的答案,从而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教师要注意问答的节奏,否则学生还没有完全考虑好,教师就要求学生回答,结果学生根本不敢举手回答,就算被老师强行叫起,也只是吞吞吐吐,甚至根本就不知道。最终老师一着急,自己就说出来了,往往自问自答,导致变相的“满堂灌”,也就失去了课堂提问的意义了。
  三、选准时机,问在教学恰当处
  选准时机,对课堂提问很重要。时机选得准能事半功倍。在课堂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设问内容要难度适宜,使问题贴近学生实际,由易到难,层层推进,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在提问时,应抓住物理学科的特点,或借助有趣的实验,或结合奇妙的自然现象,或利用生动幽默的语言,让学生对所提的问题产生欲罢不能的兴奋感。例如:在问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是否有关系时,教师就可以取一个鸡蛋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学生发现鸡蛋沉入杯底。然后向烧杯中加盐,学生会观察到沉底的鸡蛋又浮上来了。这时教师问学生:“为什么鸡蛋会浮上来呢?”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使学生明白了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关系密切的道理。
  四、分层教学,问在学生所需处
  初中生阅历浅,逻辑思维能力不强,还属于经验型,这就要求教师适时给予點拨。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要回答一个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学生必须经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思维过程。因此,在设计问题时,应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各个击破。例如:在学习“浮力”时,物体的浮沉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教师通过实验,进行以下提问:“为什么木块会浮在水面,而铁块却沉入水中?”学生会回答:“铁块比较重。”教师把质量相等的铁块和木块放入水中,请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并思考回答。这个问题有难度,有一部分学生会回答:“铁块的密度比较大。”教师将拧成团的铁罐和空心铁罐放入水中,拧成团的沉底,而空心的浮于水面。此时教师提问:“它们谁重谁轻?密度谁大谁小?为什么结果不一样?”通过以上课堂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欲望,这种难易适中、循序渐进的提问设计,为学生积极思维创造条件,使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效果十分明显。
  总而言之,提问是一门学问。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让学生的潜能在课堂上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教师要针对学生特点,努力做到“善问”“巧问”,有效启发学生答得全,答得妙,答出物理殿堂的无穷奥妙。◆(作者单位:江西省新干县第四中学)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是关于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在“学以致用”的理念下,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重视课文中长文本的精准表达,让学生感知文本语言的精妙之处,应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当下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指导浮于表面,从而错失了许多教学的契机。这就需要教师设置有层次的教学流程,重视对词语的剖析,不断推动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在此,笔者以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
期刊
中学阶段至今没有开发出独立、系统的写作教材.而现行的语文教材以阅读教学为主,大部分中学教师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分割开来,重读轻写,精读疏写,导致作文教学低效.于漪老师
转眼一个学期过去,很快就要放暑假了,这是一个盛产回流儿童的季节——我国大中城市的一些中小学校里,又有不少孩子要回到他们的家乡,从此成为回流儿童。我大儿子班里一共30多人,其中就有8名户籍在农村的同学去年在上海读完六年级就回老家上初中去了。  所谓“回流儿童”,就是有城市流动经历,至少有过一次跟随父母在城市生活或求学的经历,但由于各种原因又返回家乡的儿童。这部分儿童与“留守儿童”相比,由于有与父母在
期刊
温儒敏教授在解说统编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等问题时,有过这样的阐述:要在教材中体现自主性学习;语文课注重往课外阅读延伸、往语文生活延伸;课外阅读纳入教材
期刊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而初中语文课堂是中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主阵地之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时代又赋予语文新的要求,即在学生获得语文
历史是初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学生借以获得历史信息,从而理解历史,爱上历史,在日积月累中收获更多的历史知识。历史理解力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表现。初中历史教学的一大任务就是让学生对历史问题及其价值意义有一个初步的理解。理解力是学生学习历史的逻辑起点,也是历史教学的最终指向。历史教学就是帮助学生提高历史理解力的活动。增进学生的历史理解力不仅有助于打造高效的课堂,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一、初中
期刊
生活中,根雕艺术家们总是能根据树根的形状、颜色等特性,顺势而为,妙“手”生花,创造出艺术作品.新时代的教师要学习他们的这种精神,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的状况和特点,善于发现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唯有发展学科核心素养,以不变应万变,才能从容应对未来的发展。我们要认真研读、准确把握统编语文教材的“灵魂”,围绕主题,引线串珠,循序渐进,逐一落实各语文要素。相应的课堂教学策略有很多,笔者认为最有效的是以下三条。  一、回归整体策略  传统的教学过于关注知识“点”,这样“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施教使学生获得的知识碎片化。学生长期接受碎片化信息,容易养成
期刊
绘本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给人精致细腻的艺术感受,绘本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笔者对绘本阅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有一定研究,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希望能通过阅读绘本校本课程,改善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让学生爱上绘本、爱上阅读、爱上语文,打造“处处是语文,时时是语文”的学习观念。  一、绘本阅读校本课程的开发意义  语文的学习不应该局限于课堂,课外阅读也是拓展语文学习的良好途径。绘本阅读能充实语文课堂
期刊
数学研究的对象是图形与数量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数与形的结合是二者关系的直观体现.数形结合的方法对于中学生的数学思维有重要的培养和锻炼价值,如使推理过程缜密,指明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