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侨\救援:汇聚民族力量 彰显大国形象

来源 :华人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mily83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以来,不断地天灾人祸使海外同胞与祖国的心紧紧联系在一起。从埃及动乱到新西兰地震、再到利比亚内乱的爆发,面对这些突发的事件,海外同胞没有慌,而是凝聚在一起,互帮互助,共同面对;中国政府有条不紊,第一时间收集信息、部署海外营救方案,积极调配各方力量,尽最大的努力保证海外侨胞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其他文献
她穿着褐色毛衣,藏青色百折裙,尖头高跟靴去赴约。这时候她其实是有些落泊的,父亲于一个月前离开人世,好友珍在一次事故中丧生,刚刚开始一份工作,杂乱的人际关系,沉重的心伤,一切都未适应过来。欢喜楼的主人极力邀请她参加晚上的沙龙,他是电台的DJ,她几天去当了他两期节目的嘉宾,他说有许多人喜欢她写的文章,就去了。  她坐在红色车子里,凭着脑子里的印象指挥着司机左转右转驶过一条条陌生的水泥路,在一个巷子里绯
期刊
“这是什么?”小女孩天真无邪的声音,好奇的疑问。  “蛋糕。”男孩温柔的回答,白衬衣袖子上别着的白底三条红杠的标志在阳光下安静地闪光,看起来好明亮。  “好吃吗?”  这一次男孩没有回答,只是将蛋糕掰下了一点,微笑着,送入女孩口中。  那种甜蜜的松软,奶油在口中融化时轻轻的温柔,是女孩尝过最美好的滋味,因为那是她第一次吃到蛋糕。  这是五岁时的一段记忆,没有人会相信,我依然还记得。那种感觉一直无法
期刊
1.    马芳引经据典,她说,无怨不成夫妻。  我一门心思对付着一大捆薯条,一边听她悉数刘东亮的种种优良品德。  和刘东亮做恋人有五六年了,期间我们战火不断硝烟弥漫,互相说分手,说永远不见面,说你去死吧!当然我们还是完好无缺的活在这个乱哄哄的城市。  马芳说我十年如一日般没有丝毫长进,她说我是只章鱼,看上去张牙舞爪嚣张得很,本质是个软骨头。  这一点我认同。我总是轻而易举就怒火熊熊,可是我的怒火
期刊
七色花    她问我:你相信世界上有七色花么?  我说:什么七色花?  她说:就是小时候看过的童话,一个姑娘去买面包圈,但是被狗吃掉了,于是她很伤心。这个时候她遇见了一位老妇人,给了她一朵七色花,赤橙黄绿青蓝紫,每一朵花瓣能够满足一个愿望。  我说:哦,我记得了。那是个很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最后那个小姑娘救了一个瘸腿的小男孩。  她有些哀怨地说:她浪费了那些愿望,如果是我的话,会更能派上用场的。  
期刊
你最大的错误,就是  遇见了身不由己的我    卷一    我姓陆,以前人称二郡主,现在则是陆妃娘娘。至于我的闺名,我想即使是我的丈夫,当今中渚之君承凤帝,也不会记得的吧。  人们都只记得我姓陆。  即使是我自己,也要很久很久才会想起我的名字。陆王府我这一辈的女子行华,我的名字是蓉华。  陆蓉华。  一世荣华。    卷二    我自然算是享尽荣华的。  哪个女子有我这等好命呢?  我的父亲,开国
期刊
范可钦。二十九岁。所谓生活,只是每天公司、家里简单反复的来回。对爱情感到疲倦了,没有爱上谁,也不想被谁爱上。    我是一个业内颇有口碑的家居设计师。这直接保证了我的衣食无虞,还可以讲究一`点点品味,享受一点点奢侈。  无可否认,在现代商业社会,经济是一个男人受欢迎的重要条件之一。何况我还并不难看,甚至有三分之二见过我的人,说过我英俊。所以,我曾经有过无数段爱情。具体的数字,十六次还是二十次,我从
期刊
从2006年取消农业税、到2008年秋九年制义务教育免费,我国政府正一步步减轻人民负担,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如今,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也将正式走向免费时代,为我国文化和社会文明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期刊
2006年1月1日,农业税这项“千年古制”的最终废除,不得不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壮举,而如今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也将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这一惠及13亿中国人的举措意义并不亚于农业税的废除。如果说农业税的废除是改革开放成果的体现,那美术馆等公共设施的免费开放可以称得上是文化上的“改革开放”。    文化大发展 大繁荣的体现    从古代秦朝的焚书坑儒到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期刊
某年。某地。某些人。  我三十二岁。唯一的一次心醉神迷是在看《布拉格之恋》的开头片断,那个男医师对女同事说,我数一二三,脱下你的衣服……  我脱下了白袍,和疲惫的同事互道晚安。我的搭档,女子居多,大半还是美丽的,可惜无魅力。如同我,无懈可击的体格五官并不能令我成为一个看起来迷人的男人,至少我不可能对任何一个美丽的伙伴说,一二三,请脱下你的衣服,如果我海着胆子那样说了,下场一定是被客气问候“你今天是
期刊
3月1日下午12点51分(北京时间上午7点51分),新西兰举国默哀两分钟,沉痛悼念遇难民众。又一场无情地震,震碎了万千家庭的心!  2月25日中午,中国救援队抵达克莱斯特彻奇展开救援工作。3月1日,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公布的名单显示,在克赖斯特彻奇地震中失踪的中国公民为24人。    华人地震救援小组成立    地震发生后,新西兰当地华人社团迅速发起互助行动。  基督城内,华人开设的众多便利店和中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