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初探

来源 :基础医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ai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针对其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初步探索出包含病理学虚拟图库、虚拟仿真实验和虚拟综合性实验3个模块的病理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方案以及该虚拟教学平台的应用效果,为响应教育部一流本科课程的双万计划,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项目相融合,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和水平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调神针刺法在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8例患者随机分为调神针刺组、常规针刺组、盐酸氟桂利嗪组,每组36例,治疗组为调神针刺法+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模拟剂组,对照1组为常规针刺法+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模拟剂组,对照2组安慰针刺法+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组.通过头痛视觉模拟量表(VAS)及偏头痛患者失能评价量表(MIDAS)作为评价指标,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 三组患者在治疗前的VAS、MIDA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治疗8周、随访1月,治疗组的VAS、M
目的 观察祛瘀生新法在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中对髋关节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收诊的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80例,完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仙灵骨葆胶囊治疗,治疗组采用祛瘀生新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髋关节功能评分、疼痛评分、活动度优良率指标.结果 治疗结束后,治疗组髋关节功能评分、活动度优良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治疗中,以祛瘀生新为治法,在有效改善患者髋
药物毒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强的课程,在临床药学本科生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在药学生中开展药物毒理学这门课程,随后出现了许多关于药物毒理学教学改革的模式,其目的为了让药学生在有限的学时中掌握药物毒理学知识.文章基于学生视角,结合课堂多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性,为药物毒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与传统的医学专业相比,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生物化学课程具有学时少、与专业课联系不明显、学生不够重视等特点.面对这些特点和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认真分析,积极实践,获得了一些经验,并总结出五个方面的应对措施.这些措施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并有助于为在非传统医学专业更好地开展生物化学等医学基础课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整合式教学是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充分发挥医学实验课的优势,将基础医学中的形态与机能实验相结合建设基础医学整合实验,模拟疾病诊疗的全过程,观察在疾病过程中功能代谢、生化指标、组织切片的变化,整合医学相关课程内容,是医学生早期感知、认识临床疾病较理想的情景,是早期培养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与临床思维模式的有效途径.
天然药物化学是整合药学教学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文章总结了天然药物化学在整合药学教学体系中的课程设计、案例与基础知识相融合的理论授课、实验技能培养、翻转课堂与基础知识考试相结合的课程考核等多层次的教学改革.
课程质量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人体代谢与疾病是广西医科大学一门重要的教学改革课程,它将物质代谢的基础知识与临床应用有机融合.文章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对PBL+LBL教学模式引入课程的重要性、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实施方案、考核方式及反馈、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进行了深入探讨,为高等医学院校基础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局部解剖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在实验教学中,吸取既往教学经验,依托广东医科大学虚拟仿真平台,引进实物标本数字化系统和高清数字解剖互动教学系统,虚实结合,同时应用TBL教学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知识记忆,增强合作精神,提高操作水平,避免标本浪费,使教师容易教,学生容易学.不断探索虚实结合与多种教学方法相融合的教学模式是提高局部解剖学教学质量的主要方向之一.
苏州大学药学院近来成功实施了整合药学课程体系教学改革并初显成效.药物化学是整合药学体系中的关键课程之一,是培养具备创新药物研发思维和研发能力的专业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呼吸系统药物化学整合教学为例,主要从总体设计、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翻转课堂四个层次介绍了基于系统疾病的整合药学课程体系中的药物化学教学探索.
文章从课程构建、教学模式、考核评价和课程反馈等方面梳理首都医科大学正常人体形态学微观实验线上教学的经验和不足,探讨适合该学科的线上教学长效机制,为深化医学本科生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