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地区“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成长环境的比较分析

来源 :中国集体经济·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ak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农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镇务工,“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这两个相对复杂又不断转化的群体逐渐出现并引发系列社会问题。文章试图探讨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的问题,并以AHP分析以对农村儿童成长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转“留”为“流”的措施。
  关键词:留守儿童;流动儿童;转“留”为“流”;AHP分析法
  
  少年儿童是一国之脉、是一国之源、一国之雏鹰、一国之奇葩。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涌入城市的农民工的部队不断壮大,“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这两个相对复杂又不断转化的群体,受人口流动影响,伴随着流动人口的产生而产生。这是我国农村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的社会问题。
  一、流动儿童
  (一)流动儿童的日常生活
  在南京市区,流动儿童的住房条件58%的流动家庭租用住房,7.6%借房,在南京已购房的家庭仅占9%。这表明在住房条件上,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有较大差距。
  (二)流动儿童的学习状况——边缘化的学校教育
  流动儿童的教育状况关系到流动儿童未来的发展,而据调查流动儿童所接受的学校教育有着严重的边缘化倾向。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农民工子弟学校大多办学条件差,存在安全隐患,教学质量低,不符合国家办学标准。我们调查发现,81.1%的农民工家庭仍然会选择流动人口子弟学校。这显然不利于流动儿童的成长。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应由户籍所在地政府负责;而教育部等部门制定的《意见》规定,要以流入地公办中小学为主解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要求流入地政府加强扶持和管理简易农民工子女学校。这种根本原则性的矛盾导致流入地政府“躲开”了为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买单”。以“户籍人口”为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依据,意味着随着流动儿童的流动,政府的财政投入留在了户籍所在地,而流入地政府并不能得到中央相应的教育经费投入,这种拨款方式使流动儿童成为义务教育的灰色地带,造成流入地政府的权责不对等。
  (三)流动儿童的内心世界
  周围环境对流动儿童的影响,尤其是对其内心世界的冲击,是不言而喻的。社会的排斥在流动儿童内心产生的强烈体验。这些排斥可以说来自学生、教师、家长、社会各个方面。有些流动儿童的表现令人赞赏,除了极少数存在暴富、投机心理外,他们清楚只有读书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庆幸的是,80%的流动儿童并不担心城里人的歧视,表示没有“乡下人”之类的心理负担。
  二、留守儿童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是农业人口大县,全县共有人口1196000人,其中农村劳动力总数477144人,可供转移的农村劳动力达到了75414人,可供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30240人,其中徐庄镇农村劳动力总人数28453人,可供转移为9070人,可供输出为3834人,其三个指标在全县20个镇中排名首位。因此徐庄镇在苏北经济发展和人口结构方面具有代表性(数据来源:铜山县统计信息网)。
  (一)留守儿童受教育情况
  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情况关系到留守儿童的生存和发展。因此,笔者重点对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做了相关调查。
  1、学校教育。铜山县教育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平均16名学生就有一位老师,江苏省普通小学师生比为14.92,全国普通小学师生比为19.17(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2006年各地区各级普通学校师生比》),从比例上看,该地区老师与学生结构比较合理,老师有足够的精力照顾学生。受访的老师认为,当地老师对学生都比较负责,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不能够做绝对的否定,因为存在一部分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非常优异,这取决于学生自身的控制力以及家长的监护得当。
  2、家庭教育。通过家庭教育的分析可以看出,两类留守儿童在得到家长的指导比例上存在差异。得到父母更多指导的学生更愿意留在农村,相反,则更愿意随父母入城。从整体上看,留守儿童在学习方面主要依靠老师指导,父母的指导仍然偏少。留守儿童的学习得不到父母的指导和足够的监督是其成绩有别于一般儿童的主要原因。
  (二)留守儿童的心理情况
  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受环境的影响,不易分析,笔者主要从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角度分析留守儿童的心里情况,主要有以下两点:
  1、家长呵护。家长出外打工而缺乏对儿童的监护和教育,对其心理会造成多方面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单亲监护家庭中孩子的性别角色社会化较容易受影响;父母出外打工对儿童的人际交往造成影响;孤独感。留守儿童由于很少能与父母面对面交流,其孤独感与一般儿童有明显差异。
  2、同伴关系。同伴关系在儿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利于儿童社会价值的获得、社会能力的培养、学业的顺利完成以及认知和人格的健康发展。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是非常重视朋友关系的,这是因为积极健康的同伴关系可以帮助减少儿童的孤独感,提供娱乐、减轻压力。但我们不能忽视消极的同伴关系在儿童发展社会能力过程中会使儿童产生诸如焦虑、孤独、忧郁、沮丧等一系列问题。留守儿童缺乏选择辨别能力,监护人如果没有发挥为孩子选择良性同伴的作用,就容易导致儿童的社会能力发生扭曲。
  三、对策探讨
  转“留”为“流”。在这个模型下,复杂问题被分解为元素的组成部分。这些元素又按其属性及关系形成若干层次。上一层次的元素作为准则对下一层次有关元素起支配作用。这些层次可以分为三类:
  最高层:这一层次中只有一个元素,一般它是分析问题的预定目标或理想结果,因此也称为目标层。
  中间层:这一层次中包含了为实现目标所涉及的中间环节,它可以由若干个层次组成,包括所需考虑的准则、子准则,因此也称为准则层。
  最底层:这一层包括了为实现目标可供选择的各种措施、决策方案等,也称为措施层或方案层。根据上述资料,我们构造如下选择的层次结构,如图1所示。
  第一,家长选择的层次分析(2008年暑期实践已有成果节选)。措施层是家长的选择,让孩子留守还是流动。按九标度法设计调查表,统计调查430位留守儿童监护人与220位流动儿童家长,从而得出每位家长对上述指标的两两比较结果,比如每次取两个因子xi和xj,以aij表示xi和xj对Z的影响大小之比,最后按几何平均数()计算平均结果,构造两两比较矩阵。全部比较结果用矩阵A=(aij)n×n表示,称A为Z-X之间的比较矩阵。利用Matlab软件编程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可以看出,所有单排序的C.R.<0.1,认为每个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B层次总排序C1-2→B1:0.21930.7807,C3-4→B2:0.43190.5681,C5-6→B3:0.57900.4210
  A层次总排序:D1=0.3322,D2=0.6678,从总排序的结果看,选择流动儿童(D2)的权重(0.6678)远远大于留守儿童(D1)的权重(0.3322),因此,最终的决策方案是选择流动儿童。
  第二,儿童选择的层次分析(数据来源:09年618经济学社、爱心社暑期实践分队调研分析所得。)。措施层是儿童的选择,孩子是愿意留守还是流动。采用同样的方法分析,全部比较结果用矩阵A=(aij)n×n表示,称A为Z-X之间的比较矩阵。可得特征值=6.2936,特征向量W(0.076, 0.255,0.436,0.149,0.050, 0.033)T且CR=CI/RI<0.1。所以通过一致性检验。同理,我们可以得到师资条件的特征值=2,特征向量W(0.833,0.167)T;家长监督的特征值=2,特征向量W(0.750,0.250)T;关怀的特征值=2,特征向量W(0.333,0.667)T;排斥的特征值=2,特征向量W(0.250,0.750)T;条件特征值=2,特征向量W(0.667,0.333)T;安全条件的特征值=2,特征向量W(0.2,0.8)T。方案D1的组合权重为0.839,方案D2的组合权重为0.522,方案层对目标的组合权向量为(0.839,0.522)T,总排序的结果看,选择流动儿童(D1)的权重(0.839)远远大于留守儿童(D2)的权重(0.522),因此,最终的决策方案是选择流动儿童。
  第三,社会选择的层次分析。措施层是社会的选择,社会的选择是留守还是流动。采用同样的方法分析,全部比较结果用矩阵A=(aij)n×n表示,称A为Z-X之间的比较矩阵。可得特征值=6.4337,特征向量W(0.081,0.235,0.156,0.427,0.034,0.072)T且CR=CI/RI<0.1。所以通过一致性检验。方案D1的组合权重为0.439,方案D2的组合权重为0.566。方案层对目标的组合权向量为(0.439,0.566)T,总排序的结果看,选择流动儿童(D1)的权重(0.439)远远小于留守儿童(D2)的权重(0.566),因此,最终的决策方案是选择留守儿童(此处数据分析由南京审计学院618经济学社实践分队成员范苏清提供)。
  参考文献:
  1、雷万鹏.中国五省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R].2007.
  2、雷万鹏等.从生存阶段向发展阶段转型:中西部六省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调研报告;教育部师范司咨询报告[R].2006.
  3、段成容,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4).
  4、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2002中国城市发展报告[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5、郭永刚.陕西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8.
  6、于海琴.儿童的两种亲密人际关系:亲子依恋与友谊[J].心理科学,2004(2).
  7、温铁军.分三个层次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M].河南教育出版社,2006.
  *本调查报告为南京审计学院经济学院618经济学社、爱心社流动儿童与留守儿童调研小分队集体成果。论文指导老师:裴育,男,南京审计学院经济学院院长、教授;方阳娥,男,南京审计学院经济学院副教授。
  (作者单位:南京审计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金融危机后,由于经济复苏,企业用工短缺的问题有愈演愈烈之势。文章在对浙江省企业用工现状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此次“民工荒”的特点,并从六大方面对浙江省“民工荒”的成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农民工;民工荒;成因    近年来,企业用工短缺的“民工荒”状况已经波及整个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地区,并向中西部地区纵深发展。金融危机后,由于经济复苏,企业用工短缺的问题有愈演愈烈之
期刊
摘要:西部中小城市数字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以四川达州的数字化建设为例,厘清了数字城市的内涵和外延,剖析了西部中小城市数字化建设的瓶颈,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数字城市;数字化建设;策略    一、引言  数字城市是继1998年美国副总统戈尔提出的“数字地球”概念基础之上提出的,是数字地球的具体演绎和体现。数字城市建设是我们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
期刊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养老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障存在严重缺失的问题,影响了我国农村地区的养老保障水平。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要任务。文章以肥东县新农保试点为例,分析了肥东县新农保试点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推动新农保试点工作的完善和顺利开展。  关键词:新农
期刊
摘要:文章通过研究和分析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内涵和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应当遵循的原则,并结合山东德棉股份有限公司建立、完善分权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的实践经验,为我国上市公司如何建立、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序、有效进行提供了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分权制衡    一、引言  我国上市公司中屡见不鲜的违法违规案件,往往与公司的法人的失职失责乃至腐败有关,因此,进一步
期刊
摘要:文章根据中国南方电网超高压输电公司广州局表单化管理实际,重点对如何编制科学的表单体系,如何确保表单应用过程中的刚性,如何发挥员工在表单化管理实施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性提出见解,最后举例说明表单化管理在广州局的成功运用。  关键词:表单化管理;安全生产;过程控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化、自动化、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电力对当今社会的影响日益加深,电力行业安全稳定运行为全社会所关注。电力行业
期刊
摘要: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集体财力载体建设面临更大的发展难度,因此,各级必须重视财力载体的建设。文章通过分析北塘区全区街道、社区集体财力载体经营现状,查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建设集体财力载体的途径,并明确了今后发展财力载体的工作重点。  关键词:发展;财力载体建设;对策    大力发展街道、社区集体财力是北塘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是促进街道、社区经济
期刊
摘要:文章根据北京、上海、重庆三城市相关统计数据分析了重庆与北京、上海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差距,论证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通过重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SWOT分析,研究重庆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优势与机遇、劣势与威胁,最后结合北京、上海的经验提出了发展重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重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SWOT分析    随着知识资源的爆炸性扩张与信息技
期刊
摘要:文章从盈余管理的视角得出利益相关者会计监督机制的完善根本上是需要考虑契约的不完备性问题,并提出增加监督手段的多样性和针对性之于高效的利益相关者会计监督机制的必要性。  关键词:会计监督;盈余管理;会计信息;利益相关者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构造利益相关者会计监督机制是公司治理向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转变必须考虑的问题(王竹泉,2006)。会计监督是
期刊
摘要:酒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中国酒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中国酒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在中国,酒已经成为中国人道德、思想、文化的综合载体。我们要继承发扬中国传统酒文化中重德明礼、尊祖交友、人际和谐、身心和谐、浅饮养身的精华。  关键词:酒;酒文化;社会功能    中国是世界上酿酒最早的国家之一,
期刊
摘要:平等是一项基本的人权,就业歧视是对平等权的蔑视。就业歧视现象在我国比较普遍,为了对受歧视的公民予以救济,建立一个有效的反就业歧视机构是非常有必要的。纵观世界各国,欧盟的反就业歧视最具成效,其中荷兰颇具特色。文章通过对荷兰平等待遇委员会的分析,选择适合我国的经验加以借鉴,帮助构建我国反就业歧视机构。  关键词:平等待遇委员会;我国反就业歧视机构    一、引言  至少从古典自然法学派提出“天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