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文拉法辛缓释片与匹维溴铵联用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疗效、不良反应和对抑郁焦虑评分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开放、平行对照、多中心研究方法,将403例符合入选标准的IBS-D患者分为联用文拉法辛和匹维溴铵的试验组及单用匹维溴铵的对照组.对患者的腹痛和腹泻症状进行评分,根据症状积分变化判定疗效.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对患者情绪进行评分.观察和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定量资料行独立t检验,定性资料行卡方检验,并行意向性治疗原则(ITT)和符合方案集(PP)分析.结果 93.88%(353/376)的IBS-D患者伴抑郁或焦虑状态.试验组患者治疗后1周腹痛和腹泻症状获明显改善,治疗后2周抑郁焦虑状态获明显改善.在PP分析中,试验组的腹痛治疗有效率、腹泻治疗有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74.61%(144/193)、79.79%(154/193)、91.19%(176/193)]均高于对照组[45.36%(83/183)、57.92%(106/183)、68.85%(126/1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3.606、21.059、29.655,P均<0.01).在ITT分析中,试验组的腹痛治疗有效率、腹泻治疗有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9.57%(144/207)、74.40%(154/207)、85.02% (176/207)]均高于对照组[42.35% (83/196)、54.08%(106/196)、64.29%(126/1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0.319、18.148、23.054,P均<0.01).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0.36%(20/193)]高于对照组[1.09%(2/1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652,P<0.01).结论 文拉法辛缓释片与匹维溴铵联用治疗IBS-D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状态和IBS的核心症状,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文拉法辛缓释片加匹维溴铵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摘 要】
:
目的 观察文拉法辛缓释片与匹维溴铵联用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疗效、不良反应和对抑郁焦虑评分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开放、平行对照、多中心研究方法,将403例符合入选标准的IBS-D患者分为联用文拉法辛和匹维溴铵的试验组及单用匹维溴铵的对照组.对患者的腹痛和腹泻症状进行评分,根据症状积分变化判定疗效.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对患者情绪进行评分.观察和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
【出 处】
:
中华消化杂志
【发表日期】
:
2013年33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第21届欧洲消化疾病周(United European Gastroenterology Week,UEGW)会议于2013年10月14日至16日在德国柏林召开,本次会议受到各国学者广泛关注,投稿数创历史新高.世界各地的专家对各领域的最新进展进行报道、讨论和交流,报道内容涉及胃肠疾病、肝脏疾病、肿瘤、内镜等多方面.而IBD无疑是本次会议的焦点,会议就IBD多项主题进行探讨,如IBD患者生物制剂目标
期刊
目的 探讨结肠慢传输型便秘(STC)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状态.方法 选取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的STC患者136例,其中病程1~<6年者55例,6~10年者43例,>10年者38例;结肠传输时间3~<5 d者66例,5~7 d者42例,>7 d者28例;接受结肠次全切除术者35例.以同期30例因结肠单个息肉接受结肠部分切除术者为对照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的空腹血、尿标本.取STC手术者和对照
目的 应用图像分析软件对食管颗粒细胞瘤(GCT)的超声内镜图像进行分析研究,探索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经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确诊的食管GCT和食管平滑肌瘤患者各8例,用图像分析软件测定病灶的超声内镜图像灰度平均值和灰度标准偏差,两组间比较行t检验.结果 在内镜图像和超声内镜图像中,食管GCT和食管平滑肌瘤的表现相似.食管GCT和食管平滑肌瘤病灶的超声内镜图像灰度平均值均数分别为67.51和
刚刚告别金蛇狂舞的2013,旋即迎来万马欢腾的2014新春.值此辞旧迎新之际,《中华消化杂志》全体工作人员感谢长期以来一直关心、支持本刊的作者和读者!祝福大家新年顺意,万事如意!同时,也衷心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广大消化学界的工作者们能给予本刊更多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回首2013年,在医学会领导、总编和各位专家的指导和支持下,在编辑部全体成员的齐心协力,共同努力下,《中华消化杂志》不论在学术影响、编校
期刊
采用有效的检查方法早期诊断消化道肿瘤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传统的细胞学涂片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对疾病诊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近来随着液基细胞学检测的兴起,本研究比较液基细胞学和传统细胞学涂片技术对恶性肿瘤细胞的检出情况,探讨液基细胞学在临床的应用,尤其是在消化道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期刊
原发性胃淋巴瘤(primary gastric lymphoma,PGL)是一种罕见的肿瘤,约占原发性胃恶性肿瘤的2%~8%.PGL是最常见的结外淋巴瘤,占所有结外淋巴瘤的4%~20%[1].PGL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部分患者仅表现上腹疼痛或上腹不适等消化不良症状.同样,PGL胃镜下表现形态多样且不典型.虽然PGL胃镜下可出现典型的恶性肿瘤形态表现,但往往大部分PGL胃镜下表现为黏膜糜烂、小结节
期刊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病因不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反应,好发于中青年,呈慢性反复性发作,以黏液血便、腹泻、腹痛、消瘦和贫血为主要表现,病程长,并发症严重,复发率高,可致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肠梗阻、肠出血、癌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IBD主要包括2种疾病类型,即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
期刊
尊敬的指南编委:您好!首先感谢你们为医学的进步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指南的编写为我们基层医生的正规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指南针和依据,感谢你们的辛苦劳动!有以下几点疑惑和建议想向专家请教:
期刊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作为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引起的病因甚多,并在国内外及地区间存在差异.发病后AP严重程度不一,临床上根据其病情轻重程度的不同和对病情演变机制的认知,其分类标准经历了不同的变化,基于此,2013年国内专家对中国AP诊治指南进行了更新[1],现对此进行进一步阐述。
期刊
CD是炎症性肠病的一种,主要表现为慢性反复发作的胃肠道黏膜非特异性炎性反应,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近年来研究发现有多个遗传易感基因和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CD有关,由于多种遗传易感基因编码的蛋白与免疫有关,目前多认为CD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自噬相关免疫相关性三磷酸鸟苷基因(immunity-related GTPase fami
期刊